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衍大王終于回來了

  出兵第十三日,劉锜所率領的前軍終于抵達濟州府。

  其實,早在四天前,楊再興所率領的第一營已經到了濟州府。

  當時,只有三五十衙役在主簿的帶領下維持府中的秩序,濟州府的其他官吏,一部分相應趙構的號召,前去投奔大元帥府,一部分隱遁起來,一部則逃去了南方。

  第一營一到,百姓看見梁山軍的大旗,問清楚真是梁山軍,就打開了城門,然后將濟州府獻給了梁山軍。

  自從水泊梁山退出濟州之后,濟州的民眾,一下子就從天堂掉進了地獄。

  當年,水泊梁山在濟州時,濟州這里,無一餓死之人,不管甚么災年,只要到了梁山泊,就都能活命。

  而且,水泊梁山的人一向是公平買賣,水泊梁山在濟州的短短數年之間,濟州府就成為一個繁華的貿易區,左右之民皆洋溢著無盡的幸福。

  可自從水泊梁山從濟州撤走了之后,濟州府民眾的生活水平就每況日下。

  前幾年,宋國收復燕云之后,因為要救濟燕云地區,宋朝廷從濟州府這里征集了大量的民財,支援燕云,勞民傷財。

  又趕上連年天災。

  不少實在是活不下去的人都逃去膠州半島投奔水泊梁山去了,只有一些不愿離開故土的人,如今還住在濟州府。

  如今,濟州府已經是十室九空,早已不復當年繁華的樣子。

  生活在濟州府的民眾,人人有菜色,路上到處都能看到餓死之人,甚至都有易子而食的現象。

  前軍的糧草一到濟州府,趙鼎就找劉锜借了一部分軍糧,然后擺了一百個施粥點救濟民眾,同時,又讓軍醫將醫棚支起來免費幫民眾看病。

  看到這些熟悉的施粥點和醫棚,濟州百姓無不喜極而泣,李衍大王終于回來了,梁山軍終于回來了!

  很快,這消息就四散出去,人們奔走相告,無數活不下去的民眾紛紛涌向濟州府。

  見到這一幕幕,梁山軍的將士無不以自己是一個梁山人而感到無比自豪!

  趙鼎很快就全面接管了濟州的所有政務,大批有經驗的官吏被趙鼎井然有序的派到各個方面。

  幾天后,趙鼎以宣撫司的名義下令,以工代賑,將民眾組織起來,修復濟州府的城防,修復濟州府的道路,清理河道,等等…

  濟州府開始恢復生機。

  水泊梁山向來軍政互不統屬,管民的就別想管軍,管軍的就別想管民。

  所以,文武向來是各忙各的。

  就在趙鼎恢復濟州的秩序的同時,劉锜已經制定出了出兵的計劃。

  這個出兵計劃,并不是針對東京汴梁的,而是針對周邊府城的。

  劉锜之所以沒有一頭扎去東京汴梁,原因有很多:

  首先,東京現在可是有十幾萬金軍,而且大半是騎兵,百戰而還的精銳騎兵,而劉锜手上目前滿打滿算也才三萬五千多人馬,直撲東京無異于是以卵擊石。

  其次,目前河南、河北的形勢非常復雜,不僅有金軍,還有宋軍,而且,宋軍的數量要遠遠大于金軍,因此也是不容小覷的,要知道,宗澤可是以區區一萬多兵馬就十三敗金軍,這數十萬宋軍若是能團結一致,劉锜這三四萬人馬,是真不夠看的。

  再次,戰爭永遠都是服務于政治的,雖然梁山軍從不畏懼打仗,但也不能瞎打,總得等到將左右的形勢全都摸透了,制定好了最有利于水泊梁山發展的作戰計劃,才能開戰。

  總之,這種傾國一戰是不能盲目瞎打的。

  不過——

  雖說不能盲目開戰,但這并不妨礙,前軍先將整個山東拿下,增加自己的戰略縱深。

  所以,到了濟州沒多久,劉锜就下命,張顯帶一營人馬去奪取東平府并駐扎在東平府,湯懷帶一營人馬去奪取濮州(后世山東菏澤鄄城)并駐扎在濮州,姚政帶領一營人馬去奪興仁府(也就是曹州)并駐扎在興仁府,王俊帶一營人馬去奪單州并駐扎在單州,郭浩帶本部一萬人馬和楊再興帶第一營去奪廣濟軍(此地離東京汴梁僅有二百多公里,換而言之,郭浩部和第一營算是前軍的先鋒。),然后駐扎在廣濟軍。

  將這些人馬派出去了之后,劉锜手上只剩一萬多人馬,多少顯得有些兵力不足。

  不過沒關系,只要郭浩等人能順利奪取那些目標地區,被那些地區圍著的濟州就是絕對安全的。

  這次,李衍出兵中原,就是來問鼎中原的。

  如果事成,那么李衍必定君臨天下。

  到那時,李衍開國,必然要升賞一些有功之臣。

  所以,此時不賣力,待到何時?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锜將郭浩等人派出去了之后,郭浩等人全都跟打了雞血一般,極速往自己的目標呼嘯而去。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梁山軍此舉反倒是幫了趙構。

  因為梁山軍大舉搶占山東地區的地盤,以至于原本在山東各地駐扎的宋軍紛紛棄了駐地前去投靠趙構。

  比如,知信德府梁楊祖,率武義大夫張俊、武翼郎苗傅、范實,以及武功郎祁超、從義郎蓋淵等將領,統領一萬多人、一千多匹馬前往開德府投奔趙構。

  比如,知博州孫振,知深州姚鵬,各統領兩千人馬,前往開德府投奔趙構。

  比如,廣濟軍的丁順、孟世甯、溫宗建、李大鈞、張榮,統領八千人馬前往開德府投奔趙構。

  再比如,單州的王澈、董誼等人率領六千多人馬前往開德府投奔趙構。

  等等…

  短短十幾天時間,大元帥府的人馬就從原來的不到五萬,迅速膨脹到了近十萬。

  副元帥宗澤見狀,喜出望外,力勸趙構率領這近十萬大軍去解東京之危。

  可汪伯彥卻堅決反對道:“金軍數十萬之眾,聚于京城之下,沿路要害之地,皆由其控制,自開德府之南四十里是衛南縣,從此至京城之下,金人扎下了連珠寨,并時常派人四處偵探,可謂水泄不通。我軍名雖有十萬,實不過八萬多,其中召募的民兵又居其半。如此兵力怎么解京城之圍?做事須量力而行。現如今,先別說解東京之圍,當務之急是先將大王安排到一個穩當去處,現在金人在黃河兩岸往來不斷,開德府并不安全,絕不是可以安頓大王之處,必須盡快前往應天府,大王身安,然后再傳檄天下兵馬,令其皆來會合,一同發兵東京,如此方可解京城之圍,則國難才可圖。”

  對于汪伯彥的主張,耿南仲、耿延禧、高世則等均無異論,只有宗澤對于救援京師還耿耿于懷。

  可是,趙構現在已經顧及不上宗澤的想法了。

  梁楊祖等人來到開德府之后皆說,梁山軍已至,并四處攻城略地。

  而開德府雖然在河南,但緊挨著山東和東京——如今,開德府左面是金軍,右面是梁山軍,形勢非常危急。

  趙構敏銳的感覺到,必須盡快離開開德府前往應天府,否則他就有可能再也走不了了。

  趙構于是召集諸將開會商議,諸將也都認為汪伯彥的安排很有道理,很符合目前的實際情況。

  綜合眾人的建議,趙構很快就下定決心,大軍開拔,前往南京應天府!

無線電子書    水滸逐鹿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