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507 投降死路一條

  二戰暴發以來,南部非洲已經累積生產了27萬架各型戰機,不僅裝備南部非洲遠征軍,而且大量出口到盟國,所有戰場都能看到南部非洲戰斗機的身影。

  具體到“海鷗”,從1938年定型至今,一共生產了11500架,主要用來裝備南部非洲遠征軍,也出口了一部分給英國和法國,美軍部隊也有裝備。

  和南部非洲遠征軍裝備的最新型“海鷗”不同,南部非洲出口給英法美的,統統都是早期型號,性能和最新型海鷗相比有較大差距。

  在俄羅斯機場降落的那架“海鷗”是在和德軍的作戰中受創,無法返回南部非洲機場,只能迫降在俄羅斯機場附近,現在具體情況還不清楚。

  就算那架“海鷗”被俄羅斯得到,羅克也不可能因為這事影響到和俄羅斯的關系,唯一擔心的是,俄羅斯有可能從“海鷗”上獲得更多先進技術,繼而提升俄羅斯戰斗機的水平。

  這其實也很難避免。

  南部非洲在出口武器裝備的時候,一直都很注意技術保護,美國人卻沒有那么多顧慮。

  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美國武器裝備的性能,跟南部非洲武器裝備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美國的軍工企業,為了在國際市場上和南部非洲同行競爭,就不得不拿出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同時盡量壓低價格,才能從南部非洲軍工企業手中搶走一部分訂單。

  還是以海軍艦載機為例,南部非洲總是在新一代艦載機服役后,才會解除對上一代技術的出口限制,美國生產F4U海盜戰斗機的沃特公司,供應給美國海軍,和出售給俄羅斯海軍的F4U,性能上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很多人會好奇,根本沒有裝備航空母艦的俄羅斯,為什么會需要海軍艦載機。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

  1945年的當下,所有參戰國家都已經精疲力竭的情況下,確實是已經油盡燈枯,這時候就別再挑挑揀揀了,有得用就不錯了。

  美國的情況其實也沒有好到哪兒去。

  眾所周知,美國是個產油國,其生產的石油一度占到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直到1939年,美國石油總產量,依然占全世界原油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

  為了節約能源,成立于1942的美國戰時生產委員會規定,美國國內汽車行駛的最高速度,不得超過35英里每小時。

  同樣為了盡可能將所有資源用到支持戰爭上,戰時生產委員會下令,暫停生產和銷售所有非軍事用途的民用汽車,這一規定直接將美國汽車制造商還沒有來得及銷售的50萬輛民用汽車,積壓在倉庫長達五年之久。

  除了汽車之外,其他物資的使用也被嚴格規定,比如從1942年開始,美國國內所有的狗糧不能再繼續使用金屬包裝,美國人要購買新的牙膏,必須使用舊牙膏管交換,其他和金屬相關的所有民用產品全部暫停生產,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給戰爭讓路。

  作為全世界唯二沒有受到戰爭影響,工業生產規模在戰爭期間繼續保持增長的國家之一,美國的情況都已經嚴重到這個地步,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

  跟英國的戰時配給制度相比,美國唯一沒有進行限制的是食品行業。

  俄羅斯也實行戰時配給制。

  俄羅斯的面積雖大,橫跨亞歐兩大洲,大部分地區都還沒有進行開發,精華地區都在歐洲部分這一塊,和受戰爭影響的區域嚴重重疊。

  持續四年的衛國戰爭,對于俄羅斯的破壞非常大,不僅工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農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廣大淪陷區這幾年,可以說幾乎是顆粒無收,全靠南部非洲和美國援助,俄羅斯才度過最艱難的階段。

  大胡子這兩年把很多人遷居到中亞,一部分目的也是為了改變現狀。

  表面上看俄羅斯確實有縱深。

  實際上小胡子的方式是很正確的,只要打掉俄羅斯的工業生產能力,那么俄羅斯距離退出戰爭就不遠了。

  好消息是,俄羅斯工業雖然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但是在得到南部非洲和美國的援助后,俄羅斯工業的水平卻有了較大提升,里瓦幾亞宮門前的軍車就是最好的證明。

  俄羅斯的汽車工業起步很早,早在1899年,俄羅斯發明家希波莉特·羅曼諾夫就設計了“布谷鳥”電動車,這輛車可以容納兩名乘客,最快速度40公里每小時,最大行程60公里。

  這些數據并不算出色,但是放在1899年,成績就格外亮眼。

  衛國戰爭爆發前,俄羅斯高爾基汽車工廠就和美國福特合作建立了乘用車品牌,由福特提供地盤,生產專供俄羅斯高層使用的嘎斯汽車。

  二戰爆發后,俄羅斯脆弱的工業能力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軍隊對于汽車的需求日漸增長,整個戰爭期間,俄羅斯僅卡車就進口了超過50萬輛,尼亞薩蘭重工生產的軍用卡車最受歡迎,俄羅斯不僅大量進口,而且從尼亞薩蘭重工獲得了生產許可。

  現在俄羅斯擁有120萬輛卡車的年產量。

  而在1940年,這個數字僅為4.5萬輛。

  汽車工業的進步,可以看做俄羅斯工業水平飛速提升的縮影。

  大胡子希望得到的不僅是卡車,對于南部非洲生產的豪華汽車同樣很喜歡,他本人就有一輛經過改裝的勛爵汽車。

  不改裝不行,俄羅斯的領導人,怎么能乘坐豪華汽車呢——

  最起碼外表看上去,也得更樸素一些。

  宴會結束,大胡子直接離開,羅克和溫斯頓沒有急著走,他們要商議如何應對俄羅斯軍隊對奧地利的進攻。

  一旦俄羅斯占領奧地利,那么俄羅斯的影響力就將輻射到歐洲中南部,這將直接影響到“文明社會”對歐洲,乃至對世界的控制力。

  “最理想的方式,是在我們的俄羅斯之間設置一個緩沖區,避免產生直接接觸,這樣或將最大程度避免意外發生,我指的不僅僅是戰爭——”溫斯頓不是危言聳聽,跟俄羅斯龐大的機械化部隊相比,溫斯頓更擔心俄羅斯模式的泛濫。

  用羅克最熟悉的話來說,就是和平演變。

  沒想到吧,20世紀初,和平演變居然是俄羅斯最強大的武器。

  “所以,這個緩沖區應該是動蕩不安的,物理上隔絕對彼此的了解。”羅斯福不怕,美國跟俄羅斯之間隔著一個太平洋呢。

  “現在不是一百年前,幾乎不可能。”羅克更不怕,共產國際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沒準誰演變誰呢。

  都不用跟一百年前相比,跟二十年前相比,人們的生活已經是天翻地覆。

  二十年前一戰時期,協約國和同盟國為了激發國民對戰爭的支持力度,不惜一切代價抹黑對手,把對方形容成地獄的惡魔,民眾深信不疑。

  現在不僅有電影,而且還有電視,直播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民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斷增加,再使用以前的那些宣傳方式,搞不好會有反效果。

  當然這對于南部非洲來說,問題依然不大。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關鍵是如何利用。

  電影上的南部非洲早就已經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家家有汽車,每周工作40小時,每年各種帶薪假,樓前草坪樓后花園游泳池,鏡頭一轉向室內各種家用電器琳瑯滿目,這一切似乎已經成為南部非洲中產家庭的標配。

  實際上南部非洲也肯定有陰暗面,但是電影導演不會將鏡頭對準那里,沒有人愿意看礦工工人的工作環境如何惡劣,觀眾更喜歡一個來自歐洲的新移民,在南部非洲經過努力過上幸福生活,實現自己的南部非洲夢。

  “只要我們意志堅定,沒什么是不可能的!”溫斯頓果斷,以羅克對溫斯頓的了解,溫斯頓現在內心深處,應該已經有鐵幕的雛形了。

  看時間也差不多,另一個時空就在明年三月份,溫斯頓在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正式發表了鐵幕演說。

  這個時空,溫斯頓更可能把發表的地點,改在尼亞薩蘭大學。

  “那就先從奧地利開始?”羅克其實也不知道冷戰具體是怎么形成的,上輩子羅克從沒關注過這個問題。

  “不能讓俄羅斯占領維也納,至少不能讓俄羅斯完整的占領奧地利。”羅斯福點頭,三人組難得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一致。

  那就開始。

  意大利戰役結束后,盟軍并沒有繼續向北推進,而是屯駐在意大利和奧地利邊境地帶。

  三人組這邊下令,意大利的盟軍馬上行動起來,以最快的速度跟俄羅斯軍隊“搶地盤”。

  對,就是搶地盤。

  跟布達佩斯戰役相比,現在軸心國部隊的抵抗意志進一步降低,維也納多少還有一部分德軍,意大利和奧地利邊境地帶的軸心國部隊,全部都是戰斗力更低的奧地利仆從軍。

  一戰結束后,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成立共和國,1938年3月被德國吞并。

  在軸心國體系內,奧地利是加入時間較早的,受德國影響也比較大,對于德軍的支持度最高,巔峰時期大概有一百萬人加入德軍作戰體系,在德國征服歐洲的過程中作用巨大。

  奧地利被德國吞并的時候,整個國家只有大約700萬人。

  700萬人里,有近百萬人加入軍隊,這個比例比一戰時期的澳大利亞對英國支持力度更高。

  也同樣因為這個原因,俄德戰爭期間,奧地利仆從軍作為德軍的第一忠犬,在軸心國體系中,受到的損失是除了德國之外第二大的。

  現在奧地利的情況跟德國一樣,身體強壯經驗豐富的士兵都已經損失殆盡,新征招的士兵要么是尚未成年的孩子,要么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在面對盟軍進攻的時候,幾乎連象征性的抵抗都沒有。

  這個情況讓羅克都很詫異。

  只是短短一天之后,最先向奧地利發起攻擊的南部非洲遠征軍,就俘虜了大約1.5萬名奧地利人,據說整個戰斗過程只持續了四個小時,其中接受俘虜的時間用時3小時又55分鐘。

  “你們該不會殺良冒功了吧?”溫斯頓也驚訝,早知道是這樣,溫斯頓肯定不會在意大利只放一個師。

  殺良冒功這個詞,在近段時間的南部非洲報紙上頻繁出現。

  別問原因,問就是布達佩斯攻防戰。

  羅克得到的戰報中,南部非洲遠征軍只出動了一個營不到1000人,就俘虜了1.5萬名奧地利士兵,這明顯不符合溫斯頓對于戰爭的認識。

  奧地利軍隊的戰斗力還是挺強的,軸心國進攻法國的時候,奧地利仆從軍就有參與,當時的英國遠征軍,曾和奧地利仆從軍正面作戰。

  然后就有了敦刻爾克大撤退。

  在溫斯頓的意識里,就算戰斗力弱小如意大利人,也不至于傳檄而定。

  真的是傳檄而定。

  整個戰斗過程乏善可陳,大概就是南部非洲遠征軍向奧地利軍隊發出了最后通牒。

  奧地利軍隊的指揮官在考慮了五分鐘之后,直接命令部隊放棄抵抗,比法國人干脆多了。

  “應該沒有,我這里俘虜了1.6萬人——”羅斯福也很高興,美國大兵也捷報頻傳,看來大胡子說的在短時間內結束戰爭并不是吹噓。

  溫斯頓陰沉著臉不說話。

  跟駐防在邊境地帶的南部非洲遠征軍和美國大兵不同,英國在意大利的部隊,布置在西西里島,距離前線足足一千公里,要趕到戰場,最少需要一個星期。

  這里就能看出英軍的成色了。

  現在戰爭還沒有結束呢,軍隊應該枕戈待旦,時刻準備作戰,命令一下達就馬上出發,根本不需要準備的時間。

  英軍在接到命令后,最少需要140個小時的準備時間,然后才能出發。

  用大胡子的話說,等英軍趕到維也納的時候,維也納的戰斗早就結束了。

  出乎大胡子預料的是,俄羅斯軍隊對維也納,遇到了和布達佩斯同樣的問題,進攻遠沒有南部非洲遠征軍和美軍順利。

  這也正常,奧地利軍隊面對俄羅斯,可不會一封電報就投降。

  投降死路一條。

無線電子書    重生南非當警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