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低聲重復了半晌,越想越覺得丁原描述的前景似乎就在眼前,他感覺渾身發燙,熱血沸騰,只想親眼看到中原掌控草原的那一天。
想到激動之處,孫承宗不自覺的緊緊攥住了拳頭,卻發現雙拳已經無法握緊了,他喟然一嘆,心中惆悵:自己已經年近七十了,別說丁原描述的美好光景了,眼下大明搖搖欲墜,能挺過這幾年就不錯了。
那番榮光,只怕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實現了,想到這些,孫承宗心中又有些酸楚。
丁原自然不知道孫承宗腦中心思百轉想的這些,他看到這個精神矍鑠的老人時而漏出憧憬向往的神色,時而又轉喜為憂滿面愁容,一時間只能杵在原地,也不知該說些什么。
良久之后,孫承宗冷不丁冒出來一句:“你的父親是丁振邦?”
丁原也有些意外,不知道孫承宗怎么突然提起亡父來了,他臉色一正,答道:“是,家父正是丁振邦。孫老先生認得家父?”
“回鄉這幾年,對你父親的善行也有所耳聞。”孫承宗的表情和善了許多,語氣也不似剛才那么鋒利了。
丁原微微躬身,也沒說什么。
孫承宗緩緩說道:“剛才你提到了蜂窩煤,據我所知,我府上今年也采購了一些。聽說確實能夠節約了過冬用煤的開支。不過,你用手段把保定府的煤田都據為已有,意欲何為?跟那些糧商一樣囤積貨物讓后漲價?”
丁原如實回道:“孫老先生多慮了,學生從未想過要依靠壟斷謀取私利。不止如此,學生還特意從城郊的流民中挑選了老實本分之人,雇傭他們做礦工。以工代賑,讓流民們通過誠實勞動獲取報酬,以此來幫助官府,緩解保定周圍流民越聚越多的狀況。”
孫承宗又是神情一凜,仔細打量了丁原一遍。
這時候,不甘寂寞的徐標又插嘴道:“這確實是大大的善舉,丁記現在已經雇傭了兩百多個流民當,如此一來,便有兩百多戶合計一千多流民享受到了丁記的照顧,能吃飽穿暖,他們便不會去投靠闖逆。一個丁記便可以讓一千多流民不再具有威脅,實在是大大的功勞!”
畢竟是宦海沉浮的老油條,徐標果斷看出了孫承宗對丁原雇傭流民的行為是肯定的,因此立刻上來幫腔說話,添油加醋。
孫承宗微微頷首,暗自琢磨道,看來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第一眼見到丁原的時候,孫承宗還以為這個不孝子行事不端,平白玷污了丁振邦的名聲,因此便打算興師問罪,替丁振邦說道說道丁原。
但是一番論道下來,孫承宗完全沒想到,自己竟然被這個少年折服了。
“丁振邦生了一個好兒子啊!也難怪知府大人對你那么器重!”孫承宗突然開口,夸獎了丁原一番。
這態度的大轉變,卻讓丁原一時有些靦腆了,他微微笑著說:“感謝孫老先生賜教。不知學生日后可否登門拜訪?”
“可以,我就住在高陽縣。進了縣城,你隨便問問,無人不知我府苑所在。”孫承宗轉身朝徐標擺了擺手,“時候不早了,路途結冰難行,老夫便先行告辭了。”
在保定,孫承宗的威望極高。儒生們尊敬他曾為天啟帝師,學識淵博。而軍政官員們則是知道孫承宗隨時可能被崇禎起復,重掌大權,抵御建虜。因此,見他要離席,在場眾人無不起身,朝孫承宗行著注目禮。
孫承宗顯然已經很熟悉這種場面了,他徑直朝院外走去。
走到一半,卻陡然停下腳步,孫承宗轉身朝丁原道:“你的雞肉罐頭,老夫訂購一百罐,年后我會安排人去丁記鋪子取貨。”
說罷,不再說什么,孫承宗自顧自的離開了徐標的宅院。
在場的賓客們剛才都聚精會神的聽完了丁原和孫承宗的辯論,本就對罐頭起了興趣,現在聽到孫承宗要了一百罐,也紛紛朝丁原下單。
不過丁原卻不打算做個賬房先生,在這里記錄每個任的訂單,他跟趙丹商量了一下,把記錄訂單的重任交給了他。
隨后丁原便說了聲抱歉,也離開了徐標的府苑。
丁原帶著幾罐罐頭來赴宴,本打算趁機推廣一下,沒成想卻因為一場意外而收獲了遠超預計的訂單。
他需要趕緊著手讓罐頭生產的效率提高上來,滿足這些訂單的需求。
第一個問題便是,罐頭所用的陶瓷罐子。丁原并不打算自己去建一個陶瓷作坊來生產罐頭所需的瓷罐,他只需要尋找一家規模足夠的陶瓷作坊合作就行了。制作罐頭所采用的陶瓷也不需要太精美,重要的是功能性,密封性夠好,保證不透氣就行了。
還有就是保質期的問題,雖然丁原相信罐頭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那只是一個初步的估算。作為一個工科生,他篤信理論還需實踐檢驗。因此必須要盡快試驗一下這些罐頭對雞肉的保存效果,此時是寒冬臘魚氣溫太低,放在外面根本看不出罐頭的效果,不過這也難不到丁原。
他又吩咐翠兒按照同樣的食材燒制了六罐雞肉罐頭,把它們分成了三部分。
頭兩罐放在養雞場的雞棚里,那里有蜂窩煤爐燒著,一直保持著溫暖舒適的環境,可以估算出罐頭在夏天的時候能保存多久。
第二部分則是檢測罐頭最嚴酷的環境,一部分放在溫暖的臥室里,這里溫度雖高,但比較干爽。
最后一部分則事放在廚房里,那里生火做飯的時候溫度很高,閑的時候卻很冷,溫度變化達,對罐頭,尤其是使用的瓷器外殼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安排妥當之后,丁原就匆匆睡去了。
第二日清晨,丁原吃著早飯,饒有興致的打量著翠兒的發飾。
快過年了,翠兒不但換了一身全新的衣衫,還梳起一個可愛俏皮的包子頭。
丁原的大腦里有很多知識,但就是沒有如何梳妝打扮這些女孩兒家的事。因此看到翠兒這春麗一樣的發式,也忍不住多關注了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