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9章 火炮作坊

  湯若望見曹永清還是躊躇著不說話,便想著讓一線的工匠們也發發言。“你們三個也過來看看,這樣的圖是不是更清晰明了了?”

  三個工匠其實早就對丁原畫出的三視圖驚為天人了,見曹永清沒有表示反對,便異口同聲道:“有了這種圖,立刻便把鑄炮過程中遇到的幾個技術難點很解釋清楚了,不但我們能一看便知,就算是換了其他工匠,只要是會造火炮的,都能看懂!”

  湯若望這回是真的忍不住了,他走到曹永清跟前,不滿的說道:“曹公公,你應該遵守你的承諾!”

  德國人畢竟還是耿直,急了也顧不得什么上下級關系了。

  曹永清咬著牙說道:“咱家說的話當然算數,不過這幾個工匠說了就算了…”

  一邊說著,曹永清一邊朝自己帶來的小太監招呼:“你去窯爐那邊,隨便找十個匠戶來,現在就來!”

  小太監點著頭領命而去。

  片刻之后,十個工匠被領到了房間里,站成了一排。

  等這是個工匠行過禮,曹永清指了指原版紅夷大炮的制圖和丁原繪制的三視圖,問道:“給你們一炷香功夫,看完這兩幅圖,告訴本官哪個更好!”

  十個工匠聽了吩咐,立刻抬頭觀察著兩幅工程圖。

  連半柱香的功夫都沒有,十個工匠已經看明白了三視圖是什么,并且領會到了三視圖的精妙之處。

  他們異口同聲道:“回曹公公,三視圖好!”

  湯若望也趁熱打鐵,說道:“曹公公,這回你沒話說了吧。”

  湯若望是真的很想把工匠借給丁原,如果可能,他巴不得借十個工匠給丁原,這樣一年后還十門紅夷大炮,直接完成崇禎皇帝的要求。

  曹永清先是揮退了這新叫來的十個工匠,接著又打量了丁原一遍,沉吟半晌,終于說道:“既如此!咱家也愿賭服輸,你可以帶他們三個離開。不過咱家丑話說在前頭,若是到時候你無法交付三門紅夷大炮,別怪咱家不客氣,到時候,皇爺怪罪下來,就算是高起潛高公公也保不了你!”

  聽到曹永清松口了,丁原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他當即答應下來,在湯若望的見證下書寫了契約。

  借三個炮匠一年,工錢費用丁原出,明年此時還人并且連帶三門紅夷大炮。

  這筆買賣并不合理,不過丁原也沒有其他選擇,火炮工匠在明朝本就稀罕,又因為孔有德這孫子作孽,留在明朝的火炮工匠就更稀少了。

  如果不跟官府合作,丁原就算在市面上出再高的價錢,也雇傭不到懂火炮鑄造的工匠。

  一切都商議妥當,丁原領著三個工匠離開了京郊的火炮作坊。

  出來之后,丁原詳細詢問了一下他們三個的家庭情況,問明白了,這三個工匠都是無家無室的孤家寡人,便立刻帶著他們仨朝保定趕去。

  三日之后,眾人回到安新縣,丁原先把帶回來的三個工匠安頓下來,便馬不停蹄的尋找泥瓦匠,蓋火炮工坊。

  作坊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完工,趁著這段時間,丁原也沒讓這三個人閑著,給他們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工作計劃。

  第一步是先能夠用鐵坯造出了銅炮。

  丁原在保定城里買下了一個鐵匠鋪,讓這三個從京城帶來的火炮工匠試驗鐵坯銅炮之法。

  經過整整二十天的反復試驗,最終工匠們試制成了一門鐵坯銅炮。

  這種制作方式做出的銅炮炮體光滑,沒有蜂窩氣孔,品質要遠遠好于傳統泥坯鑄造出來的火炮。

  而且采用鐵坯鑄炮法,制成的鐵可以重復利用,省去了鑄模的時間,未來鑄炮的速度將會大大提高,五天左右就能鑄出一門銅炮了。

  不過這還不是丁原的最終目的。

  他還希望工匠們能夠在保定鑄造出鐵芯銅體的大炮。所謂的鐵芯銅體大炮就是先用熟鐵鑄造炮芯,等待炮芯溫度降低冷卻之后,再使用鑄模包裹住炮芯,在鑄模中的炮芯外面澆鑄一層青銅表層。

  這種鑄造火炮方法也是來自于明朝末期的一項發明,起發明者就是明朝的一個工匠。只可惜由于戰亂,在歷史上這種先進的鑄炮方式沒能得到推廣,只是被記載了下來。就好像明朝火器研究家畢懋康也在崇禎十年發明了燧發槍,但是在當時的內憂外患之下,明朝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管控能力,已經研制成功的燧發槍直到明朝滅亡也沒能裝備到明軍隊伍中。

  明朝末年的時候,中國的各項鑄造技術并不落后于西方。明朝在跟建虜的戰爭中產生了對先進武器的強烈需求,而且對民間研究新式武器并沒有太多禁忌,鐵芯銅體大炮便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這種火炮鑄造方式可以用比較少量的材料承受住很高的膛壓,大大減輕了火炮的重量。同時,熟鐵的熔點較高,耐磨性也好的多,也間接使鐵芯銅體大炮提高了使用壽命。不僅如此,因為青銅較為昂貴,鐵芯銅體炮節約了用銅,還降低了鑄炮成本。

  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丁原命令帶回來的三個工匠們按這種思路繼續摸索下去,鑄造火炮。

  至于一開始要造的炮,丁原并沒有選擇紅夷大炮。

  距離一年的約定時間還早得很,眼下丁原有更緊迫的事情要面對,那就是崇禎九年秋的滿清入關。

  他必須要干在那之前能造炮,并且有一只能擊退建虜的炮兵。

  綜合這些考慮,丁原決定大量生產六磅火炮。

  之所以最后鑄造六磅炮,是因為這種火炮的重量和口徑都比較適合應對建虜的作戰方式。面對建虜的戰斗大多數都是和八旗軍的騎射軍團打野戰。即便是李自成等人的流寇,也極少在城墻后面堅守,因此攻堅戰所使用的重型火炮并不太好用,更加實際的選擇是夠配合火槍兵在野外殲滅敵人的輕型火炮。

  這樣的需求下,六磅炮就比較適合了。

  六磅炮一般的重量是九百斤左右,不過如果采用鐵芯銅體技術鑄造的話,這個重量會輕一些,用馬車托運火炮的時候也比較輕便,方便部隊快速轉移,打運動戰。

  理論是有了,三個火炮工匠自然要進行新一輪的試驗,才能造出鐵芯銅體火炮。

  丁原又把買下來的鐵匠鋪中原有的五個鐵匠分配給了這三個炮匠手底下,讓他們打下手,也跟著學習鑄造火炮。

無線電子書    明朝最強工科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