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允儀一楞,頓時滿臉的尷尬,不知道怎么回應王勇了,他扭過頭,裝著去欣賞守備衙門那毫無裝飾的墻壁的磚縫。
王勇心中冷笑,再次詢問一邊的唐謙吉:“知府大人,不知道若是有勤王的客軍到了鄖陽府內,要大人配合糧草供應的時候,大人該怎么辦呢?”
唐謙吉也是滿臉的尷尬。
這種官場的慣例,這個小子竟然講在了明面上。
只是蔣允儀那是他的頂頭上司,他可以躲過去,自己這個下級若是在上司明顯想要拿他當做替罪羔羊的時候裝傻充愣,那就將上司給得罪的狠了!
要知道這時候的蔣允儀是不會給王勇冷臉的,他還指望著張書堂帶人勤王,給他漲政治資本呢!
是以,王勇旁敲側擊的提出了糧餉的問題,就由不得唐謙吉躲避了!
唐知府輕咳一聲,故意不去揭破,卻是說起了官場上常用的慣例:“王大人應該也是知道的,朝廷的開拔銀實在是只有成例,而無定規的…”
王勇輕笑,的確是這樣,實際上開拔銀這個東西,最早是要追溯到嘉慶年間的。
因為軍戶制度的逐漸衰敗,使得家丁成為了作戰的主力,但是家丁本來是沒有軍戶戶籍的,使得家丁的餉銀實際上全部都是將領自己籌集的。
這樣一來又促進了吃空餉的進一步惡化。
但是,就算是家丁實際上每月都會被將領下發餉銀(因為家丁是將領打勝仗、活命的保障),可是正因為沒在將領所率衛所的軍籍,使得在朝廷的名冊上面并沒有領取餉銀的記錄。
而將領為了填補欠餉彌補虧空,是以會在出征之前,以家丁未發餉的名義索要開拔銀的。
到了此時,雖然家丁的存在已經成為了規矩,甚至朝廷也認可了家丁的身份,給了募兵的身份,有了花名冊,也會按人頭給予餉銀。
但是,因為貪墨、朝廷財政的惡化,使得基本上所有的衛所、鎮守麾下的軍隊,實際上都是缺餉的。
而將領能夠拿捏朝廷的也就只有在調動的時候了,于是開拔銀這個東西就出現了。
蔣允儀卻是扭過頭來,開口道:“王大人,你的意思是?”
唐謙吉一楞,知道這是蔣大人自己熬不住了,畢竟張書堂這小子訓練的兵卒實在是不弱,這些天來可是將進入均縣周邊的流匪都給剿滅一空,甚至不但是均縣的治安,就算是鄖縣、保康諸地,也有了鄖陽守備兵卒設立的鄉亭。
因為這小子的兵卒只是維護當地的治安,并不曾設卡收稅,是以蔣允儀也就由著他去了。
要知道鄖陽的治安約好,他蔣允儀的政績才會越大的。
是以,見到此時王勇的意思是索要開拔費,蔣允儀也就懶得兜圈子,直接了當的詢問了出來。
王勇笑道:“好叫大人知曉,我等只又勤王的速度越快,到達京師之后戰績約好,大人的功績便就越多!假若我們鄖陽守備這一次能夠直接將達子留在關內,那么大人這一次一定會被直接調進中樞成為六部主官的!”
蔣允儀笑了笑,對于王勇的haul,他并不當真,這不過是王婆賣瓜的手段罷了!
他若是不會吹,又能夠從他手中拿到多少開拔費呢!
王勇見到蔣允儀并不反駁,繼續道:“大人,從南陽前往京師勤王,若是錢糧足夠,只需要沿著黃河、運河北上,卻是幾天的時間就能夠趕到京城。
若是錢糧不足,需要沿途的州府提供糧草,那么就只有走陸路了,這樣的話,南陽府不說,過了南陽府,汝州府、河南府、懷慶府、彰德府、順德府、太原府、真定府、保定府…這么多州府,只要是有一個不愿意配合,那就要阻擋我軍前進的道路!“
蔣允儀皺眉,這王勇說的是實情,他雖然是文官,但是也知道軍隊過境的經過,駐軍離開駐地之后,必須要先派人像下一個州府遞交文書,讓下一個州府提供糧草,只有等準備妥當之后,才能夠前往下一個州府。
這個制度剛出來的時候,還好,當地的知府也是一心為了大明的,是以糧草提供的還算是充足。
但是不知道是誰開了壞頭,不愿意出糧,于是便借故不接受軍隊遞交的請求過境的文書,是以這些離了境的客軍,只能留在上一個州府,這樣時間長了所在的州府就承擔不起了,只得狠心不給兵卒提供糧草。
于是,長久之后,就演變成了這樣的規矩,客軍過境的時候,當地官府只提供三天的吃食,這還是詳細的計算了官軍的人數之后,提供的只夠吃三頓的食物。
也就是說,通常的情況下,面對過境客軍,地方官府只提供給三頓飯…
這樣一來就發生了一件奇聞:地方文官狀告武人占據地方,禍害百姓,奉命調動的武將則狀告當地官府不給兵卒提供糧草,使得軍隊宛如叫花子!
縱觀大明歷史,不時的發生客軍禍害鄉里的記載,甚至石砫馬家的白桿兵從四川走到京師,有一次竟然用了一年的時間!
蔣允儀明了,這廝說的話語他明白了,這事告訴他,若是先行將錢糧都給準備好了,那么才能給他掙來最大的功勞。
他看向了一邊的知府唐謙吉:“唐大人,府庫里可能拿出多少錢糧?”
唐謙吉想了想,回答道:“明禮公,我可以湊出十萬軍餉,外加四萬石糧草,另外馬匹可以抽調一百余匹,牛三百頭!”
鄖縣府治同城,是以蔣允儀與唐謙吉是在一個城市辦公的,唐謙吉報出來的這個數據,倒是讓蔣允儀點頭認可了!
他知道這家伙這也是動了大力氣了!
蔣允儀給了唐謙吉一個“老弟放心,二號功勞是你的”的眼神,然后再次道:“事情緊急,本官也不多做口舌,整個鄖陽府我給你湊夠五十萬白銀,十萬石糧草,火槍一千柄,彈丸火藥充足,外加戰馬五百匹,牛拉大車四百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