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的話,馬功成這一番話有些打動了朱怡成的心,不過朱怡成沒有答應下來,而是直接又問他對拓疆的戰略看法。
似乎早就知道朱怡成會這樣問,馬功成回答道:“如是選后者,臣的兵力將集中攻擊山西,暫時留一部遏制南道,先放關中在一旁。清廷在山西的主力是鄂爾泰,這是一支精銳部隊,根據情報鄂爾泰手下足有二十萬大軍,其中有近半是騎兵,再加上這兩年滿清也在鑄造火器,所以鄂爾泰的部下應該還有近萬火器部隊。”
朱怡成點點,繼續聽著馬功成往下講。
“依臣看來,攻擊山西是一場大戰和硬戰,再加上山西地形比較復雜,臣不敢弄險,為穩妥起見臣會步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以我明軍的力量和火力,只要不出意外,勝利不會有什么問題。”
“徹底拿下山西你覺得需要多久?”朱怡成問。
“起碼大半年時間,如有意外的話恐怕還需再多些時日。”馬功成回答道。
馬功成并沒說這個意外是什么,但朱怡成和馬功成心里都清楚,這個所謂的意外就是羅剎國,攻擊山西后,對方極有可能向在蒙古的羅剎人求援,而到時候萬一羅剎國從漠北出兵直接南下的話,那么明軍面對的不僅是清軍和蒙古騎兵,還有裝備火器的羅剎軍隊。
這些年來,大明對于羅剎國一直存有防范,尤其是當年懷安一戰羅剎國居然直接派兵參戰,更是把朱怡成嚇得一驚,那時候的朱怡成著實擔心羅剎國真的和滿清聯合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非常棘手。
可后來的情況證明,羅剎人其實并沒有真正想和大明交手的意愿,當初之所以參與懷安之戰,那是因為羅剎國企圖從滿清手中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東西,這東西就是羅剎人最為渴求的土地。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那個民族或國家對于土地的意愿是沒有止境的,其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羅剎國了。
自從當年莫斯科大公開始,羅剎國以區區一個大公國開始建國,然后就走向了擴張的道路。這數百年來,羅剎國無不在不斷為土地而發動戰爭,無論東西南北,只要有土地的地方就是羅剎人無法抑制貪婪的目標。
也正是如此,羅剎國才會從當年的一個小公國逐漸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國家,而現在又是號稱大帝的彼得在位,這位大帝在歐洲擊敗了他的強敵,使得羅剎國力大增,眼下又把目光投向了遠東。
同滿清合作,以幫助滿清為由羅剎人通過滿清對漠北的戰爭終于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地盤。但在拿到好處后,羅剎人卻立即耍起了無賴,他們雖然依舊表面承認和滿清的協議,可對于滿清所要求的聯合出兵攻擊大明的請求卻依舊推三阻四,變著法子不肯出兵。
實際上,羅剎國自己清楚,他現在在遠東的力量并不算強大,而且在懷安一戰中羅剎人也發現了大明不好對付。在這種情況下,羅剎人只想先把吞下去的地盤消化一二,等積蓄力量后再進行下一步的行動,而現在馬上和大明開戰,在羅剎國方面看來有些得不償失。
對于這點,無論是錦衣衛還是通事處,這兩年從各方面收集來的情報也有所證明。所以短時間內羅剎國和滿清合兵對付大明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話又說回來,這僅僅只是可能性不大而已,要知道假如大明徹底拿下山西,然后清軍和蒙古騎兵直接退出關外的話,那么局勢就會進一步發生變化,等到那時候羅剎國是否會依舊袖手旁觀,那誰都無法知曉。
馬功成繼續道:“拿下山西后,陜西陷落的結果可以說已注定,到時候滿清必然不會繼續留在陜西等死,依臣看來,到時候偽帝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進入甘肅,然后一路繼續向西而逃。皇爺,早些時候滿清就派兵去了西域,如今其兵鋒已到天山一帶,滿清的軍隊雖然打不過我大明,但其軍力也不是西域各國各城能比的,等到那時候,我大明可在其后一路西驅,以其力量為我軍打通西進要道,隨后長驅直入。”
“這就你所謂的拓疆?”朱怡成笑著問道。
馬功成當即點頭道:“正是如此,而且如此進軍我大明無需有任何負擔,更占有大義之名。皇爺,以滿清的手段,西興刀兵定會弄得西域民不聊生,到時我大明就是正義之師,所到之處定能讓地方歡欣鼓舞。再者,滿清一路掃過去,地方王公貴族恐也十不存一,這恰恰也給了我大明拿下西域長治久安的基礎,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朱怡成微微點頭,其實馬功成說的這些正是他之前所想的。一直以來,朱怡成并沒有拿出十二分的力氣攻擊陜西,這原因也在此處。
當初,他得知高進南下貴州的時候就突然想到了這點,而在得知滿清派兵西進西域后又想到了這點。如果僅僅只是想恢復前明的疆域,朱怡成根本不需要考慮那么多,更沒必要去占新明、呂宋、柔佛甚至澳大利亞了。
在朱怡成的心中,他需要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一個能夠讓全世界震驚并且讓歷史后人享用不盡的龐大帝國。
堂堂中華,難道連所謂的日不落帝國也不如么?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朱怡成才會做出這樣的決斷,他必須要以自己的力量親手把這一切創建出來。
中華歷史上,一個朝代開創的時候往往就是這個王朝最為強盛的時候。同樣,國家的疆土也基本是由開國君主來確立。
自復國以來,朱怡成一直都在努力改變著這個國家,改變國家的國民的思想,試圖讓中華兒女知道這世界的殘酷和不進則退的道理。作為皇帝,他也是這樣起的表率作用,并且在平日里,在他同自己的太子和皇子、公主的交談中也一直灌輸著這些思想。
朱怡成可不想在自己死后,自己一手開創的帝國會和以前的王朝那樣逐漸失去了進取心,然后慢慢成為一潭死水,最終消亡。他希望自己的繼承者,包括所有的國民和臣子依舊和他們的前輩一樣永遠進取,使大明成為一個真正的千年帝國為后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