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的話落,隨即宣傳介紹短片開始播放。
而吳浩呢,也趁機長舒了一口氣,接過沈寧遞來的水喝了起來。在喝水的同時,旁邊的化妝團隊也開始迅速的幫著他補妝以及整理著裝。
忙完這些,吳浩稍事休息,靜等短片播放結束。
重新出現在鏡頭前,吳浩微笑著講道:“接下來,我將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利用我們這項生物3D打印技術所創造出來的兩項技術科研成果。
首先,因為是在研制階段,所以我們不可能進行生物臨床試驗。所以我們會利用一些動物來進行實驗。
首先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成功的利用豬身上的細胞所打印出來的一塊豬的皮膚組織。
大家知道豬的身體結構與我們人體非常的相似,甚至已經有科學家醫生們嘗試將豬身上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比如幾年前引起很大關注和爭議的那個案例,科學家們成功的將豬的心臟移植到患者身上替代原有的心臟。
豬的皮膚組織和人的皮膚組織也非常的相似,只要能夠打印出來豬的皮膚組織,理論上來說就能夠打印人體身上的皮膚組織。
在經過不斷反復的實驗后,目前,我們已經成功利用豬的細胞,打印出來了一塊十三平方厘米的豬的皮膚組織。
整個打印時間耗時十一小時零七分鐘,時間比較慢,但是我們成功的還原打印出來了一塊與豬身上皮膚組織百分之百相通的皮膚組織。
大家請看,我們所打印出來的這塊十三平方厘米的皮膚組織,非常的完整,它包括了表皮組織,真皮組織。包括表皮組織中的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以及生發層等等。真皮組織中的層和網狀層在顯微鏡下也是清晰可見。甚至,我們還打印出來了貓的毛孔汗腺毛囊等等。
為了驗證這塊打印出來的皮膚是否具有活力,我們將它移植到了豬的身上。
經過持續性的觀察和呵護治療,我們發現,這塊打印出來的皮膚已經在豬身上成活,縫合傷口愈合,而打印出來的毛孔之中,也生長出來了新的毛發。”
在吳浩介紹的同時,相關的視頻圖片也在同步進行播放。只見視頻中,一塊大概三四公分見方的鮮嫩的白色皮膚被全副武裝的科學家們從生物3D打印機中取了出來。這也是眾人首次看到這臺生物3D打印機的全貌,整臺生物3D打印機非常的大,比大家想象中打很多,整體呈現白色。單從外形來看,根本看不出來這臺東西就是生物3D打印機。
取出來的這塊皮膚呢,隨即被放到了保存箱中,然后送往了手術室。手術床上正躺著一頭被麻醉了的小豬。小豬兩邊都蓋著綠布,中間露出來了手術創口。豬毛已經被剃干凈了,并且也已經分割出來了一塊類似于這個打印皮膚大小的傷口,取下來了小豬原來身上的皮膚。
只見醫生們將這塊打印皮膚從保存箱中取出,在經過反復消毒出來后,隨即將這塊皮膚覆蓋到小豬身上的創口上,然后在小心翼翼的進行縫合。
在一個比硬幣大不了多少的皮膚上縫合,這極度的考驗醫生們的耐心程度,隨著密集的八字縫合針,這塊皮膚被縫合在了小豬的創口上。隨后在經過擦拭后,隨后進行了包扎。
接下來,則就是每天關注這塊皮膚的情況了,沖最開始的發炎腫脹,到后面逐漸消腫恢復,傷口愈合,縫合線脫落。
甚至這塊植入上去的皮膚上面居然長出來了幾根細細的毛發,這塊皮膚徹底與小豬身上的皮膚融為了一體。
看到這,所有人都興奮歡呼起來,這絕對是一次偉大的醫療技術科研成果。要知道這可比之前單一打印出來那種血管什么的要難的多。皮膚組織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也很復雜,具有很多的功能。
這塊打印出來的皮膚不僅僅是移植成果存活了,而且還活的很好,上面還長出來了毛發。這就說明打印過程中,將豬皮膚組織完美的復刻打印出來了,包括皮膚中的毛囊,并具備了生長功能,這樣才能夠長出毛發。
豬的皮膚組織與人的皮膚組織非常的相似,這個實驗的成功就意味著既然能夠打印出來能夠移植存活的豬皮膚,那么就能夠打印出來人的皮膚來。
這無疑對于那些皮膚受損毀容的患者來說,絕對是天大的福音,讓他們重新看到了希望。
當然了,更多的人們則是沖這項技術中看到了無限的可能。現在這項技術既然能夠打印出來真的皮膚組織,那么就能夠打印出來其它的組織器官,這就意味著未來人體克隆器官移植不是夢,這將極大的環節目前器官資源缺乏的情況,挽救無數人的生命。
不過,就在大家正在進行暢想的時候,吳浩卻出聲說道:“目前這項技術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十三平方里面的生物3D打印皮膚組織,則已經是目前我們這項技術的一個極限了。
想要突破,就必須要解決更多的問題。比如前面所將的打印時間過長,效率太低這個棘手問題。
除非我們在這些技術上面有重大突破,那樣一來,就能夠打印更大尺寸的皮膚組織了,還能夠為其它器官的打印奠定基礎。
當然了,就目前來說,這項技術也是面前可以進入臨床試驗的。雖然說單個打印機只能夠打印這么大面積的皮膚組織,可如果多臺生物3D打印機共同協作,那么所打印出來的皮膚組織面積也是非常客觀的。用它來救治一些皮膚受損嚴重的危重患者,以及一些急需要皮膚移植的患者來說,還是非常有用的。
不過,大家也知道,這項技術遠還沒有研制成功,而且受限于現有技術科研成本,這種生物3D打印皮膚組織的成本非常的昂貴,短時間來說,很難大范圍進行推廣普及。
不過,這是暫時的,隨著未來技術不斷成熟,成本也會逐漸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