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教眾人恢復過來之后,一邊將人手派往四處,尋找看到這一戰的人,從他們那里收集消息,看看能不能因為旁觀者清,而得到一些關于那個莫名其妙來襲擊的人的消息。一邊就建立祭壇,焚燒信香,和總舵的高手們取得聯系。
潘龍以疲倦為由,沒有參加兩邊的行動。他今天已經出了足夠多的風頭,還是稍稍低調一點好。
但他的想法顯然是徒勞,他一覺剛睡醒,一起床就感覺到自己的棚屋外面,賀大志正陪著一個實力極強的人在等待。
那人的氣息平和,與常人無異,但在他的感應之中,卻分明感覺到對方的存在感極為強烈,宛若一輪紅日落在了大江之上,任誰都沒辦法忽視。
他更能隱約感覺到,那人身上的氣息正在以極為奇妙的方式流動,這個流動的方式似乎和天上的太陽形成了某種呼應。若是要跟這人動手,絕對不能選擇正午,而要選擇午夜,這兩個不同的時間段,那人能發揮出的實力可能會有一半甚至更多的差距。
但是…也可能那只是假象?能修煉到返璞歸真境界的人物,除了他等少數幾個之外,別的幾乎都是老江湖。玩點陰謀騙騙人,一點也不奇怪。
他急忙收拾了一下,掀開門簾出去,滿是歉意地說:“潘龍不才,竟然讓一位天師在門外守候,真是罪過!”
那人頓時笑了:“論修為,長生以下都是凡物,無非是那些俗人硬要分個三六九等罷了。潘少俠也是歸真境界的人物,在江湖上同樣要被尊稱一聲‘宗師’,何必在意這點細節呢。”
雙方對視而笑,賀大志這才急忙給雙方介紹。
卻原來,那人是排教四大掌教之一的“落淚書生”言衷卿。
這位落淚書生也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前輩,他最出名的事跡,是把魔功修煉成了正道武學。
言衷卿原本不是排教中人,而是魔門巨擘“淚洗蒼生”哭老人的傳人。
哭老人是天下聞名的大魔頭,最喜歡從精神上折磨別人,往往要把人折磨到傷心欲絕泣不成聲,才肯下手殺人。江湖人常說“殺人不過頭點地”,他的做法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江湖能夠容忍的極限,最后引來了黑白兩道的聯手圍剿。
四百年前,十余位正邪高手聯袂出動,萬里追殺,將這位大魔頭殺死在小天山。
哭老人雖然死了,但他這一系的魔道絕學并未失傳。那一門喚作“天哭經”的絕學在失傳多年之后,被言衷卿獲得。但言衷卿卻從來沒有害過人,相反做了很多鋪路修橋、施粥濟貧的好事,是著名的正派人物。
而這位落淚書生修煉天哭經的方式,據他所說,是自己落淚。
在言宅的大門上,掛著“我見眾生多疾苦,如何能不淚盈眶”的對聯。
用這種方式修成天哭經,言衷卿也算是獨開蹊徑,被尊為化魔為圣的一代宗師。
后來,言衷卿因為家族和排教的淵源,在排教掛了個名,成為了排教的四大掌教之一,專門負責那些與人為善的營生,大概算是排教正面形象的代言人。
他相貌英俊,看起來是一個儒雅的老書生,只是眼中有一股化不去的憂愁,想來大概整天都在因為各種原因愁煩,日子過得很不開心。
潘龍覺得,就算要化魔為圣,他付出的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雙方回到棚屋之中坐下,言衷卿先是代表排教向潘龍道謝,然后便拿出了一支三角小旗,遞給潘龍。
“我們挑來挑去,覺得還是這件寶物最適合你,請務必收下。”
潘龍一看那面旗子,心中頓時大驚。
這面旗不大,旗桿長不過半尺,旗面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無論旗桿還是旗面都是紅色,但卻用深淺不同的紅色,繪制出了各種圖案。
旗桿上的圖案大多是火焰和云紋,旗面上則是一輪紅日,紅日正中是一只三足的烏鴉,正展翅欲飛。
這面旗幟一拿出來,縱然隔著棚屋,也立刻和天上的太陽形成了呼應,潘龍清楚地感覺到正有源源不斷的熾熱火力被它吸納聚集,收藏在旗面上那一輪紅日之中,然后在其中緩緩流淌,衍生出奇妙的韻律。
正是他之前在屋里感覺到屋外人物時候,所感覺到的那種。
卻原來,他剛才感覺到的并非“落淚書生”言衷卿的氣息,而是這面旗幟的氣息。
“這是何物?”他并沒立刻答應,而是先謹慎地詢問。
這旗幟看起來不像是普通的東西,先問清楚了再說。如果真是排教至關重要的寶物,他絕對不能收。
言衷卿笑了笑,并未開口,賀大志卻給潘龍解釋了起來。
原來,這面旗幟喚作“金烏離火旗”,乃是從赫赫有名的五方五行旗之中演化而來的一件法器。
五方五行旗,是早期道門最著名的法器之一。能借五方五行之力護身,只要不被隔斷相應的五行,它們的防御就很難被打破,幾乎可以算是立于不敗之地。
只是天下之大,能人輩出。隔斷五行的手段層出不窮,五方五行旗雖然威力強大,可一旦遇到內行人,往往沒幾下就被破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道門高手對五方五行旗展開了研究和改進,由此衍生了不少法器。
金烏離火旗算是一個和原作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設計,它完全摒棄了防御的概念,將力量全部轉化到攻擊方面。能夠汲取天地間的一切火力,儲存在旗幟之中,必要的時候化作熊熊烈焰。
若只是如此,這旗幟便只能叫“離火”。前面那“金烏”二字,則是有人在離火旗的基礎上再次改良,讓這旗幟能夠和天上紅日感應,不僅可以在沒火的時候也源源不斷地吸納太陽火力儲存起來,更能在白天作戰的時候和煌煌大日呼應,爆發出更強的威能。
“昔年十三位正邪高手圍攻哭老人祖師,其中一位便手持此旗,殺得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后他死在小天山,此人的貢獻大概算是最大。”言衷卿說,“我修成神功之后,一一拜訪這十三位高手的后代,了結昔日的恩怨。這面旗幟,便是我為那位高手的晚輩化解走火入魔之厄后,由他所贈。”
這段往事潘龍倒也聽說過,言衷卿之所以被公認為正派中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修成天哭經之后,尋找昔日圍殺哭老人的那些高手后代,卻不是上門尋仇,而是將昔日恩怨敞開了說明,化干戈為玉帛,反而成為了朋友。
當時距離哭老人被殺,已經過了二百多年。那十三位高手的后代有的飛黃騰達,有的落魄潦倒,甚至有人墻倒眾人推,正在如同喪家犬一般被人追殺。
言衷卿和這些人一一化解仇怨,其中自然免不了幫那些落入困境的人渡過難關。只是江湖傳說里面卻沒提到過,其中竟然有人將如此重寶相贈!
想來雖然他說得輕描淡寫,但要化解那位高手后代的走火入魔,必定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此寶我不能收!”潘龍立刻搖頭,“這是別人贈與前輩的禮物,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信物,應當在前輩的弟子手中流傳,豈能給我!”
言衷卿嘆了口氣,眼中隱隱泛起淚光:“我的徒弟之中,成器的只有一個。可他說我修煉天哭經的方法同樣陷入魔道,早已棄我而去。如今我孤苦伶仃,壽盡之后子孫門人斷然保不住如今的江湖地位。這些寶物留給他們,也只會給他們招惹禍患罷了!”
“那也可以留在排教之中啊。”潘龍說。
“排教有羅天十二寶,多這一面旗幟不多,少這一面旗幟不少。”言衷卿微微一笑,輕描淡寫地說。
多這個不多,少這個不少?
潘龍用眼角的余光看著賀大志,只見賀大志的目光都落在金烏離火旗上,幾乎連眨眼都不肯眨一下。
這件寶物對于他這樣的術者,著實充滿了吸引力,猶如美食之于老饕,美女之于色狼,正搔著了他的癢處。
“那么,留給教中出色晚輩可否?”潘龍說,“比方說,將來排教晚輩高手主持歷練的時候,賜下這么一件寶物,若是再遇到強敵,也好抵擋一二。”
言衷卿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看了看賀大志,搖了搖頭。
“若是沒有高手坐鎮,就憑他們這些‘晚輩高手’,手持此旗,也不過給敵人多送一件戰利品罷了。”
賀大志的臉頓時就紅了,再也不好意思看向金烏離火旗,低頭看著腳下的木排,簡直恨不得在木排上挖個洞,鉆進江水里面去。
他一向自詡手段高強,這趟歷練出發之前,身為這一路木排的排頭,曾經發出豪言壯語,宣稱有大陣相助,就算強敵來襲,也能周旋一二。
結果昨晚真的強敵來襲,他根本抵擋不住。若不是正好潘龍在,一路人馬怕是早就全軍覆沒,去江底喂魚了。
丟了這么大的一個人,他哪里還好意思再說什么?
潘龍也搖頭,解釋說:“昨晚那位高僧,著實神通廣大,并非賀兄之過。”
“我也知道不是他的錯,從昨晚的情形看來,那和尚就算沒有踏入羅漢境界,估計也不遠了。他抵擋不住,理所當然。若是他能夠抵擋得住,我反而要驚訝。”言衷卿嘆了口氣,“我并不是不愿意增強晚輩弟子的實力,只是有多大的飯量就吃多少飯,以賀大志的本事,玩玩六壬飛叉,當個排叉王,就很合適了。”
賀大志頓時露出尷尬之色——他估摸著“排叉王”這樣的綽號,可能從此就流傳開了。
日后江湖中人說起他賀大志,一張嘴就是“排教那個叉子王”…這一想,他頓時覺得整個人生都灰暗起來。
他喜歡六壬飛叉這種法器,但并不代表他喜歡這樣的綽號啊!
潘龍忍不住笑了,也不再推辭,收下了這面旗幟。
“既然前輩這么說,我若是再不肯收,就是倨傲無禮了。這樣吧,我日后行走江湖,若是見到人品正直,又修煉火焰武功的高手,便代前輩將此旗轉贈,也好讓它在真正適合它的人手上發揚光大,前輩以為可否?”
言衷卿微笑點頭。
等潘龍收好了法旗,他才問:“昨晚那僧人神通廣大,不知你對他的來歷,可有什么猜測?”
潘龍搖頭:“若是我沒有看錯,那人用的是佛門絕學‘釋迦掌’,只是釋迦掌在佛門之中流傳甚廣,十位高僧怕是就有九位修煉過,我實在沒辦法猜出他究竟是誰。”
其實他已經隱約猜出了那位老僧的身份,卻不好說出來。
那老僧所用的手段,和釋迦掌似是而非,其中最大的區別,大概就是“殺意”。
釋迦掌只誅滅邪魔,卻不會傷及善良。潘龍雖然自問不能算是道德高尚,可這輩子好事著實做得不少,不管怎么看,他起碼都是個好人。
倘若那老僧用的真是釋迦掌,一掌打在他的身上,他應該毫發無傷才對。
這武功和釋迦掌如此相似,威力卻如此巨大,顯然是以釋迦掌為基礎,專門研究出來的。
佛門高僧不會這么無聊——他們可以修煉的絕學多的是,沒必要脫了褲子放屁。會這么做的,不僅不是佛門,而且可能和佛門有矛盾。
那老僧出手,以類似釋迦掌的手段偷襲排教,只怕存著嫁禍江東的意思。
有了這個線索,就可以從排教以及佛門的仇人之中排查,能夠和雙方都有仇怨的勢力,應該并不太多。其中的大宗師,自然更少。
潘龍相信,只要循著這個線索找下去,應該不難找出那個老僧來。
畢竟那老僧死在了他的手下,連尸體都被他埋到了異世界。一位大宗師失蹤,是怎么也瞞不過去的事情。
但這些話,他卻都沒有說。
畢竟,說出來容易,解釋起來就不容易了啊…
想到這里,他忍不住心中暗暗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