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之氣象…”
這個時候,白葉輕笑起來:“他眼力不錯嘛,難怪會成為行業中著名的藝術評論家,完全說到點子上啦。”
“…不要臉!”
曹象面無表情,掩飾心中的震驚。
他也沒有想到,高博對白葉的評價這么高。
如果他不是確定,高博生平與白葉沒有任何往來,與李東興更是毫無瓜葛,他也要懷疑高博的評價中,是不是摻雜了強烈的個人感情因素。
臉是什么,又不能吃。
白葉撇嘴,況且高博說的也是事實嘛。
畢加索本來就是大家。
他繼續看下去,感覺高博的評論,真是有意思啊。
彩虹屁這么多,他都有些…高興啦。
“回歸正題,我之所以寫這篇評論文章,就是受人之請,評價白葉的雕塑。不過在正式評論之前,我也看到了網上的非議。其中許多言論,在我看來不值一哂。”
“我歸類總結一下,針對白葉的雕塑,多數人的看法是…”
“看不懂。”
“稀奇古怪。”
“嘩眾取寵。”
“莫名其妙。”
“…”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一件不符合大眾審美,古古怪怪的東西,卻被中海美院一群老師學生認為是藝術杰作。”
“‘我’不喜歡的,‘你們’居然覺得好,肯定有黑幕。”
“這其中必有不為人知的交易。”
“真相只有一個…”
評論文章在嚴謹中,又有幾分詼諧幽默。
這也是高博成名的原因之一。
不過行文卻不辛辣,沒有半點諷刺的意思,只是輕松的調侃。
因為高博也很清楚,辛辣、諷刺只能沖著藝術家或藝術作品去,對于“不明真相”的群眾,還是要以引導為主。
所以他在文章中,也給出了詳細的解釋。
“首先大家要知道,美和藝術,完全是兩回事。白葉的雕塑作品,或許在一些人眼中并不美,甚至還有幾分丑陋,但是卻不影響它的藝術價值。”
“為什么這樣呢?”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藝術的進程,就是不斷的顛覆之前人們的的審美觀。”
“以國畫為例子。”
“嚴格來說,國畫起源于壁畫,從最原始的石壁,再到陶土木板,然后畫到帛上。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魏晉時期逐漸形成了體系。”
“到了北宋時期,官方畫院鼎盛,艷麗華貴的風俗畫,是當時社會的主流。但是到了南宋時期,有人覺得這種畫太艷俗,開始挑戰傳統,才有了文人畫的出現。”
“風俗畫多數是以細筆描繪,也就是工筆畫。”
“文人畫講究意境,那是寫意畫。”
“從那個時候,國畫的兩大支柱流派,開始成型啦。”
“但是在南宋的人來看,什么寫意畫…分明就是垃圾,造型線條粗糙,墨色又不均勻,畫得一點都不好看。”
“然而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大家明白怎么欣賞寫意畫了,寫意畫自然而然成為了畫壇的主流。可見世人的審美觀,從來不是從一而終,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同樣的道理,白葉的雕塑有人覺得丑,只不過是沒找對觀賞的角度而已。只要知道怎么去觀賞,自然清楚雕塑的‘丑’,其實是一種另類的美,魅力非凡。”
“這一件雕塑白葉取了一個名字,空間的連續的特殊形體。”
“靈感來源于動態分析攝影的形式特點。”
“這個形象其實正是站在一定的距離上看到的人的形體的直觀感覺,在感性的審美觀中是一個十分完整的,有頭有手的,正在連續行進中的人的形體。”
“不過在具體創作的時候,白葉卻把形象的頭與手去掉了,他是故意去掉的,這是抽象主義的思維。”
“所以要領略雕塑的魅力,千萬不要直觀的去看,而要多加一些感性想象。就像欣賞寫意畫的留白一樣,思緒要延伸出去,進行無限遐想。”
“作品的真諦,應該是試圖在靜態中表現出真正的動感。”
“盡管以犧牲實物整體造型來追求外在的運動,似乎得不償失。因為這偏離了大眾審美,容易受到非議、質疑。”
“問題是,對于藝術家來說,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嘗試。”
“這件雕塑作品,綜合了速度、力量和空間,表現出運動的錯綜復雜的印象以及連帶產生的躍動感。一個昂首闊步的人物,看他的神氣,走得那樣風馳電掣,飄然無定。”
“它是靜止的,也是運動的…”
“不過在我眼里,它其實是一幅畫,動態畫。”
“雖然一切都處于急速的運動之中,我們看不清具體的物象,只能捕捉到運動之物的模糊印象。但是在這座非常前衛的運動的形體中,也可以發現某種古典之美。”
“雕塑中,曲面的體積基本上沒有被實際的人體所限,好像是二度空間的平面運動,又像是一種浮凸的立體浮雕,讓我想到了盧浮宮中無頭無臂的勝利女神像。”
“我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白葉刻意的取舍。不過把繪畫的技巧,靈活運用在雕塑上,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前人沒有的,他創造出來了,其中蘊含的藝術性,也可想而知啦。可以說,這是經典的藝術之作,更是可以傳世的藝術珍品。”
“白葉天才之譽,實至名歸。”
至此,評論文章結束,白葉意猶未盡。
“有點虎頭蛇尾啊。”
白葉不滿足道:“鋪墊了一堆,最終怎么就幾句話的總結啊。不應該繼續長篇大論,再水幾萬字嗎?”
“…知足吧。”
曹象沒好氣道:“高博站出來力頂你,已經很出乎意料了。這一篇文章,加上你的作品,已經足夠為你正名了,你就偷笑吧,還要求那么多。”
事實上,高博的評論文章才發表出來不久,業界已經開始沸騰了。
要知道高博的文章,不僅是普通人觀看,專業人士更關注。現在發現他竟然旗幟鮮明地支持白葉,這讓許多人難以置信,第一反應是高博也…下海了?
呸,說好的高風亮節呢,倒頭來還不是為了錢。
不過在細看文章之后,這些人紛紛沉默了。普通人看了文章,都可以領略白葉雕塑作品的魅力,更何況他們這些行家呢。
現代藝術,已經朝多樣化,多元化發展了。很多藝術作品,明明具備了豐富的內涵,卻由于創作者不會表達,往往受到大眾的冷落、無視。
這時候,藝術評論家應運而生,把藝術品的內涵,以自己獨到的見解,剖析得明明白白,讓大家一目了然。
當然,有些藝術評論家收了錢,睜著眼睛說瞎話,沒少干指鹿為馬的惡心事,這是行業中的敗類,不具代表性。
更何況,高博的品行,還是值得信賴的。
最關鍵是,哪怕一幫行家沒有高博的眼力,能夠明了分析雕塑的內涵,但是基本的藝術鑒別能力還是有的。
看了文章,再研究雕塑,如果還不知道這作品的價值。
那么他們也別混藝術圈了,盡早改行了事。
總而言之,評論文章一出,整個行業就炸了。不提全國范圍,只說中海地區,業界人士議論紛紛,在感慨之中也有了結論。
沒想到,白葉這條咸魚,竟然還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