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40章 一路橫推

  崇禎十二年五月初,朱慈烺領著各官各將巡視了前線的三岔河前的三岔關。

  遼東水域繁多,小凌河后面是大凌河,大凌河后面是三岔河,過了三岔河才是滿清的核心腹地。

  三岔河后面還有太子河、渾河,這些都是大江大河,那些小河流更是不計其數,難怪小冰河時期遼東旱災極少。

  這里距離盛京只有三百里路,只要過了三岔河,后面的征程將會一馬平川,沒有丘陵山川所阻。

  平原地帶有利于八旗軍的騎兵縱橫,同樣也有利天武軍的火炮運送,有數百門火炮在手,三岔河這等河流防御已經阻止不了明軍的腳步了。

  大凌河戰役就是很好的例子,數百門火炮架在岸邊,直接把八旗軍轟懵了,明軍大隊人馬安安穩穩的從浮橋上渡過。

  登上三岔關長城,朱慈烺已經出了一身汗,他極目眺望,喃喃道:“誰說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這遼東鎮長城都通到鴨綠江了!”

  遼東鎮長城西起山海關西北,東抵鴨綠江西岸,是明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光是關口就有二十一個,這三岔關只是其中一個。

  此時朱慈烺站在城關上,身旁跟著天武軍各將,孫應元、周遇吉、曹變蛟、茅元儀、李少游、萬俊杰、高邦等師帥和旅帥們。

  此外還有監軍方正化、薊遼總督洪承疇、兵部右侍郎陳新甲、陜西巡撫孫傳庭、寧遠總兵吳三桂、山海關總兵李輔明等人隨同。

  眾人在山頂眺望整個遼西平原,只覺一片滄桑的感覺襲來,大明的軍隊已經十幾年沒踏入這片土地了。

  朱慈烺心潮彭拜,遙指西北方遠處的一片堡壘道:“那里曾經是我大明修筑的堡壘,如今卻變成韃子對付我們的工具了,我們不打那里。”

  眾人豎起耳朵仔細聽著,你不打那要打哪里?干掉那五六個堡壘后再渡過太子河與渾河就可以直接干到盛京了,這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朱慈烺遙指東北方,道:“六十里外,海州,周遇吉領天武軍一師十日內打下來!”

  他又指向東面,道:“九十里外,耀州,吳三桂領寧遠軍十五日內打下來,一百四十里外,蓋州,李輔明領山海軍一個月內打下來。”

  “末將領命!”周遇吉、吳三桂、王廷臣三人皆是痛快應下。

  蓋州靠近渤海,是清國重要的產鹽地,一旦被斷掉,將會對滿清的經濟造成重大的影響。

  在進軍遼東時,朝廷就下令在九邊進行戒嚴,關閉邊關所有糧食和食鹽貿易,沒有糧食和鹽,滿清只能滿山打野味吃,還是澀嘴的那種。

  人長時間的缺鹽,也會變得有氣無力,蓋州一旦遭到明軍圍攻,滿清必定要發瘋,到時候再來一波圍城打援,會舒服很多。

  朱慈烺暗道:“有天武軍釘在海州,奴賊若想救援蓋州,定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流盡血淚!”

  鞍山驛堡中旌旗獵獵,城墻之上布滿了清國精銳的巴牙喇和葛布什賢軍士。

  城樓一桿高大的明黃九龍大傘高高撐起,大傘下,站著一個二百多斤的大胖子,此胖正是清國皇帝皇太極。

  此時的皇太極身體有些發虛,最近不知道為何,老是不知不覺的流鼻血,還是拿碗接的那種。

  皇太極冷然發問:“朱家小兒向海州進軍了嗎?”

  濟爾哈朗來到皇太極身前跪下道:“回皇上,朱明太子分兵了,一路進攻海州,一路進攻耀州,還有一路進攻蓋州,他自己則是親領天武軍向遼陽進軍。”

  濟爾哈朗繼續道:“據奴才的探馬回報,西平堡之戰后,明軍兵威極盛,騎軍、步軍、炮兵交加,人馬浩瀚,即便分兵,攻打遼陽的人馬也不下十萬人”

  “什么?明軍要攻打蓋州?”

  九龍傘旁,一群清國王公大臣、各旗旗主、固山額真皆是一驚,明顯感覺形勢越發的困難了。

出兵后連番戰敗,若不是皇太極當機立斷立馬退兵,八旗的損失將會更大,堅持不了幾場就會被打散了,原本的滿蒙漢二十四旗,如今只剩下十五旗,還有幾旗蒙古人在暗中算計著脫離大清此時的皇太極沒去考慮蓋州的事情,他在反復回味著濟爾哈朗所說的最后一句話:攻打遼陽的人馬不下十萬人  皇太極沒有害怕,心中隱隱有些興奮了起來,暗道天助我也,朱明小兒總算有失算的時候。

看著皇上不知在凝神細想什么,臉色隱隱有笑意,眾臣只覺得莫名其妙的,皇上這是被嚇傻了嗎?還是在回味與哪個妃子快活時的場景?你瞧著鼻血又開始流了  “皇上!”一個太監連忙輕呼了一聲,把手中雪白的瓷碗堵在皇太極的下巴那,另一個太監快速將一條做工細致的毛巾遞了上去。

  皇太極醒悟,掃了眾人一眼,尤其是面露好奇的多爾袞,他冷冷道:“都退下!”

  眾人急急告退,人人心思各異,不知在想什么。

  鞍山驛堡也被稱為鞍山城,是遼東長城防御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兵家必爭之要地,交通要沖,洪武二十年設驛堡,萬歷六年重修包磚,城內車馬繁多,商賈極盛。

  鞍山驛堡盤踞進入遼陽要地,不打下鞍山驛,就休想進入遼陽半步,明軍若是要強攻,怕是要傷亡不輕,這也是皇太極將御營設在鞍山驛的原因。

  回到鞍山城行宮,皇太極重新召見了一些清國重臣商議軍情。

  作為皇帝的行宮,廳內已經被重新裝飾了一番,尤其是皇太極住所,里面的家具被一個不落的全部換掉,就連地板都鋪著厚厚的精致羊毛地毯,四壁更是掛滿了花里胡哨的掛毯,很是講究。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內百姓居住的多為窩棚,有旗丁的人家還好些,有個小柴院什么的,那些漢人包衣生活和普通難民沒什么兩樣。

  原本生活困苦時,上面就會組織入關搶上一波,回來時各家的生活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但自從崇禎九年和崇禎十一年的兩次入關,不僅沒搶到東西,大清還折損了不少旗丁,包衣和跟役更是被當成炮灰往上填。

特別是這次明軍出關主動進攻,整個滿清治下的旗丁都要出征上陣,幾場仗下來,全村嗩吶吹起來,曲一響,布一蓋,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著一片白

無線電子書    大明最后一個狠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