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953章 用王安石的舊事教育王安石

  人越是缺什么,就容易惦記什么。

  趙潤缺錢。

  曹皇后對他的經濟管束嚴苛的令人發指。

  趙潤之前借著寇季發了一筆小財,可他還是覺得自己是個窮人。

  并不是說他真的是個窮人。

  他從寇季手里分潤的那些錢,足以讓他舒舒服服的享受許久。

  放在十幾年前,他分潤到的那點錢,足夠一個手握一定權柄的皇族眼紅。

  可現在,也就那樣。

  在他周邊的不是土豪就是大土豪,還有他爹那種已經用豪無法形容的嚎。

  所以他那點錢,真的不夠看。

  聽說有發一筆小財的機會,趙潤就不愿意錯過。

  在到了寇季書房,寇季交代了一些細節以后,趙潤就興沖沖的離開了竹院。

  王安石和曾鞏也跟著去了。

  發一筆小財固然讓他們心中愉悅,可他們二人更在乎的是,這是寇季第一次給他們布置家庭作業。

  王安石和曾鞏二人,通過參加各種詩會,打聽清楚了即將要開張的交子鋪具體情況。

  趙潤則奔波著在找人打聽交子鋪背后底細。

  曹氏雖然遠遷到了海外,但是曹氏一些在朝為官的舊部卻沒辦法離開,他們能夠依附的只有趙潤。

  平日里趙潤不找他們,找到了他們,他們就要盡心盡力為趙潤辦事。

  五日后。

  三個小家伙再次匯聚到了竹院。

  寇季一如往常,躺在躺椅上,聽三個小家伙匯報他們打聽到的消息。

  王安石認真的道:“先生,他們會將交子鋪開設在州橋街外的碼頭邊上。鋪面很大,占地足有三十多畝。”

  “碼頭邊上…靠近商人…儲戶面對商人…”

  “是的,先生。”

  曾鞏就像是會議上做報告一樣,一板一眼的道:“先生,他們決定不接納百姓,只面向商人。十貫錢以下的生意他們不做。

  除此以外,其他的運作方式跟一字交子鋪沒有區別。”

  寇季小愣了一下,疑問道:“照搬一字交子鋪的那一套?”

  曾鞏點頭。

  寇季嘆了一口氣道:“學我者死,似我這俗…既然已經擺出了跟朝廷作對的架勢,居然還敢用朝廷的東西,他們真是不怕死。”

  寇季感嘆過后,繼續問道:“記賬的方式也是一樣的?交子的模樣呢?”

  曾鞏沉吟了一下,沒有言語。

  王安石果斷開口,“記賬方式跟一字交子鋪差不多,交子的模樣聽說跟一字交子鋪有七成相似,具體的學生們也沒見過,所以不敢妄言。”

  寇季沉吟著點點頭,看向了站在一旁一直沒說話的趙潤,“你打聽到了什么消息?”

  趙潤嘿嘿一笑,“背后有八大豪門,分別來自不同的地方。最讓學生驚喜的是,他們足足湊出了八百萬貫錢,準備將交子鋪鋪設到我大宋的每一個角落。”

  “八百萬貫,就像將交子鋪鋪設到大宋每一個角落,有點異想天開。他們既然敢拿出八百萬貫豪賭,就證明他們背后有懂行的在為他們出謀劃策。

  他們應該是想用八百萬貫做低,然后借著其他商人的錢,將交子鋪徹底的推行下去。”

  寇季略微思量了一下,就明白了趙潤口中八大豪門的心思。

  他感嘆了一聲,“如果不是下手太狠,難以收場,我真想讓他們將交子鋪鋪設下去。”

  八大豪門設立的只接納商人儲戶的條件,簡直就是逼著寇季對他們下狠手。

  他們只看到了商人有錢,覺得吸納商人做儲戶的話,會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他們卻沒有看到,那些他們不在乎的百姓,才是他們真正的保護傘。

  沒了百姓,朝廷整治起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顧及。

  完全不用在乎他們家破人亡。

  若是讓他們順勢將交子鋪鋪設到全國的話,朝廷最后一起收割,瞬間能將大宋朝半數豪門給逼死。

  但是一瞬間滅了半數豪門,對朝廷的影響會非常大。

  朝野上下的官員,有人會發瘋。

  大半數商人也會發瘋。

  依托于商人們建立的商業體系,也會瞬間混亂成一團。

  大宋想要重新恢復生機,恐怕的養很長一段時間。

  最重要的是,大宋將很龐大的一筆物資交割給了曹利用。

  如今市場上的大多貨物都處在緊缺的狀態。

  商業體系再崩潰的話。

  大宋許多商業產業鏈也會跟著崩潰。

  大宋在寇季的帶動下,許多人已經拋棄了種地,徹底成為了手工業的從業者,他們依賴著手工業生存。

  若是商業產業鏈崩潰,他們可就沒辦法糊口了。

  寇季如今身處在高位上,一舉一動都要深思,都要輕輕的琢磨。

  不然很容易逼死很多人。

  王安石和曾鞏不明白寇季的心思,他們臉上帶著驚愕,覺得寇季的話太大了。

  八百萬貫,在他們眼里就是一筆巨款。

  在大宋各地設立鋪面,足夠了。

  為何寇季會說八百萬貫不夠。

  趙潤跟他們不同,趙潤一臉驚喜,嘴角甚至能看到晶瑩的口水。

  顯然,在他心里,那八百萬貫中,已經有一部分是他的了。

  寇季看到了王安石和曾鞏的神情,猜倒了他們的心思,他笑著道:“八百萬貫,對很多人而言確實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是對一字交子鋪而言,并不算什么。

  而且,想要將交子鋪鋪設到全大宋,可不是八百萬貫能做到的。

  當初推行一字交子鋪的時候,朝廷前前后后足足花了兩千多萬貫。

  即便如此,一字交子鋪也沒能徹底的鋪滿全大宋。

  像是古蒙府、燕山府、遼陽府東邊的瀚海府、雪嶺府等等,都沒有。

  交子鋪,不只是有一個鋪面就行,里面的門道多著呢。”

  王安石聽完了寇季一席話,忍不住道:“學生若是能去一字交子鋪了解一番,應該能明白其中的訣竅。”

  寇季笑著搖頭。

  王安石可不能去研究一字交子鋪。

  若是讓他吃透了一字交子鋪,學會了其中蘊含的金融學。

  那對大宋而言就是一個災難。

  史書上王安石改制的時候,推行的青苗法,也算是一個善政。

  可到最后,卻變成了一個讓百姓聞之生畏的惡政。

  王安石若是了解了一字交子鋪的一切,難保不會將一字交子鋪應用到政務當中。

  比如對民間開放借貸、對商人開放借貸。

  沒有相對完善的商業律法,以及借貸方面的律法,一字交子鋪開設借貸,就是一個災難。

  到時候,死賬、爛賬會將一字交子鋪堆滿。

  朝廷若是為這些死賬、爛賬買單的話,朝廷很長一段時間就別想發展。

  朝廷不買單的話,一字交子鋪恐怕就得崩潰。

  再說了,王安石是寇季選中的傳播學問的人,怎么可能讓他一頭扎到金融學里去。

  “一字交子鋪,可是國之重器。官員尚且不能進去擅自干預里面的運行,更沒辦法去里面學習。你一個士子,能進去嗎?

  我幫你討一個便利,倒是容易。

  但你喜歡讓我幫你討便利嗎?”

  寇季笑著問道。

  王安石遲疑了一下,緩緩搖頭。

  他是驕傲的,他拜在寇季門下,是沖著寇季學問來的,可不是沖著寇季的身份。

  “去一字交子鋪做什么,去那地方存錢,你就是最尊貴的客人。要是去看人家如何運作,人家就當你是天大的仇人。

  我一個皇長子,去了以后,人家都不怎么給我好臉色。

  你去了,恐怕會被人亂棍打出來。

  特別是汴京城的一字交子鋪,里面有幾個可是我父皇的人。

  隨時能跟我父皇上密奏,所以眼睛都長在頭頂上。

  你還是別自取其辱了。

  我們還是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將那八百萬貫錢財弄到手里。”

  趙潤多少了解一些一字交子鋪的底細,所以在王安石生出了要去一字交子鋪的時候,果斷的講出了一些他自己知道的東西,讓王安石別去碰釘子。

  在他眼里,去一字交子鋪里招人白眼,還不如惦記惦記即將開張的交子鋪。

  寇季聽完了趙潤的話,仰天大笑,“聽聽,這才是金玉良言。”

  趙潤傲氣的仰起頭。

  王安石和曾鞏對視了一眼,皆流露出了一絲苦笑。

  個人追求不同,所以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一字交子鋪,雖然是國之重器,可細細算起來,那是趙潤家的家產。

  只要他坐上了太子之位,就有資格過問一字交子鋪的所有事情。

  所以趙潤對一字交子鋪并不在意。

  因為那是他口袋里的東西。

  王安石和曾鞏就不同。

  他們即便是出仕了,也不一定能了解一字交子鋪里面的一些內情。

  “先生,您說說,我們該怎么辦,才能將那些錢財搬回來。”

  趙潤有些急不可耐的詢問寇季。

  寇季失笑道:“急什么?那是八百萬貫,又不是八文錢,想拿回來,總的謀劃一番。再說了,就算全拿回來,你也不會分潤多少。”

  趙潤嘿嘿笑著道:“能分多少分多少…”

  王安石和曾鞏齊齊松了一口氣。

  寇季總是將八百萬貫掛在嘴邊,對他們兩個窮小子而言,壓力很大。

  寇季此前擺出一副跟他們共享八百萬貫錢財的架勢,他們心里壓力更大。

  在他們心里,八百萬貫絕對不是平民百姓可以掌握的。

  如今聽到了寇季不會分潤他們多少,他們自然松了一口氣。

  寇季笑呵呵的瞥了趙潤一眼,“你個小財迷,快跟我說說,背后是誰牽頭的。”

  趙潤低聲笑著道:“知禮部陳執中…”

  寇季臉上的笑意一斂,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你確定是陳執中?”

  史書記載中,陳執中此人不好也不壞,留下了許多典故,但是名氣和能力都一般般。

  比起他爹陳恕,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死后在給他定謚號的時候,曾經出了許多波瀾,最終就得了一個‘恭’字。

  對,就是一個字。

  此人如今在禮部當菩薩,每日到了禮部衙門,什么也不做,清閑的很。

  如今居然背地里幫豪門大戶扛旗。

  寇季有點不太理解。

  寇季看著趙潤詢問道:“牽扯有多深?”

  趙潤笑嘻嘻的道:“據說是有人找上門,送了他一些難以拒絕的東西。他就勉為其難的為新的交子鋪做靠山。”

  “姻親?”

  “嗯。”

  “難怪…”

  朝廷如今對貪贓枉法盯的很嚴。

  已經有好多年沒暴露出什么大貪官了。

  趙禎對于貪官污吏更是難以容忍,發現一個砍一個。

  陳執中如今也算是朝中重臣,不可能不知道趙禎心里的忌諱,更不可能去觸趙禎眉頭。

  所以別人送上門的錢,他肯定不收。

  除非是親戚送的。

  “他恐怕什么都不管吧?”

  寇季笑著問。

  趙潤點頭道:“朝野上下的官員,幾乎都不管自己府上的生意,都是府上的女眷在操持。”

  寇季笑著道:“希望他牽扯的不深,牽扯的太深的話,那可就不妙了。”

  以寇季的身份,說陳執中不妙,那就是真的不妙。

  “朝堂上的事情你們不用管,你們現在只需要盯著那家交子鋪就行。開張的時候,記得過來找我。”

  寇季笑著吩咐了一聲。

  趙潤、王安石、曾鞏齊齊應允了一聲。

  往后一段日子。

  趙潤、王安石、曾鞏就一直在盯著那家交子鋪。

  那家交子鋪從盤下了鋪子以后就沒什么動作,一直到過年,都緊閉著大門。

  看樣子在年前,恐怕不會開門。

  寇季將那家交子鋪的事情交給了三個小家伙以后,也沒有過于關注。

  在年末的最后一大朝會以后,朝野上下的官員就進入到了漫長的年假當中。

  趙潤被曹皇后換回了宮中。

  曾鞏也會了汴京城的曾府。

  王安石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住在文昌學館。

  寇季知道此事以后,就讓王安石暫時搬到了竹院。

  寇季原以為,多一個人,竹院里會多很多人氣。

  可王安石搬進來以后,竹院依舊冷清。

  以往的時候寇季感觸還不深,到了年節的時候,竹院的冷清和院子外面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寇季身邊即使放著兩個火盆,以然覺得有寒風順著他的袖口往進鉆。

  “呼…”

  一陣寒風沖開了書房的門戶,卷著雪花在書房里翻滾。

  寇季遍體生寒,打了個哆嗦。

  王安石匆匆的跑到門口去,關上了書房的門戶,然后拿了個暖手爐,放在了寇季手里。

  寇季抱著暖手爐,感覺到暖意充斥了全身,剛要夸獎王安石一句。

  就見寇卉包的像是熊貓一般,沖開了書房的門戶。

  “爹…寇天賜的人到汴京城了!”

  寇卉沖進了書房以后,興沖沖的對寇季道。

  寇季有些臉黑的道:“那是你兄長。”

  寇卉理直氣壯的道:“他拋下了你和我娘,不在你們面前盡孝,我就不叫他兄長。”

  寇季翻了個白眼,“你是埋怨他不帶你去韓地玩…”

  寇卉臉頰紅撲撲的道:“蠻夷之地,我才不去。”

  寇季搖頭一笑,沒有繼續跟寇卉討論這個問題。

  寇卉那點小心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寇季吩咐寇卉關上了門戶,道:“來人是誰?”

  寇卉撓了撓頭,努力回想了一下,道:“說是韓王府長史,也是曾祖父的學生,叫什么梁適。”

  寇季有些意外的道:“梁適?那可是祖父為數不多的得意門生之一啊?不是說要出仕的嗎?怎么跟著祖父去了韓地。”

  寇卉一臉認真的道:“那得問他自己。”

  寇季點點頭,吩咐道:“去告訴你娘,既然是自家人,就安排到廂房里歇下。別去驛館湊熱鬧了。

  讓梁適等一行人放下了東西以后,吃一頓飽飯、歇息一番,晚些我在去找他們。”

  寇卉點了點頭,風風火火的離開了寇季的書房。

  寇卉走后,王安石再次幫寇季閉上了書房門戶,并且滿臉疑惑的詢問寇季,“先生似乎很看重梁適?”

  寇季縮在躺椅里,笑著道:“能被我祖父委以重任的,自然不是什么小人物。”

  王安石贊同的點點頭。

  寇準在宦海沉浮數十年,曾經一度掌控著大宋最高的權柄。

  他能看重的人,自然不會差。

  “學生只是覺得,梁適既然有才,為何不留下為朝廷效力,反而跑去了韓地?”

  寇季瞥了王安石一眼,笑著道:“你是覺得,我韓王府,就不該有英才。”

  王安石趕忙道:“學生不是這個意思。”

  “我知道你不是這個意思。你是覺得,能被我祖父看重的,應該是一位大才,不留在汴京城里大展拳腳,卻跑去韓地那個一府之地,覺得梁適選錯了路。”

  “學生…”

  “行了,不必解釋。有此想法,并不奇怪。韓地只不過是一府之地,比起大宋差了一星半點。

  一些大才在大宋能展開拳腳,去了韓地自然會憋屈一些。

  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追求。

  梁適愿意去韓地,自然有他要去韓地的目的和追求。

  在他沒有達到目的和追求以前,是不可能離開韓地的。

  屈不屈才,他心里清楚。”

  寇季說完這一席話。

  王安石躬身一禮,“是學生孟浪了…”

  寇季搖頭道:“你不是孟浪了,你只是心太大了。你覺得每一個大才,都應該做大事。想必你心里也覺得自己應該做大事。

  但你有沒有想過,所有人都去做大事了,誰來做小事?

  而且,即便是要做大事,也要從諸多小事做起。

  因為不做小事,只做大事。

  是會出問題的。

  我以前看過一本大食書籍,里面寫了這么一個故事。

  說是在遙遠的烏托邦國,有一個國相,在擔任類似我大宋知縣的官職的時候,了解了當地百姓的貧苦,然后向國王,講述了一些他在地方上領悟的弊政,要求朝廷革新弊政。

  烏托邦國的國主深以為然,覺得他是大才,便將他調遣到國都擔任國相,由他主持革新。

  他在出任了國相以后,其中一項革新的政令是將王國的儲糧,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折算成了本錢,借貸給了國民,以緩解地方上的高利貸,同時增加王國的收入。

  你覺得最后的結果是什么?”

  王安石聽完了寇季一席話,仔細的思量了一番后,很想說一句國泰民安。

  可是看到了寇季似笑非笑的盯著他,他就知道那個烏托邦國的國相,推行的這一條政令的下場不太好。

  如果是好的,寇季也不可能拿出來跟他說。

  王安石遲疑了許久,幾次張嘴,想說出一個符合寇季心思的答案,比如‘民不聊生’之類的。

  但是他覺得,他最初的想法跟這個完全是相反的,他不想自欺欺人。

  所以,王安石最終只是搖了搖頭。

  寇季盯著王安石笑道:“我來告訴你,最后的結果就是王國的官吏逼著百姓們借貸。即便是百姓們衣食無憂,什么也不缺,王國的官吏也會逼著百姓們借貸。

  然后靜等著連本帶利的從百姓身上討回來。

  百姓們是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最終王國不得不廢除這個政令。”

  王安石忍不住道:“那個王國的官吏太可惡了。若不是他們,王國的政令也許是一條善政。”

  寇季笑瞇瞇的道:“如此政令,放在我大宋,問題會更大。”

  王安石張了張嘴,沒有說話。

  他清楚,小國寡民最好治理。

  如此政令,在小國推行,都出了大問題。

  在大宋推行,出的亂子只會更大。

  寇季盯著王安石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一定要深思熟慮的看清楚。不能只看到一點,就盲目的以為自己看到了所有問題。

  所以,要做大事,一定要從小事做起,最好將小事了解的清清楚楚,積累好根基。

  然后再某大事。

  烏托邦國的國相,若是在地方上任職的時候,能多經歷幾任地方官,那他一定不會推出如此律法。”

  王安石恭恭敬敬的一禮,“學生受教了。”

  寇季點點頭道:“以后也沉下心讀書、做學問,別總想著做大事。沒學問、沒見識、沒根基,你做什么大事?

  在虛空中建立樓閣嗎?

  你覺得建的起來嗎?”

無線電子書    北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