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邑的北面貼著盧龍塞,是依山修筑的城池,有三道城墻構成一個“日”字形的防御體系。外圍主城墻高五丈,寬三丈,長一百丈,由石塊從里到外整體碼堆而成,中心豎有一兩丈高城樓,叫望日樓。在主城墻兩端,依著山勢修建了輔墻,城墻上也各有一樓。矗立在梅山上的叫梅樓,修建在云山上的叫云樓。由兩邊輔墻開始,向更遠的山上延伸。
盧龍塞被修建了一道大約兩百多里的城墻,用以防止烏桓入侵。
由主城墻向后一百步,在兩山之間,再筑了一座高大城樓,城墻高寬皆與主城墻一樣,長五十丈。上有一樓名盧龍。兩邊以石墻與主城墻相連。兩側是兩列士兵營房。再往后,相距一百步,就是面對官道的新月樓。
這道城墻高四丈,寬兩丈,長八十步,上有一樓叫新月樓。這里兩側都是堆積糧草的庫房,馬棚和治療傷兵的木屋。
濡水又東南徑盧龍塞,塞道自無終縣東出,渡濡水,向林蘭陘,東至清陘。盧龍之險,峻坂縈折,故有九崢之名矣。
自今薊縣東北經遵化縣,循灤河河谷出塞,折東趨大凌河流域,為河北平原通向東北的交通要道。盧龍道,亦謂之盧龍塞 自和王東遷伊始,王室對待周圍夷狄的政策變化,開始在邊疆地區修建防御設施,其中包括八座城池,十二條官道。
盧龍塞便是其中之一,盧龍塞是威王主張,公輸大家主持修建,因為戰略地位的緣故,盧龍塞并不能完全屬于燕國的城池,是王室和燕國共同治理。
于是因為盧龍塞的緣故,駐馬邑的位置更是重要了起來,處理政務的各官寺大部分集中在中軸的駐馬邑往東邊的區域,駐馬邑的道路也格外寬闊,道路兩側是許多或美麗或堂皇的木結構建筑,這些建筑里面就是掌管著權力的分散中心。比如府尹官寺就設在道口,門口放了一只巨大無比的石制雄獅,每天迎著朝陽張牙舞爪。
而駐馬邑真正的權力中心,則是在北城的邑主府邸,謝防的府邸,邑主府的建筑并不比各部衙門高大,除了那個高聳入天的嘹望塔。但厚厚的墻和里面寬宏無比的廣場,營造出了一種極為神圣的感覺。
駐馬邑的官員其實心里都清楚,作為緩和王室勢力和燕國矛盾的邑主,并不會去糾纏于官場上具體的細節。所以對于他們而言,整個駐馬邑官僚機構中,最可怕的地方,權力最大的地方,既不是各部衙門,也不是邑主府——而是城西那個方方正正,外墻涂著一層灰黑色,看上去陰森恐怖的建筑。
‘九扇’就設立在這里。九扇擁有獨立的調查權、逮捕權,甚至在某些事件中,可以奉旨擁有審判權。
而且沒有其它任何一個機構有權力監管它。
這是天子特設的官寺。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一只沒有韁繩的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