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摩加迪沙的攻擊過程,輕松地讓人難以置信。
印度洋艦隊抵達摩加迪沙的時候,摩加迪沙有兩個步兵師駐守,加上海軍總兵力大約30000人,并非沒有一拼之力。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包括薩伏伊親王這個意屬東非殖民地總督在內,摩加迪沙從上到下表現的毫無斗志,接到印度洋艦隊的最后通牒之后,薩伏伊親王匆忙出逃,停靠在軍港內的驅逐艦和潛艇全部束手就擒,守軍一槍未發就全部當了俘虜,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世界大戰爆發后,皇家海軍滿世界追捕德國民用船只,那些民用船只的船長們,在無法逃脫的時候尚且知道將船鑿沉,也不留給英國人。
意大利海軍的表現,連德國那些民用船只的船長都不如。
作為本書日常受辱的主角,法國海軍在接到最后通牒的時候,同樣選擇了悲壯的自沉。
隨著守軍的投降,意大利戰前囤積在摩加迪沙的大量物資全部被印度洋艦隊繳獲,其中僅意大利海軍急需的重油就有近四十萬噸。
意大利對英法宣戰之后,英國封鎖蘇伊士運河,無法順利返回意大利的商船,大部分選擇停靠在摩加迪沙。
這部分商船,以及商船上攜帶的物資,也全部被印度洋艦隊繳獲,其中僅萬噸以上的商船就有22艘。
摩加迪沙投降,對于盟軍更大的作用是士氣的提振。
自從歐戰爆發后,德國人節節勝利,盟軍一潰千里,先是波蘭,然后是挪威,再然后是荷蘭、比利時、法國——
有一段時間,英國的廣播里天天播放的都是盟軍勝利的消息,但是勝利的位置卻在不斷向巴黎靠近,聰明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摩加迪沙是歐戰爆發之后,第一個向盟軍投降的大城市。
更何況還有薩伏伊親王投降這個重大利好消息。
溫斯頓在得知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前往國會,向國會議員們報告南部非洲在東非的進展。
雖然東非距離倫敦相隔萬里,這個消息依然讓英國人感到振奮。
于是壓力就全部到了韋唯爾這邊。
同樣都是非洲——
同樣面對意大利殖民地仆從軍——
印度洋艦隊一出手就將摩加迪沙拿下,韋唯爾率領的尼羅河集團軍卻只能被動防守,倫敦對韋唯爾的不滿在逐漸累積。
韋唯爾更郁悶。
印度洋艦隊實力雄厚,杰克遜·馬歇爾為了攻擊摩加迪沙組建了一支豪華艦隊,航空母艦一口氣派出了四艘,戰列艦都有兩艘,還擁有海軍陸戰隊的配合,韋唯爾有什么?
尼羅河集團軍,聽上去很能唬人的樣子,實際上也就只能唬人。
不到五萬人的集團軍,嚴重缺乏重武器不說,彈藥的數量也嚴重不足。
英國在地中海雖然也有艦隊,但是韋唯爾并沒有指揮地中海艦隊的權利,坎寧安每天帶著地中海艦隊主力尋找意大利王國海軍主力決戰,可惜意大利海軍并不給坎寧安機會。
意大利海軍的兩艘“維內托”級戰列艦已經服役。
37年英法德意關系緊張后,意大利又追加了兩艘“維內托”級戰列艦“羅馬”號和“帝國”號,這兩艘還正在建造中。
意大利海軍現有的實力,其實并不亞于英國地中海艦隊。
關鍵問題是意大利海軍缺少油料。
歐戰爆發前,意大利本土只存儲了一百萬噸重油,只夠意大利海軍使用一年,所以意大利海軍的油得省著用。
意屬北非和東非,雖然都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情況卻有所不同。
意屬北非早在上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就被意大利收入囊中,統治比較穩定,意大利人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埃及的進攻上。
意屬東非的阿比西尼亞,現在境內還廣泛存在著反抗軍,意屬東非的主力部隊并沒有在摩加迪沙,而是還在阿比西尼亞鎮壓反抗軍呢,所以印度洋艦隊才能一擊得手。
韋唯爾現在自身難保,想取得和印度洋艦隊類似的輝煌勝利,迫切需要英國本土的支援。
英國本土也是自顧不暇,現在根本顧不上韋唯爾。
自從8月2號晚上的大轟炸之后,德國對倫敦的轟炸開始成為常態,每天晚上德軍都會對倫敦狂轟濫炸,英國空軍壓力空前。
雷達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為英國空軍提前預警。
但是限于雷達的性能,英國空軍還是得派人使用肉眼觀察這種方式尋找德軍飛機。
為了更好地阻止德軍,英國政府動員了大約五萬人,對英吉利海峽進行監視。
白天好說,通過肉眼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德軍飛機。
晚上這種方式就徹底派不上用場,現在的飛機也沒有夜戰的能力,就算南部非洲空軍加入也無濟于事。
當然也不是沒有絲毫作用。
南部非洲參戰后,已經在鯨灣完成集結的第一集團軍離港前往英國本土協助防守,南部非洲空軍也向英國本土進行增援,現在至少白天,德國空軍出動的次數越來越少。
南部非洲空軍最令人生畏的,是數量多達2500架的戰略轟炸機部隊。
這么多轟炸機,肯定不能全部派到英國本土,派到英國本土的只有大約700架戰略轟炸機。
更多的戰略轟炸機被部署在伊麗莎白港和樟宜海軍基地,這兩地才是南部非洲戰略空軍的重中之重。
倫敦西郊的阿克斯布里奇,是英國空軍進行作戰的指揮中心。
指揮部位于地下15米,就像一座小型劇場,指揮中心縱深大概20米左右,一共有兩層,中心位置是倫敦周邊地形的沙盤圖,一側的墻壁有一塊布滿了小燈泡的大黑板,每一個燈泡都代表著一個航空中隊。
燈泡被分為六排,每一排代表一個戰斗機作戰大隊,當最下面一排燈泡亮起的時候,就代表這些中隊已經做好了起飛作戰的準備,可以在兩分鐘內立即起飛。
倒數第二排燈泡亮起之后,代表這些航空中隊可以在五分鐘之內起飛作戰。
以此類推,最上面一排需要20分鐘。
另一面墻壁上的燈泡,表明所有航空中隊的作戰狀態。
黃色表示發現敵機。
紅色表示正在戰斗。
綠色表示正在返航。
整個指揮中心,大概有200名工作人員,英國空軍就是在他們的指揮下守護倫敦的天空。
唐璜走進指揮中心的時候,整個指揮中心燈火通明。
南部非洲對德宣戰后,第一集團軍在大西洋艦隊的護送下分批前往英國本土,唐璜作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隨第一批登船的裝甲第一軍,于8月12號抵達倫敦。
裝甲第一軍抵達英國本土后,接手原屬英國第三師的防御陣地,圍繞著多弗爾海角布防,時刻準備應對德軍的登陸。
“晚上好,唐——”英國空軍大臣阿奇博爾德·辛克萊熱情歡迎唐璜的到來,他身邊是空軍的帕克少將。
身為空軍大臣,阿奇博爾德·辛克萊本人不負責指揮戰斗,真正指揮英國空軍和德國空軍作戰的就是帕克少將。
唐璜身為第一集團軍司令,他本人也不負責指揮空軍作戰,指揮空軍作戰的是第二轟炸機聯隊聯隊長徐修少將。
對,就是那個曾駕駛“強風”飛越英吉利海峽的徐修。
當初駕駛“強風”飛越英吉利海峽的三位飛行員,徐承志現在擔任空軍部第一作戰室主任,伊桑在“尼亞薩蘭”號擔任艦載機部隊指揮長,三人軍銜同為少將。
“晚上好,辛克萊部長——你好,帕克少將——”唐璜分別和阿奇博爾德·辛克萊以及帕克少將打招呼,他和徐修這一次來主要目的是為了協調作戰,順便討論下報復德國人的可能性。
上面說了,從8月2號開始,德國人對倫敦的轟炸已經成為常態,到14號整整12天,德國空軍每天晚上都會派出至少一百架轟炸機對倫敦進行狂轟濫炸。
之前英國空軍實力不足,只能被動反擊。
現在有了南部非洲空軍的加入,阿奇博爾德·辛克萊和帕克少將就籌劃著對德國人實施一次報復行動。
德國人可以轟炸倫敦。
英國人自然也可以轟炸柏林。
唯一的難題在于,德國轟炸機是從法國境內的機場起飛,距離倫敦非常近。
英國空軍想轟炸倫敦,只能從英國本土的機場起飛,最近的機場距離柏林也有大約800公里。
英國空軍要轟炸柏林,肯定需要派出戰斗機護航。
但是英國空軍戰斗機的航程嚴重不足,根本無法為轟炸機全程護航,所以這個計劃之前根本就無法實施。
現在有了南部非洲空軍的加入,情況有了極大改善。
南部非洲空軍的“空中堡壘”和“超級空中堡壘”,有足夠的能力對柏林進行轟炸。
南部非洲空軍列裝的“獵豹”戰斗機,完全有能力對轟炸機進行全程護航,別說八百公里,再來一個八百也不在話下。
“情況就是這樣,我們不能一味被動挨打,必須讓德國人也嘗到發動戰爭的苦頭,我們要把柏林炸平,炸回原始狀態,將所有德國人都送進地獄!”阿奇博爾德·辛克萊表情猙獰,他這段時間實在是受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