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六十二章 年末收官

  “當中華集團cvt落地之日,就是跟采埃孚的交割之時!”

  滿臉春風的韓皓,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這段時間情場、商場雙得意,讓他心情大好,說話也多了幾分豪邁之情。

  前段時間跟采埃孚的談判已經基本敲定,但對方一直拖拖拉拉,不肯下定決心交割。

  賣是肯定想賣,要把手中雞肋般的cvt業務部門出售,但采埃孚高層還是希望能盡量多爭取一些溢價。

  雖然中華集團造出來自己的cvt,但何時量產還是問題。而且在涉及固定資產評估上,雙方還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剛把cvt生產線搬到中國,對這部分資產和人員的報價有分歧。

  另外,他們還受到德國政府或明或暗的提示,要求確保核心敏感技術不輕易流失到中國。

  這個評價的標準,就是中國人到底有沒有徹底掌握cvt技術,一旦沒有確認中方擁有的話,德國政府將會因國家經濟安全名義否決這項交易。

  面對中國人來勢洶洶的攻勢,德國政府必須保證自己支柱產業的領先優勢,而且不向中國傳授汽車核心技術也是發達國家不成文的默契。

  總而言之,就是交易能否成功關鍵在于中華集團的cvt技術是否可靠,足以證明采埃孚的cvt轉讓并不是雪中送炭,而只是錦上添花。

  當第一批量產suv“宋”公開上市后,采埃孚公司就通過渠道弄來兩輛新車。在秘密狀態下,對其進行了不公開的測試,尤其對cvt重點關注分析。

  “換擋的邏輯沒有問題,不間斷使用沒有出現故障,對發動機的驅使足以應付日常情況。不過它的表現猶如一杯白開水般平淡,你不會感受到任何駕駛的激情,只是能讓你的車子動起來。

  跟我們的cvt產品對比,他們的東西僅剛超過及格線,算是真正入了門。現在毫無疑問可以確認,中國人真正掌握了cvt的技術!”

  作為評估小組的負責人,特意從德國總部趕來的資深專家如此評論道。

  此項報告被毫無延遲反饋回德國,原本想待價而沽的高層終于下定決心,盡快趁己方技術還值錢的情況下,把cvt業務部門出手轉讓給中華集團。

  在采埃孚已經打算進入6at的新領域下,原本cvt部門只相當甚至落后于4at水準的技術不再擁有未來,這個時候高價賣掉是最合理的處理方式。

  盡管還有其他賣家問價,但中華集團介入程度最深,出價也最高。作為世界上最火熱的新興汽車市場,本來中國應該還有許多潛在賣家,可在中華集團取得中國政府支持成為唯一競標者后,其他中國賣家紛紛打了退堂鼓。

  “我們必須遵守中國政府定下的游戲規則,這次交易無法再繼續參與進行。”

  未透露名字的中國汽車廠家代表如此回應道。

  上汽和南汽在爭奪羅孚汽車資產時,斗了兩敗俱傷讓國外撿便宜的場景不會再出現,中國人交學費一次就夠了,國家不允許再來第二次。

  5.2億美金打包一切采埃孚cvt業務部門資產,包括技術、人員還有工廠設備等,今后都將由中華集團擁有百分之百的知識產權和處理權力。

  另外中華集團cvt有義務按照市場價,為采埃孚以前銷售的cvt產品進行售后和保修,并且提供10年時間的零部件供貨服務。

  這次交易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5.2億美金外匯很快準備好,方便中華集團跟采埃孚進行交易。

  雖然這筆交易還有待德國政府批準,但在詳實資料論證面前,這次cvt的出售并不是“直接”援助中國,危害到德國經濟安全,估計會獲得政府的批準。

  畢竟德國品牌轎車可是在中國大殺四方,如果德國政府有意設置門檻的話,那么不排除中國政府對此做出對等回應。

  作為近些年來中國企業對外的大手筆收購案例,中華集團這次創下了逆向收購的記錄,以弱收強完成了中國自動變速器的戰略布局。

  “中國政府鼓勵國內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同時鼓勵它們走出國門合理利用全球資源來發展壯大。對實體性資產,能提升中國產品競爭力的技術,我們一貫來都對這樣的收購兼并予以大力支持。”

  商務部的發言人,對被記者問及如何看待這次cvt收購案時,如此回答道。

  僅2004年,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進口自動變速器金額高達14億美元,這個數字比2003年增長了兩倍。按照汽車發展趨勢,今后幾年中國的外匯用在自動變速器上將會繼續高速增長,和進口發動機一樣,成為汽車行業最大的進口外匯支出。

  當前中華集團花費5.2億美金收購采埃孚的cvt技術,將來可以逼迫進口自動變速器降價,還能彌補國內同領域的缺失形成替代品,減少進口來應對外匯流失。順利的話,還能對外出口創匯,這對國家經濟安全來說可是一大好事。

  單算一筆賬企業可能會虧,但如果算上總賬的話,對國家來說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你沒有技術,就得忍受高價進口的剝削。有了這項技術,就能制衡國外的進口價格,為整個行業降低成本。

  5.2億美元,合計40來億人民幣的金額,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就算中華集團再財大氣粗,但要一下子拿出40億的資金還是非常困難。

  在財務官尹慶勛的調配下,這筆資金通過銀行貸款融資,中華集團實際上只需要拿出35的金額,剩余由銀行幫忙解決。

  一句話,就算中華集團利用了國內銀行的貸款,到國外收購核心技術。

  “汽車是資金密集型的大工業,每一分錢都得省著花。能從銀行獲得便宜的長期貸款,就絕對不要錯過。用銀行的錢來給我們打工,用明天的錢賺今天的錢,再把賺到的錢加杠桿操作,資本化滾動發展,就是在經濟飛速發展時代最聰明的做法。”

  尹慶勛如此小結道,韓皓身家的暴漲就跟他的運作有很大關系。

  這段時間韓皓外出并購了許多企業資產,要不是尹慶勛在背后坐鎮調配資金,估計早就入不敷出了。

  中華集團作為優質授信企業,這次并購還獲得國家的支持,因此銀行并不擔心貸款會打了水漂。

  提供融資服務,能收取更多的手續費,而且貸款利率還可以上浮,銀行也是得益方之一。

  伴隨2005年農歷雞年腳步的臨近,各大國內汽車企業在2004年的成績單陸續出爐。

  盡管面臨車市寒冬,但中國的汽車市場依舊有所增長,全年汽車銷量達到547萬輛的大關,其中轎車所占份額突破45。從數據看,沒能繼續汽車行業的高增長姿態,增幅下滑明顯。

  從歷史數據看,中國汽車行業達到每個百萬輛所需要的時間各不相同。第一個百萬輛用了36年,第二個百萬即年銷量到200萬用了8年時間。然后便開啟了飛速發展進程,第三個百萬即年銷量突破300萬只需要2年,第四、第五個百萬更快,都只用了1年時間。

  從時間點看,中國汽車業飛速發展的起飛點,就是中國加入wto之后,各大國際汽車品牌紛紛進駐中國。

  如果不是面臨車市寒冬,第五個百萬輛應該只用半年時間就可達到。

  但2004年全年才達到547萬輛目標,顯示出中國人民的消費受到抑制,需求沒有得到釋放出來。

  截止到2003年底,中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城市有24個,其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有21個,覆蓋了3億人口。他們折算成7500萬個家庭,汽車壽命按12年計算,僅這部分人正常購車的話,年銷售至少600萬輛以上。

  就是說光憑中國最發達的三大地區對汽車的需求就應該突破600萬輛,一旦加上全國其他地區,年銷量800萬輛是正常數字。

  幸好年底前宏觀調控放松,汽車行業第四季度回光返照,把前三季度的虧空紛紛補了回來。

  眾所周知,汽車的產出需要一定投入期,今天規劃的產能需要兩到三年后才會釋放實現。

  因此,各大外資品牌紛紛調整了在中國的銷量目標,他們把2008年中國的汽車銷量定在了900萬輛,其中轎車占比超過55。

  2008年,是中國舉辦奧運會的日子,各大合資品牌都把其作為分水嶺。經濟學界有共識,就是在奧運會舉辦之際,是舉辦國全民狂歡消費的熱潮,會帶動當地經濟飛快發展。

  作為中國市場的老大哥,大眾汽車準備在中國追加投資200億人民幣,南北大眾的產能要達到160萬輛。而另一家來勢洶洶的巨頭通用汽車也準備再投資150億,實現130萬輛產能目標。

  至于滿人一步的豐田汽車則比較實際,把2008年目標定在了50—60萬輛,他們希望能占據轎車市場的10就好。

  其他后來者如本田、現代、福特、日產、標致雪鐵龍等都確定了10的大致目標。

  從它們預測確定的份額看,基本把中國轎車市場都擠占完畢,沒有留給國產自主品牌任何份額。

  以500萬輛出頭的轎車產量估計,光是大眾和通用就站到了50,再加上其他合資品牌,留給國產轎車的份額幾乎為零。

  可以預見激烈的競爭,一觸即發,留給自主品牌的時間不多了。

  不管未來如何,至少在2004年中華集團屬于市場上最閃耀的明星,無論銷量還是利潤都創造了歷史新高。

無線電子書    造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