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棠的校園廣播,到了第三期的時候,已經引發了小小轟動。
就像學生們追劇一樣,不少人在論壇上討論她廣播的內容。
盛棠把校園廣播,做成了廣播劇,是一種新穎的開端,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歡。
“瘋帽子到底是好還是壞?下周五應該能說到吧?”
“愛麗絲什么時候能見到紅心女王啊?”
討論的,七成是女孩子,可能女生對童話更有興趣。
當然也有男生,因為這不單單是女性向的童話,它屬于奇幻類型的,繁復有趣。
不少擁護楊明明的學生,一開始堅持抵制盛棠的新廣播,不成想后來也迷上了,不再說風涼話了。
就連學校的老師們也說:“這個盛棠,膽子很大,敢一接手就創新!”
創新是很難的。
人都有慣性意識,突然的改變,會讓很多人無所適從。所以,創新意味著風險。
盛棠冒了這個險。
“我聽了,故事很有趣味性,別說小孩子,就是我也在追聽。”高一的一位語文老師說。
“可見,有才華的人,怎么樣都會成功。”另一位老師做了總結。
此事成了學校的一個小小新潮。
“廣播劇”的形式,也被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接受了。
負責廣播室的幾位老師,以及高三的幾位干事,一起開了個會。
“盛棠這個新的廣播形式,反響很好,我們可以把每周一、周五中午的時間,都定為廣播劇的時間。專門請一位主播,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位老師說。
“對。”一位高三的學生接話,“咱們也是要課外閱讀的,就用這種方式,拓寬咱們的課外閱讀,我覺得比講什么時事、點評什么天氣,更好。”
他這是覺得,盛棠的廣播形式,比楊明明的更高明。
學生和老師們都不傻。
楊明明那些稿子,專業性太強,趣味性不高,學生們很多都聽不懂。
當然,聽不懂就意味著厲害。
總之,楊明明的廣播,只能證明她牛逼,是她裝逼的利器,對學生們的益處不太明顯。
盛棠的廣播劇卻不同,它沒那么專業,也不是很牛逼,普通人也能寫出童話故事來,但它的確是另一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拓展。
幾位老師和廣播室的干事們一商量,決定從下個學期開始,學校每周一、周三、周五,都要播放廣播劇。
還增加了一天的時間。
消息很快不脛而走。
盛棠的擁護者和楊明明的擁護者,也聽說了,在論壇吵了起來。
“盛棠不僅僅寫了很好聽的故事,還創新了校園廣播的形式,可見是真正的受歡迎。”
“某些人才辭職,她的播音方式很快就被淘汰了,誰高誰下,一目了然。”
楊明明的擁護者氣得半死。
論壇又吵成了一鍋粥。
最近學校論壇上的吵架,八成因盛棠而起,對象也幾乎都是楊明明。
學生們逐漸把唯一能和楊明明媲美的人,認成了盛棠。
楊明明則是氣得半死。
“我還以為,能看她出丑,能讓學生們抵觸她,名聲盡毀。沒想到,她又一次踩著我往上爬了。”
簡直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嬌妻兇猛:顧先生,來生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