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91章 號準脈

無線電子書    我為漁狂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首先是判斷魚所在的位置,文東下一桿直接開始扎蛤蟆,挑著桿子釣近點。

  很多時候正常釣點沒魚給口,但是扎一下近點卻能釣出奇效來。

  不過這一次,文東的嘗試失敗了。

  近點依然沒有魚給口。接連嘗試了四五桿,還是沒有任何動作。

  見狀,文東再次做出調整,上推浮漂大概七八公分,將鉛皮座上推到浮漂漂座下方的位置,隨后上鉤搓一個比平常拉餌大一點的餌團,下鉤繼續保持原狀,拋滿桿直奔最遠點。

  全飛鉛,也叫大飛鉛。適用于全水層搜索。因為鉛皮座上推,水底的魚線受雙鉤餌料的重量拉力導致大線斜著繃直,這樣拋竿出去可以比常規的拋竿夠得更遠。

  經過這么一調整,很快浮漂開始給動作了。

  在餌料臨近到底的區間,浮漂出現輕微的下頓,文東見狀心頭一動,原因找到了。

  釣魚最怕沒有任何有效的魚訊,只要有動作,就可以依據情況作出大概的判斷,現在大飛鉛夠最遠點魚能給口,說明之前判斷的近處沒魚很有可能是準確的。

  文東輕輕抖動桿尖,浮漂沒有繼續的追餌動作,于是抬桿,重新拋竿入水重復之前的動作,不過這次上鉤搓餌的個頭稍微小了點。

  臨近離底的位置再度給口,這次的漂像清晰了不少,小半目的一個頓口。

  文東抬桿刺魚,打中了!

  第一尾魚照例親手摘鉤觀察鉤子掛中嘴巴的位置,通過觀察文東發現吃的是上鉤,吞餌比較淺。

  基于這種情況,文東再度做出相應的調整,將雙鉤的餌團大小做出調整,上鉤拉餌常規大小,下鉤略大用于增加配重將線組繃直,抓口也不再急于打口,而是根據漂像適當的放口。

  接連又拋了四五桿,再度中獲兩尾魚。經過調整之后吞餌依然比較淺。

  文東見狀,將子線剪掉,換上0.1號子線,鉤子不變。

  更換了更細的子線,這次魚的吞餌明顯容易了許多,浮漂出口更清晰了,鉤子掛中嘴唇的位置也變成了正口十二點。

  接連幾條魚都是差不多的狀態,文東心頭大定,面對這場魚情的判斷跟調整基本上準確了。

  號準了脈,只剩下不停的拋竿重復跟隨時關注魚情變化。

  在文東的判斷當中,因為第一場比賽的釣放,坑里面活性比較高的個體大部分都被釣了上來,統計尾數之后,這些魚現場被放回坑里。

  小命是能保住的,但是經過這種強烈的刺激,會對魚產生一定的影響。

  大量被釣放的魚因為害怕而躲到了兩岸夠不到的位置聚集,在近點跟正常釣點位置魚的密度就大大縮減,再加上剩下的魚的活性不好,因此正常做釣想要穩定上魚就變成了一種奢侈。

  全坑中魚都又慢又少,可是文東還能保持一定的中魚頻率。大概拋五桿能中兩到三條左右的樣子,慢蹦。

  這種類似的極端魚情在之前呂縣的四類賽上眾人遇到過一次,所以逐夢小隊這邊的應對還算及時。

  穆師傅老趙劉國峰這樣的老司機基本上不需要參考別人自己就可以很快找到解決方案,而阿賓小國他們則遵循著一個最粗暴好用的方法,觀察上魚人的表現進行判斷。

  遠遠的瞟了幾眼中魚頻率比較高的釣手浮漂座的位置,鉛皮座的位置,拋竿的細節,基本上對方采用的大概思路就比較清晰了。

  開釣二十多分鐘,除了王亮手忙腳亂不得其法之外,其他人都有了魚獲,中魚也逐漸變得穩定起來。

  第二場比賽打的說不出來的艱難,好多對象魚比賽魚情是越釣越快,到了臨近結束可能窩點里已經滿了魚,而這一場卻不同,魚越釣口越少,越釣魚越遠。

  距離比賽結束最后十多分鐘,文東已經接連七八桿沒有中魚了,拋竿完全是滿桿狀態,手臂瘋狂的往坑里探希望夠到最遠點的位置,如果一桿拋不好,那就妥妥的不給口。

  面對這種極端情況,文東又動起了腦筋,怎么做可以既保證身體的重心平衡,又能往前夠的更加遠一點呢?

  文東接連嘗試了幾個感覺靠譜點的姿勢,但是都被他自己給否定了。重心不穩,身體前傾的太厲害,一個不留神可就活人打窩了。

  嘗試了許久,文東總算找到了一種既能往前夠的遠,又不擔心重心太往前容易落水的姿勢。

  身體側向一邊,只用半邊腿跨坐在釣箱上將重心壓低,形象點描述的話,像是一個摩托車賽車手正在控制身體重心壓低過彎。

  后世對這種釣法有個很形象的比喻,叫做騎摩托。極端魚情下這一招非常好用,在保證身體重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盡全力伸展手臂跟軀體,力爭夠到最遠的位置。

  文東簡單嘗試了一下大概姿勢,確定沒有問題之后試探性的拋了一桿進去,隨后身體也往下壓,將手臂前探,整個人的身體重心盡量壓到最低的位置,確保不會一頭扎到水里。

  還真別說,經過這么一調整,餌料落點的位置又往前探出了大概十多公分左右的距離。

  窩點前面不是沒有魚,而是魚因為應激害怕所以不敢近處吃餌,文東經過這么一調整之后,第一桿到位就給出明顯的吃口動作,抬竿刺魚,準確命中!

  十公分的距離看起來不遠,但是經過這么一調整,魚口大大多了起來,文東接連拋了五桿,全部命中,放了個小口還意外打到一桿雙尾,很顯然,前面位置的魚密度依然比較大。

  掌握“騎摩托”釣法的文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最終勝利的大門,臨近比賽結束的最后十多分鐘,文東的中魚頻率穩中有升,又搶了至少二十多條魚貨。

  釣魚的很多技法都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之后原理很簡單,技術也不難,對癥抓藥就能增加魚獲。

  但是還有很多人雖然報名參加了比賽,但是對釣魚了解非常淺,也不善于思考其中的道理,這就造成了釣魚時間可能很長,但是釣技并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穩步提升。

無線電子書    我為漁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