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9章 工匠晉升體系

  家丁隊伍在一天天擴張,丁原一開始的燧發槍產能已經捉襟見肘了。

  別看目前只是一百人的隊伍,可如果真的加入戰事,他那個火器作坊每天生產三桿燧發槍的產能根本不夠看的。

  更別說除了火槍之外,還有鉛彈和發射火藥要生產。這些東西雖然可以從現有的兵部火器作坊采購,但終究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而且兵部作坊的產品質量很不穩定,時不時就會給一批殘次品。

  俗話說,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因此丁原決定,開始招募更多的工匠,增建幾座新的火器作坊,增加燧發槍的產能,順便開始自制火藥和煉制鉛彈。

  自打明成祖朱棣遷都之后,保定府就成為了一個極為關鍵的軍事重鎮,因此朝廷也毫不吝嗇的在這里設立了五個衛所駐扎,它們分別是保定前、中、左、右、后衛。

  這些衛所按照起名字分布在保定府的五個方向,從城里出發,大約需要兩三天的路程抵達。

  丁原安排人手到處打聽,到處張羅,總算搞到了五十七名能打造鳥銃的匠戶,還有十七名會制造鉛彈的匠戶,以及十二名會造火藥的匠戶。

  所有這些匠戶都是寶貝,丁原全部以同樣的每月錢二兩銀子,保證能吃到肉的待遇籠絡了過來,讓他們慢慢搬遷到保定府郊外的煤場。

  趁著匠戶們搬家的功夫,丁原又在煤場周圍大興土木。

  這是農閑時分,勞動力比較富余,滿城的泥瓦匠也沒什么活,丁原很容易就雇到了足夠的勞動力修筑作坊和工匠們的住處。

  經過半個來月,房子蓋好了,網羅的工匠們也從各個衛所來到了保定郊區。

  這些都是做火繩槍的老手,有丁原的設計圖紙,在最開始的五個匠人的指揮下,這些新人很快就學會了怎么造燧發槍。

  丁原為了激勵工匠們,規定每造出一把合格的燧發槍就再給賞銀五錢銀子。

  這些匠戶們一個人一個月能打磨出一桿步槍,每個月的賞銀加上月錢差不多能拿到三兩銀子了。

  這簡直是夢里都不敢想的好生活,匠戶們一個個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沒日沒夜的干了起來。

  當然,為了防止只有速度沒有質量,丁原要求匠戶們在燧發槍的木質槍托上都刻上工匠的名字。

  一旦步槍發現不合格,甚至銃管出現炸鏜現象,第一次就要扣除兩個月,月錢四兩銀子。第二次再出現,就要移送軍法處置了!

  光有這些匠戶還是不夠。

  丁原知道,崇禎九年的大明朝已是勢如危卵,用不了太久,保定府也將告別寧靜的日子,被攪入亂世。

  因此,丁原起碼要在今年建立一支千人規模的隊伍,而且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千人隊伍。

  要做到這樣,起碼需要一千桿燧發槍。

  這六十多個匠戶就顯得不夠了,這些匠戶每個月也只能產出六、七十把燧發槍,湊齊一千桿步槍預計要花一年半的時間。更何況日常操練的時候燧發槍也會有損耗,這樣算下來,時間根本來不及。

  丁原只能又挖空心思,讓劉元安排伶牙俐齒的伙計到處游走,去隔壁天津府和真定府尋摸了一百多個熟練的鐵匠,同樣花二兩月錢雇傭下來,讓他們給會做步槍的匠戶們做學徒。

  正式開工前,丁原還給所有的工匠進行了一次訓話。

  “古人對匠人的稱呼分成七層。奴、徒、工、匠、家、師、圣。”丁原打量著匠戶們,沉著嗓子說道,“咱們都是漢人子民,不是建虜蠻族,沒有奴才主子那一套,因此奴,現在是不存在的。在這里的每一個工匠都是從學徒開始的,一步一步向上升遷。升遷到下一個層次之后,薪俸和待遇自然也有響應的提升。升遷考核的標準一定會公平、公開、公正,誰能又快又好的造槍,質量穩定靠得住,誰就能晉升到下一個級別。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千錘百煉,終成匠圣!”

  吩咐工匠們開足馬力生產,丁原又回到了家丁訓練場。

  來的時候,家丁們正結束了體能訓練,要去新建成的打靶場,開始每日的射擊訓練。

  這五十名新礦工已經練了十天有余,每天都要花三到四個時辰在打靶射擊上。

  丁原駐足觀察了一陣子,發現這群家丁們的射擊已經有模有樣了。槍聲大作,打得二三百米外的靶子噼啪作響。

  最重要的彈丸裝彈速度,也從剛剛加入之時的兩分鐘一發提高到了現在的一分鐘一發。

  不過這個速度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需要把訓練目標設定為每一分鐘可以發射兩發的速度。

  丁原的家丁們使用的是后世流行幾百年的定裝火藥技術。

  這種技術說起來并不復雜,就是把火槍每一次射擊所需要的火藥和子彈提前裝進紙包里,然后用黃油涂抹封好。在使用的時候,士兵先咬破紙包,再把里面的火藥一口氣倒到火藥池里,再把剩余的火藥和子彈塞進槍膛。

  整個流程里有個不起眼的過程,那就是一整包火藥和彈丸在使用的時候需要用牙齒咬破。

  因為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還曾經引發過十九世紀印度士兵的暴動。

  當時在英國統治下,有很多印度人當兵,他們還很自豪的把這時候參加鴉片戰爭兩次擊敗滿清的戰績掛在了印度國家博物館里,里面寫著1840、1857印度兩次擊敗中國。

  恬不知恥的認為自己“兩次戰勝中國”,估計是印度三哥們在1962年之前敢欺凌中國的底氣吧。

  印度士兵大量加入英軍,使用的自然也是定裝火藥技術,可后來一個消息傳了出來。說咬破彈包出來的是牛油,這讓奉牛為神的印度教士兵們不干了,為了這事,還爆發了十分激烈的反抗。

  英國人一看不行啊,沒有印度人當狗,英國人死一個多貴?所以英國人批了一些資金,搞專項研究,沒多久終于讓定裝火藥技術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過在大明朝時候,這種裝彈方式仍舊是十分先進的,是前膛步槍快速射擊的保證。

無線電子書    明朝最強工科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