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26章 進一步面對

無線電子書    造個系統來讀書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小師弟,你最近書看得怎么樣了?”

  網絡上,何寧正在qq上和唐明耀聊天。

  唐明耀看見這個難得一見的師姐,都要哭了,回道:“《面對死亡的人》看完了,好歹只是本科普書,還是看懂了大半;另外那本《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我翻詞典才看了三分之一,感覺最多看懂了一半。師姐你來得正好,我這里積累了一籮筐的問題,想要找你請教。”

  “哈哈哈哈…”

  何寧發來一串大笑的文字:“剛開始看英文原版書,是有這么個過程。你才高中,就能把原版看懂一半,已經很了不起了。知道我什么時候才開始看懂這些的嗎?”

  不等唐明耀說話,她就自問自答道:“大四!我直到大四,才勉強看懂這些書,就算現在,也只能說看懂了80,不敢說全懂。”

  唐明耀說:“反正比我懂的多,那啥,問題我一會整理出來發給你,你給我介紹的書,你可得負責解答啊。”

  何寧:“你還賴上我了是吧?發我郵箱吧,我等會慢慢給你回復。問一下,你看完書覺得狀態怎樣,死亡焦慮有減輕嗎?”

  “之前有段時間好多了,睡眠好了很多,內心也不那么急躁了。不過最近又有點反復…”

  “受外界影響了嗎?”

  “嗯,一個長輩過世了。”

  “節哀。”何寧說,“心理問題的解決是個長期過程,中途有點反復是很正常的,平常心看待就好,不用太過在意。”

  “謝謝師姐,我知道。”

  “對了,你找到你這問題的心理根源了沒?好奇問一下,不方便說你可以不說哈。”

  “大概找到了,不過不方便透露。”

  “沒事,童年陰影嘛,我懂。”

  唐明耀摸著下巴琢磨,童年陰影?

  我好像不是童年陰影啊,重生這事,跟童年扯不上關系。

  不過這事就不必跟師姐解釋了,又和何寧聊了一陣,他關掉qq,用郵箱把積累的問題一股腦兒發了過去,然后才關掉電腦,拿起那本看了三分之一的書,讀了起來。

  一邊讀,一邊自己做總結。

  人為什么會產生死亡焦慮?

  因為怕死。

  為什么怕死?

  1、受周圍人離世的影響,特別是非正常死亡的影響。

  2、被他人的死亡焦慮傳染,尤其是父母。比如:父母覺得這輩子沒出息,他們的人生沒有希望了,于是從你小時候就告訴你,他們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一定要出人頭地…長大后,你多半會患有較嚴重的死亡焦慮。

  3、感覺自己在虛度時間,覺得人生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很多遺憾沒有彌補,如果就這樣庸庸碌碌的死去,會死不瞑目。

  4、獨特的經歷影響,比如戰爭創傷、唐明耀自己這種重生經歷…

  其中第3點和第4點,往往可以逆推,追根溯源到第1、2點上。

  唐明耀總結了一番,發現自己的問題,大致可以歸結為第一個理由。那就是受周圍人非正常死亡的影響,就像這次被武叔叔的事影響了一樣。

  他的重生,其實也可以歸結為“現在的自己”受到“原來那個自己”非正常死亡的影響。

  找到了原因,接下來就是進一步的自我療愈。

  之前那種用紙筆寫是一種方式,這種做法的本質是:心里憋著不好的情緒,請吐露出來,不要悶在心里,悶著會傷身。

  當我們用嘴說的時候,可能不知道說些什么,甚至完全說不出來,但是用筆寫,多半就寫出來了。

  除此之外,唐明耀還在書中總結了一些其他方法。

  最有效的一項:直面死亡。

  恐懼死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恐懼死后的情形、恐懼死亡的“事件經過”、恐懼生命的終結。

  其中“恐懼生命的終結”是最核心的部分,人會害怕“人死如燈滅”,這比死后世界的未知和垂死掙扎的過程,還要讓人恐懼。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虛度了時間就怕死,是一個道理。

  具體解釋就是:當人生被虛度了,你會覺得死后大概是不會有人記得自己的,所以你很害怕。但這時如果你有一部作品能夠流傳于世,在你活著時它就成了經典,那么你多半就沒那么怕死了,因為你知道自己不會被人遺忘。

唐明耀想了  想,自己應該如何直面死亡?

  針對死亡恐懼的三個部分,他也可以做出相應的對應。

  首先可以去體驗極限運動,比如蹦極,感受一下那種瀕死的感覺。

  其次,努力賺錢,合理運動,保持身體健康,不要讓自己將來有躺在病床上不能動彈、垂死掙扎的一天。即使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要有充分的準備,比如擁有大量財富,可以請n個頂級護工、x個頂級醫療專家給自己會診…或者有自我結束生命的權利!

  當有了預案,心里就沒那么慌了。

  還有第三點,恐懼生命的終結。這一點說到底,就是要在活著的時候,努力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這才是治療“重生死亡恐懼”的最佳方法。

  為什么他現在會覺得時間不夠?學習效率那么高,還每天高強度的學習?

  因為以他此時的水平,還不足以給世界留下東西啊。

  武俠、仙俠過時太快了,等個八年十年,誰還記得那些充斥著套路的作品?而且那些的內核也不是他自己的,那些,只是他用來鍛煉文筆、順便賺錢的工具。

  他真正想留下的,是有自己思想的東西。

  現在他大約找到了一點方向,就是寫一本與心理學有關的書,向大眾普及心理學這門學科。

  這也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一層“自我實現”的必經之路。

  兩者其實是共通的。

  一番分析之后,唐明耀對自己的人生目標終于明確了。

  第一,賺錢,保障生活質量和各種生活必須。

  第二,維護親情、愛情。如果有友情,也應該順便兼顧一下,這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條件。

  第三,努力向大眾普及心理學。只有走出這一步,自己才不會覺得虛度人生,才能最大限度的治療死亡焦慮,才能實現自我需要。

  這些人生目標,比他寫在“系統記錄本”上的那些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層次要更高,也是他接下來努力的方向。

  做好整理和規劃,唐明耀再一次開始了讀書復習。

  長期目標是由一個個短期目標組成的,二診就要到了,考過黃韜,才是他目前最近的短期目標。

無線電子書    造個系統來讀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