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整轟擊了十天之后,大梁城的城墻終于轟然倒塌。
平心而論這其實有些出乎趙何的意料之外,自信滿滿的年輕趙王原本以為大梁城的城墻應該會更早倒塌一些。
在這十天之中趙國的炮擊其實也并非是一帆風順,最大的一次事故是五天之前的炸膛,這一次的炸膛不但帶走了附近數十名將士的性命,其中還包括了五名趙國工匠,后者的損失尤其讓趙何心痛。
除去趙國炮兵的問題,魏國工匠奮不顧身的修補和可能是源自于先祖血脈的精良基建修復技術也同樣大大延緩了趙國對城墻的破壞,當第二門重炮也開始炸膛的時候趙何甚至都已經考慮起要不要讓邯鄲那邊用兩個月的時間再拖它個一兩門大炮過來了。
好在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趙國工匠偶然間的發現挽救了一切。
這名趙國工匠是一名墨家子弟,對于物理和算術方面都十分感興趣,他在閑暇時間做了一個小型的大梁城沙盤,然后用彈弓來模擬石彈并根據自己的知識提出了一個推論,那就是三角轟炸法。
簡單的來說,就是讓連續三發炮彈的落點形成一個三角形,這樣就能夠一舉炸塌整個三角形范圍內的城墻段,造成的破壞力遠遠超過用三發炮彈連續轟擊同一個地方。(注1)
在現場觀摩了一次試射之后,趙何毫不猶豫的將這名工匠的爵位提升為下大夫,然后命令剩余的所有重炮都按照這個三角形理論進行發射。
然后,在炮擊的第十天下午,大梁城的城墻終于再也支持不住,出現了一段超過四丈的大垮塌,形成了一個足夠讓趙國人沖鋒的斜坡。
趙何幾乎是立刻就下令趙軍向這一處斜坡發動了全面攻勢。
在兩刻鐘的激戰之后,雙方士兵數以千計的尸體在缺口兩側堆積,趙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后終于憑借著更加強悍的戰斗力,一舉突入了大梁城之中。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殺退的魏國將軍們終于想到了給還在王宮之中思考著是否要遷都的魏王報信。
宮殿之中,得知了這個消息的魏國大臣們一片嘩然,有人大驚失色,有人痛哭流涕,有人當場想要跑路,有人請魏王趕緊跑路,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唯有魏王靜靜的坐在那里,就好像是一尊泥塑雕像。
趙軍進城了。
十三萬趙軍對于此刻的大梁城而言是完全無法匹敵的力量,隨著大梁城北門的洞開,這座城市的結局已經完全注定。
對此,趙何只有兩個命令。
“傳令下去,立刻讓軍法官入城,寡人的軍紀可不是兒戲!”
“再傳令下去,讓樂乘不要管其他地方,直撲王宮,如果魏王自殺了,至少要保住他一個兒子!”
為什么要保住一個兒子,當然是要給魏氏王族留一條血脈。
這也是華夏族一直以來的慣例,不說上古的三皇五帝那些就說近一點的夏商周,無論商朝取代夏朝還是周朝取代商朝,上一代王朝的血脈其實一直都被延續了下來,也就是所謂的“興滅繼絕”。
周王朝甚至還將商王朝的血脈封為周朝爵位體系之中最高的一級公爵國,這個公爵國甚至還一直生存下來直到前幾年才被齊國消滅,它的名字叫做宋國。
為什么不斬草除根?一方面來說是為了安撫這些君主們故地的人心,而另外一方面這些征服者們其實也是為了自己的后裔著想。
王權沒有永恒,現在的趙國是勝利者,誰又知道幾百年之后是怎么樣一個情況呢?
如果趙何現在就把其他諸侯的血脈全滅了,那么若是將來有一天趙國滅亡,趙氏王族也定然會被未來的征服者斬草除根。
也算是為后世的不肖子孫留條活路吧。
如果可以的話,趙何更希望活下來的人是魏王,一個沒有死掉的亡國之君對于趙國收攏魏地人心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這件事情上,趙何還真是心想事成了。
兩個時辰之后,當天色已經完全變黑之時,趙何在無數趙軍將士們的簇擁下走進了大梁城王宮的正殿之中,見到了魏王。
魏王并不是只有一個人,在他的身邊站著魏國太子魏圉,他的身后是魏王后抱著年幼的信陵君魏無忌。
趙何和魏王的目光于空中接觸,兩人心思各有不同。
讓趙何有些意外的是魏王的表情十分平靜,平靜得有些古怪。
趙何微微點頭,向魏王致意:“魏王,又見面了。”
魏王的嘴角微微扯動了一下,露出了一個勉強算是笑容的弧度:“是啊,想不到我們這么快就又見面了。”
趙何十分坦然的說道:“關于這一點,我倒是事先有所預料。”
站在魏王身邊的魏圉聞言大怒,正欲開口出聲,卻被身后的魏王后抱住,捂住了他的嘴巴。
魏王看了一眼魏圉,沉聲道:“圉兒,客人前來,不要讓人看了笑話!”
魏圉慢慢的變得安靜了下來。
魏王將目光重新轉回道趙何身上:“讓趙王見笑了。”
趙何面不改色:“無妨,魏王既然還在此處,想必是心中已經有了計較吧?”
魏王緩緩點頭,突然開口道:“寡人以后在邯鄲的宅邸一定要比韓王的更大。”
趙何微微一愣,顯然沒有想到魏王竟然會說出這樣的一個要求,但他馬上就反應過來,含笑道:“此事簡單,就這么定了。”
魏王輕出了一口氣,站了起來,抱起了自己的小兒子魏無忌。
“趙王,這魏氏兩百年的江山,從今往后就歸你趙氏所有了。”
七大戰國之中第一個稱霸中原,開創了煌煌霸業的魏國,就此走到了它的盡頭,徹底的退出了這一段列國爭霸的舞臺。
《趙書》:“春,魏王背約滅薛。帝怒,遂親征魏國。楚韓引兵來救,帝于黃池敗之,旋南下圍大梁,以重炮轟十日而破城。魏王遫率妻子降,魏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