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百四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京師戒嚴,五城都派有兵勇守衛,加之和議不成,據說洋人已從天津派兵北上,前鋒已逼近通州,城里的官紳百姓是風聲鶴唳,一日數驚。

  周祖培等人覺得明園僻處京西,事勢危迫,擬請皇上乘輿移幸大內,先是群推恭親王入見,恭親王豈敢挑這個頭,稱皇上偏信端、肅,他就算去未不見得能獲恩準。周祖培等人見恭親王不愿意去,干脆聯銜上疏,措辭異常誠懇,而呈遞上去之后卻宛如石沉大海,眼見又要被留中,他們又再次聯銜上疏懇請。

  看到群臣上的折子,再看看僧格林沁昨兒下午上的密折,咸豐終于想起了韓秀峰,命大頭傳韓秀峰入見。

  十幾天沒見,皇上又憔悴了,韓秀峰恭請完圣安,忍不住提醒道:“皇上,越是這個時候,您越是要保重龍體啊!”

  “朕好的很,先瞧瞧這幾道折子。”韓秀峰不是賈楨、周祖培和翁心存那樣的迂腐之輩,咸豐沒什么顧忌的,一邊示意大頭把折子拿給韓秀峰,一邊竟又喝起了酒。

  殿里不但酒氣熏天,酒氣中還摻雜著大煙的味道,盡管早聽大頭說過,可韓秀峰還是不敢相信半年前還雄心勃勃、勵精圖治的皇上,不但終日借酒消愁甚至染上了煙癮,心里別提有多不是滋味兒。

  “趕緊看,朕忙著呢,”咸豐不耐煩地催促道。

  韓秀峰緩過神,急忙道:“臣遵旨,臣這就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大吃一驚,這竟是幾道截然相反的折子。

  周祖培、翁心存甚至連文祥都聯銜奏請皇上回紫禁城,以安定人心。而僧格林沁則對能否抵擋住前鋒已逼近通州的英佛聯軍沒什么把握,奏請皇上巡狩木蘭。

  “皇上,臣看完了。”見皇上沉默不語,韓秀峰定定心神,接著道:“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更何況皇上您,臣以為應早作打算。”

  “這么大事,得容朕再想想。”咸豐放下酒杯,無精打采地說:“不過正如愛卿所說,不妨先做些準備。”

  “皇上圣明。”

  “你剛去口外辦過差,熟悉這一路上的情形,寶鋆辦事勤勉,深得朕心,你先去跟寶鋆商量商量,一應準備,便宜行事,妥為辦理。”

  “臣遵旨。”

  內務府有好幾位總管大臣,韓秀峰沒想到皇上最終選擇的是寶鋆而不是文豐,可又不好說這么,只能趕緊去找寶鋆。

他前腳剛走,皇上就傳召各王公、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入見,讓他們看僧格林沁所上的  密折,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不但包括恭親王在內的大多王公大臣極力勸阻,見內務府總管大臣寶鋆竟命順天府和步軍統領衙門派差四出,搜捕車馬。第二天又聽說皇上朱筆諭令內廷王大臣及奏事值日各堂官,入朝待命,巡幸的樣子,愈逼愈真,連六部、九卿科道聞訊之后都聯銜諫阻。

  這么大動靜,很快就傳到了后宮。

  任鈺兒捧著抄來的奏疏,小心翼翼地念道:“奏為迫切瀝陳,仰祈圣鑒事,本月二十四日,命內廷王大臣及奏事務堂官,閱看朱筆,有暫幸木蘭之說。臣等傳聞之下,實深惶駭。竊惟京師為根本重地,宗廟社稷百官萬民之所在,皇上一旦為巡幸之舉,則人心搖動,京師必不能守。

  且八旗綠營官兵,其父母妻子室廬墳墓,皆在京城,能保其無離散之心乎?萬一六龍云駕,而兵心瓦解,此時欲進不能,欲歸不得,皇上將何以處此?現在洋人犯順,要求百端,其實西兵不過二萬余人耳,其斷不能擾吾疆土也明甚。

  若使乘輿一動,則大勢一散,洋人借口安民,必至立一人以主中國。若契丹之立石敬塘,金人之立張邦昌,則二百余年祖宗經營締造之天下,一旦拱手授之他人,先帝付托之謂何?皇上何以對列圣在天之靈乎…”

  懿貴妃念過書,就這么坐在皇后下首,邊聽邊解釋究竟是何意,任鈺兒很默契地念的很慢,為了讓皇后能聽明白,一道折子念了近半個時辰。

  “這么說皇上不該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京巡狩?”皇后凝重地問。

  任鈺兒不敢妄議朝政,放下抄來的奏疏沉默不語。

  懿貴妃則低聲道:“群臣們的話有些道理,這個時候怎能出京巡狩,真要是出京,豈不是棄江山社稷于不顧。”

  “可要是不走,能抵擋住洋人,能守住京城嗎?”

  “通州駐了那么多兵,不走還有幾分勝算,真要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走,何以面對眾將士,何以讓眾將士用命!”

  皇后一向沒什么主見,禁不住問:“鈺兒,曉不曉得皇上是怎么說的?”

  “稟娘娘,皇上剛頒了一道諭旨,鈺兒也抄來了。”

  不等皇后開口,懿貴妃就不假思索地說:“念!”

  任鈺兒急忙打開宮門抄,念道:“近因軍務緊要,需用車馬,紛紛征調,不免嘖有煩言。朕聞外間浮議,竟有于朕將巡幸木蘭舉行秋狝者,以致人心惶惑,互相播揚。朕為天下主,當此時勢艱難,豈暇乘時觀省?果有此舉,亦必明降諭旨,預行宣示,斷未有乘輿所蒞,

  不令天下聞知者。爾中外臣民,當可共諒。所有軍裝備用車馬,著欽派王大臣等傳諭各處,即行分別發還,毋得盡行扣留守候,以息浮議,而定人心,欽此。”

  “蘭兒妹妹,皇上是不是收回成命了?”皇后急切地問。

  懿貴妃心想這哪里是什么收回成命,這分明是見文武大臣全不贊成巡狩的無奈之舉,可又不能說皇上的不是,只能言不由衷地說:“姐姐,皇上壓根兒就沒打算在這個節骨眼上去口外巡狩,鬧成這樣全怪那個不識大體的僧格林沁。”

  “這就好,這我就放心了。”

  “鈺兒,外頭現在是什么情形?”懿貴妃想想又忍不住問。

  “鈺兒不敢說。”

  “這兒又沒外人,但說無妨。”

  任鈺兒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道:“稟娘娘,外頭亂成了一團,百姓生怕被洋人堵在城里出不去,紛紛拖家帶口出逃。幾位巡防王大臣和五城察院見勸不住,干脆把城門都給關了。”

  皇后嘀咕道:“關上也好,不然人全跑光了,這京城還像京城嗎。”

  “娘娘有所不知,這關城門倒是容易,可外頭的米面糧油和煤等生活所需進不了,城里百姓吃什么喝什么?見物價飛漲,周祖培等幾位大人沒辦法,只能開了一道城門,反正能跑的這會兒全在跑,聽說有些被堵回去的百姓甚至鋌而走險翻墻出城。”

  “通州那邊呢?”

  “缺糧缺餉,再加上有不少是從天津海口南岸炮臺收攏的潰兵,將士們士氣不旺。”任鈺兒想了想,又小心翼翼地說:“鈺兒來前還聽說一個從天津傳來的消息。”

  “什么消息?”

  “天津知府石贊清被洋人從衙門劫走了,他誓死不從,在洋人的軍營中以絕食相抗。他是有名的清官,天津百姓紛紛跑去跟洋人理論,也不曉得能不能活著出來。”任鈺兒收起宮門抄,接著道:“還有個消息也不曉得是真是假,反正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怎么個難以置信?”懿貴妃下意識問。

  “有從天津跑回來的人說,從南岸炮臺撤下的一些潰兵,打不過洋人也就罷了,竟四處搶掠,禍害地方。百姓們想去衙門提告,可衙門都被洋人給占了,連天津知府石贊清都被洋人給虜走了,竟跑去跟洋人告狀!”

  “洋人怎么說?”皇后忍不住問。

“洋人不但收了他們的狀子,還派兵去把那股兵匪給剿了,那些個目不識丁的百姓竟以為洋人是‘包青天’,不但感恩戴德,還貪圖洋人給  的那點蠅頭小利給洋人辦事。”

  “辦什么事?”

  “給洋人帶路,幫洋人轉運輜重,甚至幫洋人打探咱們的消息。”

  “百姓懂什么,全怨那幫丘八,真是禍國殃民!”

  “娘娘所言極是,不過這消息是真是假一時半會間也搞不清。”

  懿貴妃實在不想再聊這個話題,突然問道:“鈺兒,你那位義兄在忙什么?”

  “稟娘娘,他沒跟我說,我也不敢問。”

  “虧你還持內務府令牌為朝廷辦過差呢,連這都不敢問。”懿貴妃冷哼了一聲,隨即緊鎖著眉頭說:“你不知道,本宮倒是知道一些。蠱惑皇上出京巡狩的事是僧格林沁鬧出來的,讓步軍統領衙門和順天府到處搜捕馬車,卻是你那位義兄和寶鋆干的。可以說城里人心惶惶,你那位義兄功不可沒!”

  “娘娘明鑒,我四哥只是個正三品的奉宸苑卿,寶鋆大人那可是頭品頂帶的內務府總管大臣,借我四哥幾個膽他也不敢吩咐步軍統領衙門和順天府辦這差事。”

  “我看沒這么簡單!”

  “娘娘,我四哥冤枉啊,我不知道他究竟在忙什么,就算真跟這事有牽連,他也是奉命行事,也是身不由己。”

  “都做上了奉宸苑卿,怎就身不由己了?他真要是識大體、明事理,剛才那道聯銜諫阻皇上巡狩的折子上怎就沒他的名字?”

  “娘娘有所不知,我四哥雖做上了三品京堂,可終究是捐納出身。盡管皇上后來賜他舉人出身,可還是被那些科舉入仕的大人們瞧不起,聯銜上疏這種事人家才不會捎上他呢。”

  “別解釋了,你那位義兄是個什么樣的人,本宮心里跟明鏡似的。”懿貴妃越想越窩火,又冷冷地說:“說了你別不高興,他跟在皇上身邊當差的大頭沒什么兩樣,看似對皇上一片忠心,其實還沒你這個女子識大體、明事理!”

  三五第一_

無線電子書    韓四當官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