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

  “轟隆——”

  隨著一聲聲巨響,靈渠的第一期工程,正式開始了。

  清除渠中的礁石,以往都是頑疾,但隨著火藥的出現,逐漸又變的簡單了,明礁被炸碎,好似炸雷一般,響徹云霄,空氣中的硫磺味凝聚不散。

  那些暫時被疏導的船只停靠在岸邊,看著一塊塊消失的礁石,瞬間喜不自勝。

  “多虧了大司空,不然這些礁石,每年可得壞了不少的船!”

  “那是,哪怕是白日,水若急了些,船就控制不住,船毀也就罷了,最怕人也亡了,如今消除了隱患,走商也能便宜些,不用再擔驚受怕了!”

  “可惜,暗礁還有許多,若是也能一道清除,也就更好了,咱們走商,也就無憂了!”

  “是啊!”

  立在船頭,親眼目睹了礁石被炸毀,這些來往于兩地的商賈們驚喜不已,礁石的毀去,代表著走商安全的增加,成本的減少,著實是一件好事,大大的好事。

  左尚書也同樣如此,之前的頑疾,此刻突然變得輕而易舉,倒是讓人歡喜,政績也拿的輕而易舉起來,但若是乘勝追擊,那些暗礁卻令人頭疼。

  “事到如今,也只能到枯水期了!”嘆了口氣,左尚書畢功于一役的想法,只能擱淺了。

  白石林白侍郎也是嘆了口氣:“如今乃是雨季,為之奈何,咱們只能過幾個月再說!”

  “不過,咱們還剩下萬貫錢,此時倒是可以加固一些堤壩,多修建陡門!”

  “也只能如此了…”

  剩下的收尾的事,兩人倒是沒有繼續參與,嶺南的河流多了去了,靈渠雖然重要,但也不是全部,需要修繕的河流堤壩太多,如今又屬于夏季,自然繁忙的很。

  況且,如今靈渠初步有了成果,自然須得去往京師匯報,從戶部再扣些錢,繼續進行靈渠的大修繕工作。

  在中國,大部分的農民都是靠天吃飯。唐朝時期土地開發為何抵不過宋朝,一個自然是宋朝人多,土地兼并厲害,第二個,則是占城稻耐旱,比較堅強,所以那些山嶺溝壑之地,也被開發出來。

  古代封建王朝的強盛,基本上依靠水利來開墾土地,容納更多人口,自然就強盛了。

  所以,固本培元,嶺南的水利修繕與興建,是刻不容緩的,開拓更多的田地,來容納新生的人口。

  畢竟李嘉不再征收丁口稅,再廣大的推廣占城稻,生孩子沒顧及,也能吃飽,在這個沒啥娛樂的時代,只得可勁生了。

  除了水利外,道路的修建也是刻不容緩,從廣州到長沙,廣州到邕州,一橫一縱,這兩條道路,也在不斷進行,三十里間隔的驛站,也在緩緩展開。

  州縣之間,也在緊鑼密鼓地擴建修葺著官道,商業往來越發的繁盛。

  之前各地方的團練軍,也經過整改,訓練,去其糟粕,形成巡檢營,開始剿匪,護衛商路。

  對于普通的行商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商路好走了,盜匪少了,稅也少了,至少沒有亂七八糟的收稅人,只需要交給轉運使司衙門就行了,方便的很。

  而且,由于天下錢莊飛快的擴建腳步,基本上每個縣都已經有了分舵,錢票慢慢地深入人心,如此兌換錢來也是方便的很,信譽也很顯著可以隨時兌換。

  比起往年來,倒是舒服的很,還有甚的不滿足的呢?

  如今大唐行商,有兩大貿易口岸。要么將東西轉賣到江陵,然后借由其便利,去往蜀地和南唐,以及中原等地。

  再者,也可以將中原等地的東西,轉售到廣州,與大食人做生意,尤其是絲織品,更是銷量大增,來錢的很。

  商業就像是血管,不斷地在身體里流通,從而讓整個大唐經濟更上一層樓。

  海南,岸州,白沙港。

  曾經繁華的港口,絲綢之路必經之道,隨著商船的繁榮,而顯得更加的繁盛,無論是香料還是木材,亦或者絲綢等,都可以在這里見到。

  酒肆,客棧,青樓,數不勝數,整個崖州的人口,瞬間突破了三萬,增長了一倍有余,以往缺糧的問題,再也不曾出現過。

  作為龍興之地,崖州的繁華是可以預計的,李氏商會控制著大半個商業,無論是賣茶、賣,還是酒樓客棧,都需要與李氏商會打招呼。

  隨著皇帝的登基,他又發覺,這種壟斷性的商業模式,對于經濟的發展并無太多的裨益,尤其是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港口,自由才是發展的前提。

  畢竟各色人種,各種方言習慣匯集,管束反而抑制了商業往來。

  所以,之前主導的行會,又大規模的吸納其他的商戶,從而選出九名行首,共同維護商業發展,制定了有利于商業發展的政策,將地方衙門的干涉,降到最低。

  或者說,衙門也只有在收稅時,比較有存在感了。

  這種重商的行徑和試驗,在大陸是行不通的,原理大陸的海南,反而容易達成。

  事實證明是正確的,自由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入駐,自由港的名聲傳播的越發廣泛,稅收也更高了,月納稅超過萬貫。

  突然,一艘船只停靠在了港口,上百個纖夫合力拉扯著,唱著號子,緩緩地駛入了港口,雖然一個個裸露上半身,穿著草鞋,但聲音卻是又響亮又歡快。

  經過的船只人群,也嘖嘖稱贊。

  原來,這艘船滿載著一個龐然大物緩緩歸來,黑白相間,雖然被肢解了大半,但巨大的身塊依舊讓人吃驚。

  鯨——

  這是普世的說法,有人也把它稱作是鯤鵬。

  白沙港每隔半個月才能捕上一頭鯨。

  不提有上萬斤魚肉,脂肪能做蠟燭,油,鯨須可以當弓弦,傘骨,就連骨頭,都有用處。

  所以,若是捕殺了鯨魚,其產生的利潤超過萬貫,可謂是驚人了。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每當鯨魚入港時,就是肉類降價的時刻,再窮的人,也會買上半斤鯨肉嘗嘗。

  那些商會的人,則不斷地溝通,購買所需要的肉、脂肪、鯨須等,讓船長高興地合不攏嘴。

高速文字大唐再起章節列表

無線電子書    大唐再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