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54章 船來了

無線電子書    我真的是宰相兒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困難是困難了些。但是有軍糧時還能挺住。

  有過劉光世賣戰馬指標的一萬,又有點冗余資金了,且有李曉蘭的一批援助,再加工錢的一半則算股權后,總體上海軍的開支下滑不少。

  退路是不可能有退路的。

  于是少量有點錢后,張子文沒停止前進腳步。現在,屬于海軍的第一座燒窯已經建好,這是在雪上加霜的時候做出的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用來煉化焦炭。

  爐子的規模很小,主要是用于實驗。后面還有很大的改進和擴建空間。

  煉焦說難也不太難,關鍵就是隔離以及溫度達到。

  西北總體上是個封閉狀態的自力更生特區,什么人才都有。劉光世從西北挖來的團隊中也什么人都有,涉足冶煉炭火類的人至少占據了兩成比重。

  于是他們對于煉焦很陌生,但對于類似這套工藝并不陌生。

  這結構復雜,用于實驗的爐子就是在超強的干勁分為下,集大家智慧而設計的。

  雪天站在這附近一點都不冷,現在,張子文帶著人站在外圍,等著第一爐設想中的焦炭出爐。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第一爐半成品冷卻了。

  出爐的時候由張子文親自查看,隨后宣布:成功了!

  現場比較振奮,群體歡呼了起來。

  然而,張子文又宣布:這并沒有什么卵用。

  簡單些理解,綜合了許多有實際經驗的匠人智慧,穿著者張子文自帶一些后世知識,且這只是最初級的工業底子,如此眾志成城的情況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且針對性設計,成功是一定的,毫無懸念。

  但說白了這是實驗室PPT,成本如果降不下來就是然并卵,只有土豪用得起。

  入場邏輯決定發展方向!

  張子文目的是燒著足夠便宜的焦炭,把皇家海軍的艦隊開近大西洋,而不是自持秘方打造收藏級的寶刀盔甲賣給東京王思蔥們。

  那么從這意義上說,現在這個設計,工藝,效費比是不合格的。

  在有限的條件下,為了能夠達到煉焦所需要的隔絕和溫度環境,這座實驗爐是不計成本堆出來的,效率也實在太低。

  “出爐是出爐了。”

  張子文指著這些半成品道,“這些東西只是為了讓你們知道我要什么,這爐子的建造是為了讓海軍從無到有。但現在起歸零,往后任重道遠。這個依靠堆料的東西誰也用不起,往后的改進空間很大。”

  “怎么用更便宜的材料,更簡單的結構,做到更高熱效率,擴大空間,增加產量,這需要諸位努力,慢慢研發改進。往后我的任務是想辦法籌集資金,讓你們研發。海軍勒緊褲腰帶把身家交給你們,我希望會有最終成果。”

  難度是很大的,任務目標也足夠猥瑣,但這可就難住了老師傅們。

  眾所周知的是現在這東西修的四不像,高爐要達到溫度的指標不難,但做不到知軍老爺要求的量大便宜,練鋼鐵可以但煉焦這么干,就變成貴族用的奇技淫巧了。

  反過來說,一但攻克解決了這些技術難關,就走在了高速公路上,能降低成本出焦炭,以差不多的小該工藝,依托相對便宜的焦炭,就能出水泥、耐火磚等等更猥瑣的東西。

  又依托這些東西的廉價,更大規模以及更便宜的高質量鋼材也會源源不斷出來。

  設想中的整個創業之夢,幾乎全部建立在優質量大又便宜的鋼材上,這就是來自鋼鐵與火焰的純粹之美。

  至于說,有天如詩如畫的蘇州被霧霾籠罩,秀才們連白衣服都不敢穿,那個又在說了。那是五十年后的大宋環保局的問題,不是皇家海軍的。

  焦炭的事業,正在集中了全部資源攻堅。

  善于文書工作的張子文建立了嚴格的保密制度,劉光世部兼任了安全職責,化身保護帝國起步火種的騎士,為隸屬于皇家海軍的101所保駕護航。

  101是內部事業代號,實際就是焦炭研究院。張子文研發了個事業編安置這些家,有朝一日擇機會為他們正名,但現在絕對不是講條件的時候…

  “船來了!”

  一個帶袖套的小姑娘在水邊觀察,看到三艘三桅桿快船出現的時候非常激動的吹著哨子,跑進了衙門。

  所謂的衙門現在就是個工棚,最早以前里面有三個內勤助理行走,分別是酒婦以及日本人理慧子,但老酒鬼被捉進號子里去了,并沒有消息什么時候會放出來。

  僅僅只是托昆山縣許大人的關系,以年貨形勢給牢頭送了些雞蛋,要求人不被虐待,至少不能殘廢。

  小姑娘喝了一口水后道:“啟稟老爺,支援海軍的船來了,好厲害的,我看到有三桅桿,許多許多的帆。”

  這就好。

  張子文的心落了下來,這樣一來會開始部署海上緝私事宜。

  這戰可以不打,妥協就行了。

  但張子文經過了多日深思熟慮后,還是決定打。理由只要一條就夠了:和朱家遲早是要沖突,晚打不如早打。

  他朱勔也是唬人戰術,想先聲奪人。慫了的一方會自此落下陰影面積,士氣不利。

  創業邏輯決定行走路線!

  海事局的夢想是為帝國崛起護航,而不是來蘇州撈錢裝逼。于是注定了這事不會慫…

  一起來到岸邊,迎著呼嘯的冷風。

  只見三艘快船越來越近,船也不算太小,目測大約兩百多噸排水量,現在連像樣的靠港碼頭也沒有。于是他們不能進入淺水地帶,挺在了長江出海口寬闊些的中央地帶。

  李曉蘭和她的衛隊做了小船,緩慢的朝岸邊駛來。

  當初那些漁民現在是海軍的佃戶,看著那三船兩眼冒光,險些流口水。

  有不少人都喃喃自語,“多好的船啊…有朝一日咱們也要有這樣的船,就可以去更遠的地方捕魚。”

  “給我兩至三年,船會有的,但說起來捕魚弱爆了,哪有搶劫快?”

  反正現在長時間面臨惡劣條件,張子文像是脾氣越來越壞了,經常口不擇言爆出一些腦洞,真真實實沒有才來的時候那么寧靜了。

  “兄弟們,上!”

  劉光世的人猶如一群土匪,把當初漁民用的那些小破船紛紛下水,就此七八條小船猶如賽龍舟,朝著大船猛劃。

  既然知軍老爺決定要打這一戰,戰術不能出問題,適應的磨合期很短,所以劉光世要帶突擊隊上船熟悉各方面,順便操練一下海上作戰的方案。

無線電子書    我真的是宰相兒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