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41章 遺忘

無線電子書    鼎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誰也沒有想到,近百年來,第二次北京保衛戰就這般在大明內部打了起來。

  這一次,被激怒的不僅僅是崇禎皇帝,還有那無數的官員勛貴,以前見了自己就得跪地請安的貨色,如今竟然想踩在自己頭上,嬸子也不能忍!

  京城三大營原本有十數萬人,但是如今三大營能夠湊出三萬人都已經是個奢望。不僅如此,這三萬人能稱的上精銳的,更是十不存一。

  這種糜爛的程度,崇禎皇帝雖然不清楚,但是朝廷百官又有哪一個不明白。

  不過好在雖然這些京營野戰不行,但是守城之時卻勉強可以勝任,唯一需要關注的便是他們的糧餉問題。

  帶頭身家性命,這一次動員后的京營糧餉,文官中再沒幾個人動手腳。而文官們都不動手腳了,那還能讓武夫們占這個便宜,在文官們派出無數眼睛睜的老大的督查官吏面前,戰地雙餉很快分發到位。

  望著這些幾乎足額發放的錢糧,京城三大營士兵無不歡呼雀躍,萬歲之聲直沖云霄,士氣大振。

  而遼東軍在下了狠話之后,卻是尷尬的發現這一次來的太急,之前也沒有想過攻打京城,眼下手中甚至連一架云梯都欠奉。

  大部分的軍隊都開始分散各自尋找樹木,用來制造攻城器械,京城也趁機派出無數信使奔向四方,號召四方官兵前來勤王。

  對于這些求援的使者,沒有被攔截住的,遼東軍也無意窮追不舍。

  眼下大明接連受創,精銳主力幾乎一掃而空,北方六省除了京畿這個空架子之后,已經全部淪陷,京城還能向哪里求援?

  在遷都風波出現后,最后忠誠于京城的宣府也開始大規模的向山西李征投降,放眼京城方圓千里,已然盡是叛逆,又上哪里去求援兵?

  若是大明朝不遷都,遼東軍有吃有喝也不會出此下策,但是你大明朝廷拍拍屁股走人了,讓咱們遼東還如何過安生日子?

  北方雙李都不好惹,面前的建奴更是兇神惡煞!遼東走廊狹小四面受敵,并非王霸基業之地,所以遼東軍從來沒有割據一方的想法,大家都是混混日子過活。

  但你這么一走,立即打破了李征、李自成、滿清三方的平衡,夾在三方中的遼東,無論投降哪邊,都只有被人當炮灰先鋒的下場,還讓咱們上哪去找安生日子?

  你不讓我好好過日子,那我肯定不會讓你有好日子過,今日看似魯莽,但只要拿下京城,拿住皇帝與文武百官,無論哪一方先到京城,將人一交,便是潑天大功,安逸日子就有過下去的希望。

  帶著這種想法,遼東軍這破天荒的集結了過半兵力南下,原本只是打算以這種氣勢來要求朝廷不要南遷,但最后卻是陰差陽錯的成了武力逼宮。

  但不管是哪種方式,只要阻止了大明朝廷南遷,無論三方勝利者是誰,他們都可以毫無懸念的加入勝利者一方,榮華富貴一樣也不會少。

  在遼東軍滿世界的尋找林木打制攻城器械之時,這則驚人的消息也隨著突圍的求援使者向整個大明擴散而去。

  十數日后,固守孤城宣府的楊國棟選擇了起兵勤王,他并非是棄城率孤軍而前,而是派使者通知李征,如果李征同意出兵殲滅遼東逆賊,那無論成敗他都愿立即出城納降。

  但是這個請求卻是被李征眼都不眨的直接拒絕了,他現在已經沒有任何興趣參合京城的這場大戰。

  他考慮的是未來,無論這一次崇禎皇帝能不能撐的過去,大明在北方的統治都已經基本清零。

  在北方大地無主之時,滿清必定會起舉國之后前來爭奪,那才是他的頭號生死大敵,相比而言,無論李自成還是遼東軍,都是不值得多損耗實力的主。

  在隨風情報處確認了京城之戰之后,李征沒有任何選擇,立即下令全晉全陜總動員!

  這一次擴軍規模極大,在保持現有的軍隊規模之后,再組建十萬以上的步兵,一萬以上的騎兵!

  李征當然明白這種總動員,對于治下經濟破壞力有多大,但是他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循序漸進。

  受過去的思維所限制,李征潛意識一直覺得大明朝必然會撐到崇禎十七年,但是卻沒想到自己這個妖蛾子撲扇的所引起的動靜越來越大,歷史已經完全的面目全非。

  京城之戰只是一個引子,滿清入關才是真正引爆全場的炸彈,這一仗不僅事關身家性命,更是事關國運走向,只能拿出所有本錢賭這一把,根本容不得李征有半點僥幸的態度!

  在收到李征的斷然拒絕之后,楊國棟在府中痛罵良久,最后把心一橫,號令全軍出發勤王,但是一出城,大軍便直接做了鳥獸散,只余下數百忠心耿耿的家丁還環伺在側。

  楊國棟制止了家丁們準備追殺彈壓的行動,望著這些追隨自己百戰不殆的老伙計,卻是從心底嘆了一口氣。

  雖然這些家丁全部都是一臉堅毅,但是楊國棟卻不會帶著他們去白白送死。

  “大明,吾的大明!為何會如此!”

  在下了最后一道命令,令麾下家丁全部投降李征之后,楊國棟仰天一聲怒吼,撥出寶劍自刎而亡。

  在山東半島,堅持了數月之久的朱大典,不得不含淚放棄了膠東要塞登州,黯然的乘坐天津衛水師到達天津衛。

  他前腳剛走,后腳登州便被虎視眈眈已久的劉宗敏襲取了登州,山東從此再不復大明所有。

  朱大典率領的登州營五千余人,卻是這次京畿禍亂之中,唯一一支勤王大軍。

  不過他雖然足夠忠勇,但實力之間的差距卻不是一腔血勇能夠彌補,在武清城外,五千登州營兩萬遼東鐵騎踏為齏粉,朱大典戰亡。盡管他已經用出渾身解數,但卻致死也未見到京城的輪廓。

  雖然解決了京城的援軍,但是從來沒有進行過攻城戰的遼東軍,面對著京城卻是無從下手。

  一個月以來,任他手段百般用盡,京城卻是巍然不動,雙方只能處于相持之中。

  在遼東軍黔驢技窮之后,用上了滿清挖溝圍城之術后,卻是極為尷尬的發現,到了目前為止,就只有他們與大明朝廷大戰不斷。

  李征,李自成,滿清三方,似乎完全將他們給遺忘了,過了如此之久,不僅無人派兵前來,甚至連一個溝通使者也不曾見過。

無線電子書    鼎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