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934章 寇相爺打坐政事堂

  呂夷簡總算是明白了寇季要做什么。

  準確的說明白了趙禎要做什么。

  改制!

  而且還不是小改,而是大改!

  唯有如此,趙禎才會不惜一切代價的推寇季上位。

  因為寇季的想法和趙禎是一樣。

  有寇季從旁幫襯,趙禎做起事情,一定會事半功倍。

  想明白了此事以后,呂夷簡心里就不那么痛了。

  因為他清楚,離開朝堂上的恐怕不止他一個人。

  隨后還會有源源不斷的人離開朝堂。

  因為改制代表著以舊換新,舊的東西,自然要被新的東西取代。

  其中就包括一些守舊的官員。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一句空話。

  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施政方式。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需要不同的臣子幫忙。

  趙禎只不過將朝臣們更替的時間往后推了一段而已。

  如今到時間了,一些人自然該離開了。

  一些人也該上位了。

  呂夷簡一臉苦澀的盯著寇季,“我總算明白你祖父為什么走的那么干脆了。”

  寇準作為一個時代的重臣,眼看著自己治理出的江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己卻沒辦法應對這些變化,也看不到這些變化的終點在哪兒,能感受到的就只有孤獨和凄涼。

  他不愿意面對這些孤獨和凄涼,所以他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汴京城,前往了韓地。

  只有那百廢待興的韓地,才能讓寇準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寇季沒有言語,因為呂夷簡說的沒錯。

  寇準之所以那么干脆的離開汴京城,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我不會輕易認輸的,所以你別想偷懶,一旦讓我看到了起復的可能,我一定不會客氣…”

  呂夷簡丟下了此話,沒等寇季言語,彎著腰獨自離開了垂拱殿,背影看著有些蕭瑟。

  呂氏三兄弟趕忙追了出去。

  寇季往著呂夷簡的背影,高喊了一句,“君子之爭嗎?我應下了。”

  寇季并沒有因為呂夷簡的威脅心生不滿,他反而有些欣喜。

  泱泱大國的朝堂之爭,就應該是這般。

  堂堂正正,君子之爭。

  這是一種良性的競爭。

  若是能一直保持下去,大宋何愁不興?

  寇季和呂夷簡二人的對話,一些人聽明白了,一些人仍在懵懂之中。

  但寇季和呂夷簡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并沒有起爭執,反光明正大的定下了君子之爭。

  一些人心里還是很欣喜的。

  如此風氣若是在大宋形成慣例,那大宋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局面。

  勝的勝的干脆,輸的輸的灑脫。

  這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官場。

  文官們紛紛走到寇季面前,一言不發的躬身一禮,退出了垂拱殿。

  縱然是一些呂夷簡的黨羽,也是這般。

  雖然寇季搬到了呂夷簡,讓他們失去了一個大靠山。

  可寇季贏的堂堂正正,肅清了朝堂上明爭暗斗的風氣,值得他們敬重。

  王曾是最后一個向寇季施禮的文官。

  在施禮之前,王曾神情復雜的道:“我對你是又愛又怕…為了阻止你入朝,我沒少幫呂夷簡,可我又擔心你入不了朝,所以在關鍵時候又幫了你一把。”

  在呂夷簡和寇季二人的爭斗中,王曾一直處在矛盾中。

  他害怕寇季上位,大肆殺伐。

  所以在呂夷簡募兵的時候,沒少幫呂夷簡出力。

  可他又擔心寇季上不了位,寇季和趙禎的一應謀劃付之東流,所以又再關鍵的時候,出聲幫了寇季一把。

  如今寇季勝了,呂夷簡敗了。

  可王曾心里卻沒有半點欣喜,只有濃濃的嘆息。

  寇季明白王曾的心情,所以笑著說了一句,“我會盡可能的少殺一些…”

  王曾幽怨的瞥了寇季一眼,“這話你信嗎?”

  寇季一愣。

  王曾撇著嘴指了指楊文廣和李昭亮。

  寇季失聲一笑。

  他明白王曾的意思。

  王曾是在告訴他,就在剛才,他十分鐵血的下達了兩道兇殘的軍令。

  寇季攤開雙手,無奈的道:“軍中的事情就該用軍中的法子…”

  王曾哀嘆了一聲,“能少殺就少殺,非要殺人的話,先問問我,我若是有辦法解決,你就別下殺手。”

  寇季點了點頭。

  王曾唉聲嘆氣的離開了垂拱殿。

  王曾一走,垂拱殿內只剩下了寇季和一幫子武臣。

  武臣們在文臣走空了以后,爆發出了一陣響亮的呼喊聲。

  寇季就是他們的主心骨,寇季在朝堂上的時候,他們硬懟文臣,一點兒也不慫。

  寇季不在的時候,他們根本懟不過文臣。

  如今寇季再次入朝,他們的主心骨又回來了,他們自然高興。

  寇季在武臣們的歡呼聲中笑著道:“我大概是大宋朝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文臣…”

  李昭亮有些鄙夷的道:“你從出仕到如今,大半的時間都待在軍中,你算哪門子文臣。”

  寇季笑著道:“我最初可是太子侍讀…”

  李昭亮一臉不在乎的嚷嚷道:“現在說這些還有用嗎?為了慶祝你重新入朝,大家去樊樓慶賀一番,我請!”

  李昭亮大聲嚷嚷著,招呼著所有武臣一起趕去了樊樓。

  寇季不想掃他們的雅興,所以跟著他們一起去了。

  武臣們今天高興,所以有些放浪形骸。

  一眾人奔到了樊樓,包下了整個樊樓。

  有人在樊樓里擺譜,直接被他們從窗戶口給扔了出去。

  武臣們在樊樓里吃吃喝喝慶賀了一夜。

  若不是寇季不喜歡沾花惹草的話,他們還想帶著寇季去開一場無遮大會。

  寇季早朝的時候入宮,半夜的時候才被仆人們送回了竹院。

  向嫣趕忙派人將寇季抬回了臥房,幫寇季洗漱了一番,又煮了一些醒酒湯備著。

  寇季一覺睡到了日上三竿,睜開眼就看到了向嫣端著一碗清湯遞給了他。

  寇季揉了揉有些發疼發脹的額頭,端過了清湯一飲而盡,放下了空碗以后,寇季笑著道:“自此以后,我可就有得忙了。”

  向嫣笑著道:“忙點好,忙點好…”

  寇季搖頭笑道:“忙起來了,可就沒辦法陪你了。”

  向嫣笑吟吟的道:“妾身在汴京城可是有很多姐妹。”

  聽到此話,寇季似乎想起了什么,對向嫣道:“回頭你入宮的時候,跟曹皇后說一聲,就說壽王趙潤,斂財巨萬,讓她看著辦。”

  向嫣先是一愣,隨后哭笑不得的道:“那孩子為了那點錢,放下了身段,東奔西跑的忙活了好幾個月,其中的大頭還被你分走了,手里就剩下了三瓜兩棗,你居然還不肯放過。”

  寇季感嘆道:“我也不想苛待他。可他天生不凡,注定了人生也不凡。若是官家只有一子的話,我放縱他也沒什么。

  可官家如今子嗣眾多,有心組一個奪嫡局的人也不少。

  他的身份,注定了他得如履薄冰的活著。

  若是走錯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被人無限放大,最終成為壓垮他的泰岳。”

  向嫣遲疑了一下,道:“沒那么嚴重吧?”

  寇季看了向嫣一眼,笑著道:“現在官家諸多子嗣中,只有他稍微年長一些,所以看不出什么。

  等其他的皇子長大了,你就明白了。”

  向嫣沉吟著點了點頭,盯著寇季疑問道:“真要是出現了奪嫡的場面,你會不會參與其中?”

  寇季翻了個白眼,道:“我參與到其中,那他們還奪什么?”

  等那些龍子龍孫有資格奪嫡的時候,他的人恐怕能占據半個朝堂。

  他要是參與到其中,那就不叫奪嫡,那叫選嫡。

  向嫣有些失神的道:“你如此自信?”

  向嫣又不是什么鄉野村婦,她知道奪嫡有多困難。

  寇季能在奪嫡局中選嫡,那就不是一般厲害。

  要知道她祖父,以及寇季的祖父,兩位位極人臣的人物,都沒能力在奪嫡局中選嫡。

  寇季見向嫣失神,略微拍了一下向嫣的肩頭,笑著道:“你想那么多做什么?皇位歸屬,跟我們沒太大關系。

  真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該回封地去了。

  等我們到了封地上,皇位上坐的是誰,跟我們沒有太大關系。”

  向嫣仔細想了一下,苦笑道:“是妾身想多了…”

  寇季笑著道:“行了,你給我備一些飯菜,順便再派人去驛站里瞧瞧,看看近幾日有沒有韓地送過來的信。”

  向嫣答應了一聲,出了房門。

  寇季起身,穿上了衣服,洗漱了一番后,趕到了膳堂去用膳。

  剛吃了一半,門子匆匆闖進了膳堂,向寇季稟報。

  “老爺,宮里派人來傳旨了…”

  寇季抹了抹嘴,跟著門子到了前院,就看到陳琳帶著人,捧著圣旨站在院子正中。

  寇季上前。

  陳琳宣了一聲,“寇季接旨…”

  寇季拱手彎下了腰。

  陳琳展開了圣旨宣讀了起來,只有簡短的百字,所以陳琳很快就宣讀到了最后。

  “遷寇季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欽此…”

  “臣寇季領旨謝恩…”

  寇季躬身一禮后,拿過了圣旨。

  陳琳在寇季拿過了圣旨以后,感嘆道:“這是咱家宣讀過的最短的圣旨。”

  寇季收起了圣旨,笑著道:“這也是我接到的最短的圣旨。”

  陳琳淡然一笑,又道:“官家說了,他只能給你一個同中書門平章事的職位,其他的加官他沒辦法加給你。”

  寇季點頭道:“明白…”

  寇季的一應爵位,已經被他傳給了寇天賜。

  寇天賜如今身上背著爵,寇季就沒辦法再獲爵。

  陳琳傳完了圣旨以后也沒有多留,他將宮里為寇季準備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官服送到了寇季手里,然后帶著他的人離開了寇府。

  次日。

  天麻麻亮。

  寇季就穿戴著宮里賜下的官服,坐著馬車,點著燈籠,入宮去上朝。

  由于天寒地凍的。

  滿朝文武到了金水橋邊上以后,幾乎都沒有下馬車,一個個都在馬車里窩著,借著馬車遮擋著寒風。

  待到上朝的鼓聲敲響,眾人才下了馬車,沿著金水橋入了宮。

  到了垂拱殿的時候,殿內的地火龍燒的正旺。

  文武官員們脫下了身上穿戴的大氅,入了殿內。

  寇季一身紫色官服,在滿朝文武注視下,邁步走到了文臣之首。

  站在寇季身后的王曾,心里那是五味雜陳。

  他依稀記得,當初初見寇季的時候,寇季還是一個任由他踹打的少年。

  一晃,寇季就到了中年。

  更重要的是,寇季站在了他的前面。

  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就在王曾滿懷心事胡思亂想的時候。

  趙禎已經出現在了垂拱殿上。

  陳琳依例宣了上朝,滿朝文武依例施禮過后,朝會正式開始。

  寇季沒找什么存在感,所以什么也沒有說。

  趙禎也沒有特意的點名,讓寇季作一番自我介紹。

  朝會開始以后,戶部、工部等多個衙門的人紛紛出聲奏請,奏請朝廷撥款賑災。

  由于正值冬日最寒冷的時候,各地都有降雪。

  一些地方還遭了雪災,朝廷需要出錢賑災。

  趙禎在吩咐工部和戶部派人下去核實此事的同時,吩咐戶部準備好賑災用的糧食、衣物等等。

  一場大朝會,在商量完了雪災的處理結果以后,就結束了。

  寇季全程沒有說一句話。

  下了朝,寇季并沒有回府。

  而是跟著王曾和蔡齊去了政事堂。

  政事堂身為大宋的中樞,應該是大宋所有衙門里最忙的一個。

  寇季不能像是以前一樣將政務甩給手下的人,自己回府上去偷懶,他必須趕到政事堂去坐鎮。

  到了政事堂。

  政事堂的屬官引領著寇季在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專用的公房坐下。

  剛坐下沒多久,王曾就出現在了門口。

  “寇相不去公堂辦公嗎?”

  王曾人了門,開口就問。

  寇季瞥了一眼王曾,懶洋洋的靠在了火盆邊上了的座椅上,道:“辦公?辦什么公?有什么事情,你和蔡相看著處理就行,需要我出面的時候,我自然會出面。”

  王曾被寇季如此不負責任的話給氣笑了,“您是到政事堂來坐鎮的啊?”

  寇季沒有在意王曾譏諷的語氣,他十分坦然的道:“那是當然。若是事事都需要我處理,那朝廷要下面的那些個官做什么?”

  王曾聽到此話,居然無言以對。

  “你不是有許多大事要做嗎?如今你已經坐到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位置上了,為何還不動手?”

  王曾忍不住開口問。

  寇季淡然笑道:“許多事情,都需要徐徐圖之,急不得。”

  “徐徐?!”

  王曾瞪了寇季一眼,“我看你徐徐到什么時候。”

  寇季又笑了一下,沒有說話。

  王曾哼了一聲,出了公房。

  他沒想到的是,寇季這一徐,徐到了三個月后。

  三個月。

  大宋經歷了寒冬,經歷了年節,經歷了柳枝吐出嫩芽。

  當王曾忍不住準備去找寇季,好好質問一番的時候。

  一騎從西而來,直奔入了汴京城。

  與此同時,一則捷報也如同一陣風,吹遍了汴京城。

  捷報入宮以后。

  趙禎就下令召集了滿朝文武。

  滿朝文武紛紛穿戴著朝服,趕到了宮里。

  寇季也在此列。

  垂拱殿上,趙禎還沒有到。

  王曾站在寇季背后,幽幽的道:“寇相爺,您這一徐,可徐了三個月有余。三個月時間,您是什么都沒有做。

  政務都是我和蔡相處理的。

  如今,汴京城里都盛傳,您是我大宋第一位泥塑的相公。”

  寇季回過頭問道:“什么意思?”

  王曾哼了一聲沒有說話。

  王曾身后的蔡齊瞪著眼,沉聲道:“就是看得見、摸得著,但沒有用。”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肯定是有奸人在背后毀我名聲。”

  蔡齊聽到此話,氣的吹胡子瞪眼,“你在政事堂里的那副做派,還需要詆毀嗎?”

  寇季剛要反駁,卻見趙禎邁著步子入了垂拱殿。

  殿內的文武立馬站好。

  趙禎坐定以后,不等陳琳開口,就哈哈大笑道:“諸卿,大喜啊。青塘傳來捷報,月前我大宋永寧軍和元山部的兵馬一起攜手,徹底覆滅了青塘。

  自此以后,青塘就歸我大宋所有。”

  青塘被攻破,是意料中的事情。

  滿朝文武雖然欣喜,但卻也沒那么激動。

  在趙禎說完話以后。

  滿朝文武齊齊躬身道:“為大宋賀!為官家賀!”

  趙禎在滿朝文武道賀以后,笑著道:“朕決定,封覆滅青塘的永寧軍大將軍陳堯咨為王,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滿朝文武聞言,齊齊一愣。

  不等他們有反應。

  陳堯佐率先開口,“臣以為不妥。陳堯咨征滅青塘,固然有功,可比起之前的幾位殿下,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官家若是封陳堯咨一個一等公,陳堯咨倒是當得起,可官家若是封陳堯咨為王的話,他當不起。

  因為他沒有為我大宋立下足以封王的功勞。”

  滿朝文武聽到陳堯佐此話,反應不一。

  武臣們覺得陳堯佐是傻了,居然放著王爵不要。

  文臣們覺得,陳堯佐這是在自保。

  趙禎封陳堯咨為王,固然是好事。

  可一旦陳堯咨受封為王,那陳堯佐就得離開朝堂,跟著陳堯咨去就藩。

  陳家上上下下那些讀書的種子,也會徹底失去仕途,去封地當一個無所事事的貴公子。

  趙禎聽到了陳堯佐的話,不咸不淡的開口道:“王爵都不要,是覺得我大宋的王爵不值當嗎?”

  陳堯佐趕忙道:“不敢!”

  趙禎盯著陳堯佐沒有言語。

  蔡齊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幫陳堯佐說話了,“官家,陳堯佐言之有理。陳堯咨雖然幫我大宋征得了青塘,可功勞比起此前封王的那幾位,差了不是一星半點,所以陳堯咨封王不妥。”

  趙禎毫不掩飾的道:“但是朕需要一個人去青塘和元山部的交界處,幫朕坐鎮西陲。陳堯咨若是不去,難道朕自己去嗎?”

  趙禎此話一處,蔡齊陷入到了遲疑當中。

  趙禎不等其他人開口,又道:“青塘地廣人稀,更準確一點的說,那就是青塘沒有人。因為青塘覆滅以后,青塘境內的青塘人和黑汗人,全部被元山部虜去做了部從。

  我大宋和元山部攜手攻打青塘。

  我大宋要地,元山部要人。

  如今功成,我大宋拿到了地,元山部拿到了人。

  我大宋既然拿到了青塘的地,總不能不管吧?

  我大宋境內如今沒有合適的人口遷移出去。

  所以必須有一個人率領著兵馬鎮守著西陲,為我大宋守住這一片地方。

  若是不守,它們遲早會被人侵占。

  諸位總不想看到我大宋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疆土,被人兵不血刃的占去吧?

  諸位覺得朕封王不妥,那就拿出一二百萬人來,給朕填滿青塘。

  只要你們能拿出一二百萬人來,朕再也不提封王的事情。”

  滿朝文武聽完了趙禎這番話,一個個閉口不言。

  若是以前,朝堂上必然會有人強辯幾句,秀一下存在感。

  可如今的大宋比較務實,沒營養的話,在朝堂上幾乎沒有人會講。

  一時間。

  趙禎和陳堯佐等人陷入到了僵持當中。

  陳堯佐等人不贊成趙禎封王,可也沒辦法解決趙禎提出的問題。

  就在這個時候,寇季緩緩的走出了班列,在所有人愕然的目光中,開口道:“陳堯咨既然不適合,那就讓李昭亮走一趟吧。”

  滿朝文武先是一愣,隨后齊齊看向了李昭亮。

  李昭亮神色有些復雜。

  王爵,是他想要的。

  可青塘和元山部交匯處,并不是什么好地方。

  寇季在眾人看向李昭亮的時候,繼續道:“陳堯咨的功勞不足,但是李昭亮的功勞絕對綽綽有余。

  李氏也是大族,李氏遷移過去,應該能很快拉出一支千人的兵馬。

  等李氏站穩腳跟以后,兵馬應該會更多。

  以李氏歷代的驍勇,必然能幫官家守住西陲。”

  寇季一席話說完,李昭亮的臉色有點發苦。

  陳堯佐卻像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果斷開口道:“臣以為,寇相言之有理。”

  王曾瞥了寇季一眼,長嘆了一聲,拱手道:“臣附議…”

  蔡齊也沒有任何猶豫的道:“臣附議…”

  反正李昭亮遲早是要封出去的。

  如今頂替陳堯咨封出去剛剛好。

  李昭亮離開了朝堂以后,空出的兵部尚書之位,剛好可以讓陳堯咨接替。

無線電子書    北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