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0章 少體校

無線電子書    籃球場上一少年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哼!”軍哥先是一聲冷笑,“你以為你恨許彪,我就不恨嗎?”

  “你恨許彪?”廖凱越發困惑。

  畢竟,每個五中的學生都知道,軍哥和許彪關系不錯,一起吃喝玩樂…

  現在軍哥卻說,他恨許彪?

  “我當然恨他!

  “沒有他,我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他差點毀了我…當然,我不會就這樣被毀掉的。”軍哥瞟了廖凱一眼,接著說道,“現在,他又想來毀掉你,我不希望他能夠得逞。”

  軍哥話里的意思,是說許彪帶壞了他,讓他沾染了許多不好的習氣,從而導致他的籃球水平下降。

  廖凱并不認同這個說法。他跟軍哥素無交情,也就毫不客氣地指了出來:“毀掉你的,不是許彪,是你自己。”

  軍哥的神情開始掙扎,甚至有一絲反駁的沖動…但最后,他還是低下了頭。

  “你說得對。好吧,那就這樣吧,希望以后有機會我們還會在賽場上再見。”

  “再見。”

  登上車門,廖凱回頭又朝軍哥喊了一句:“你放心,他毀不了我。”

  南陵市少體校,坐落在老城區的深處。

  寬闊的門庭,矗立著的柱石,顯示出這所學校曾有的榮耀和輝煌。像一個風霜中驕傲固執的老人。

  但他畢竟是個老人了。

  鐵門上,鐵銹斑斑,墻壁上,處處是剝落的石灰或殘缺的瓷磚,爬著青苔,甚至連青苔都在剝落,倒真像一個皺紋密布、衰老滄桑的老人…

  這就是少體校給廖凱留下的第一印象。

  于成輝還有事,將七人帶到體育館內籃球場,讓大家自行練習,便先行離開。

  少體校里上午是文化課,訓練時間集中在下午和晚上,所以這時候館內便沒有人。

  籃球館里,就只有他們七個人,空蕩蕩的,他們各自從筐里取出籃球,自覺地練習起來…

  除了老二,他打一進少體校里,就顯得別扭、尷尬。

  他猶豫一番后,覺得有跟大家解釋的必要。

  他挪到廖凱身旁,支支吾吾:“這學校以前…不是這樣的。”

  “不是這樣,那是哪樣?”廖凱一臉壞笑。

  他說的時候,正做著投籃練習,故意將球大力地扔出,砸在單薄的籃板上后,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這顯示出,籃板的質量很差。

  “反正…不是這樣。”老二扭捏地像個大姑娘。

  看著老二這副模樣,廖凱很是得意,誰叫老二平時那么狂。

  一番捉弄后,廖凱才勾著老二的肩膀說:“沒事,誰還沒有吹牛的時候呢,更何況是你?我懂得起。”

  什么叫更何況?

  “你懂…”老二很不情愿地收起了罵人的下半句。

  其實,他也很困惑,自己小時候待了五年的少體校,明明不是這樣的啊。記憶里,學校寬闊明亮,各種設施齊備,好多的小伙伴,那片參雜著汗水的歡笑的回憶…怎么變成了這副光景?

  “別計較這些了,你是這里的主人,帶我們幾個四處去轉轉吧。”

  老二對這里的一切都熟悉,他不但帶著大家看了教學樓和訓練房,指著墻壁上的一些照片講解這些南陵市少體校走出的體育精英各自的故事,還能隨便來到一件器械旁,說出它曾經伴隨過哪些人物的成長…

  他講得一板一眼,倒像是一位專業的導游,正帶領大家參觀。

  但無論老二講得多么精彩、動情,大家心里都明白,少體校的輝煌只屬于那個逝去的時代。如今這學校里,只有體操和舉重等還勉強有些鮮活的痕跡。

  這正符合廖凱對華國青少年體育現狀的認知。

  體制改革后,省、市級體校均不包分配工作,這等于斷送了絕大部分運動員的出路。

  出路,在哪里?

  市場在哪里?

  沒有出路,體校的沒落也就在所難免。

  假設一名運動員,天賦過人,自律性強,在少體校里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后,他能夠超越了同齡人,從上百人中脫穎而出,從少年隊進階到青年隊。

  參加市運會,碾壓其他所有隊員,奪得冠軍…很抱歉,市運會無人關注,也不能給他的人生帶來保障。

  那就繼續,參加省運會,繼續碾壓全省其他運動員,繼續奪冠。

  省運會好像也沒有人關注,那就繼續,參加全運會,吊打全國的其他運動員,奪得全國冠軍。

  直到這時候,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總算有了著落,也在圈內獲得了大家的認同…但一想到他十幾年如一日的艱辛訓練,流過的汗水與辛酸,他不甘心,又恰逢四年一次的奧運會適時舉行,他正好處于運動的巔峰年齡…

  好吧,夢醒了。

  現實是,體校里的學員幾乎都喪失了出路,那么也就沒有人再把孩子送到體校來訓練。

  說回籃球來。

  籃球倒是體育大項,能吸引國人的關注,也有廣闊的市場,但關鍵是體校里能訓練出高水平的籃球運動員嗎?去翻一翻現在CBA球員的來歷,答案自然揭曉。

  真正有天賦打籃球的,早被挑選進各俱樂部的青訓營,誰會在體校里耗費寶貴的運動年齡和機遇。家庭條件允許的,市場上有那么多成名球員辦的訓練營,也是鍛煉的好去處。

  體校在招收籃球學員的競爭力上,甚至還比不過普通中學。好歹在普通中學里,一邊讀書一邊打球,兩頭都不耽擱。

  更嚴峻的是,籃球這塊市場,看起來很大,但對于華國的籃球運動員來說,其實很小,小到成千上萬的人都擠在同一條賽道上競跑。

  華國籃球最高級別聯賽CBA,20支球隊所有球員加在一起,還不如大洋彼岸一個NBA普通球星在國內的關注度高。

  也就是說,只有成為CBA里最頂尖的那幾個人,你才有稀疏的一點關注度。泱泱大國13億人,那些懷抱著籃球夢想的孩子們,從一開始就是絕望的。

  放眼全國,只有遼省、冀省等地的青少年籃球培養水平能勉力維持,因為那里的孩子身體條件好,成材率相對較高。

  而南方諸省,首推粵東省,這恐怕是全國體育氛圍最濃厚、職業化體系最完善、群眾體育熱情最高漲的省份…相對其他省份而言。

  廖凱身處五川省,他有系統加成,同樣的努力能收獲雙倍、三倍的效果,但他的籃球路依然不平坦…

無線電子書    籃球場上一少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