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張彥明沒少往這里面扔錢,完全就是一直在虧,一直在升級改造當中。
到今年這會兒,這幾年的持續性投入終于有了成果,各方面都取得了相當喜人的成績,達到了張彥明認可的標準,可以考慮整合資源了,不再單打獨斗的摸索。
隨著京城這邊幾個研究所實驗室的落成,整個產業鏈形成并自動升級。
這個時候還不起眼的ASML,SVG,TINSLEY等等公司,加上史密斯在腳盆的影響力帶來的相關技術設備,經過近三年的努力,終于集合出來了張彥明的半導體帝國。
輕松翻越157大關,在193nm實現90nm突破,幾乎獨攬浸入式工藝的全部技術專利,實現了從模仿學習到飛躍超越的初步目標。
接下的任務就是前進,至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甩出代差,進入全新的領域。
成績還不只如此,工藝上也完成了晶圓上的突破,已經完成了量產十寸成熟產品工藝技術上的全部準備。實驗室進入十二寸時代。
在世界半導體剛剛為實現180nm全面量產狂歡,為突破130nm瘋狂的時候,楓城的物理實驗室早就跨過了90nm,正在敲響65nm的大門。
科學的實質是概率,有正確的方向,有相關的理論,有足夠的資金,過關斬將就像切菜砍瓜一樣痛快流暢。
技術已經成熟,實現了‘小幅度’的超越,那資源的整合,整個產業鏈條的架設,實驗室研究所的升級自然就提上了日程。
這件事的具體操作張彥明會親自來,但需要和孫紅葉仙媛做一個溝通。
而且這個新集合而成的產業公司誰來負責也需要她們出謀劃策。
這里說的是國內部分。國外的整合兼容已經隨著整體技術儲備和工藝的升級完成了。
去年還默默無聞琢磨著怎么得行強大的英特爾垂青的ASML已經完成了從內在到外在的全新蛻變,正在做引爆國際的準備。
在張彥明的設計版圖上,國內和國外需要一直保持一種兩步走的姿態,從資產到工藝完全分割,各自為政。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個是為了市場的突破,同時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總體上來說,張彥明的想法是國內先爆,然后國外跟上,做到實驗室和工廠之間有至少兩代的代差,國內和國外保持至少一代甚至一代半的代差。
只有實現這個目標,完成這種形態下的產業布局,才能在實質上打破國際上的壁壘,瓦解瓦森納協議對我們的制約和封鎖。
事實上這也是抓住時間鉆了個空子,在01年這會兒,以阿米麗卡為主的國家還沒在這一方面產生重視,主要的關注點還在制造業和軍工體系上。
主要是在這個年代,半導體行業還沒有成為不可代替的戰略級科技。
這里面還要感謝小腳盆,從八十年代末到這會兒,它一直吸引著阿米麗卡百分之九十的注意力,是阿米麗卡電子和半導體行業的生死大敵。
這種現像一直持續到了10年,在阿米麗卡的扶持下,南朝三興在08年完成了對腳盆電子和半導體的反擊,反攻,阿米麗卡這才把目光看向我們。
從10年起,國際上對我們的電子和半導體行業開始了持續的壓制和進攻,開始了大力的打擊和策反。
這里面有成功也有失敗,不過總體來說,我們開始走的極其艱難。
中重事件,華維事件,還有那顆阿米麗卡心的‘國際企業’連想。
從連想購買了藍色小丑的筆記本業務的前兩年開始,他們實質上就已經成為了貨真價實的阿米麗卡代理公司。
所謂的‘艱難’的長達十三個月的談判,不過是收買與出賣的價格上的溝通,各種利益上的互換承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當時不是沒有人站出來質疑,但都被按掉了。
按照時間來算,連想與阿米麗卡相關機構的合作也就是從這會兒開始,在明年也就是02年進入實質性接觸,于04年完成‘收購’。
連想一度成為明星企業,到處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號稱實現了對阿米麗卡計算機行業的反攻并取得了勝利。
實際上,就是買了一堆人家沒有用的準備拋棄的空殼業務鏈,沒有任何的實物,卻為此花費了近十三億米刀的代價(一半是股份)。
唯一得到的東西就是六年的局部商標使用權,也就是貼牌。
雖然這個貼牌的范圍號稱是全球PC業務,但實際上就是在國內和第三世界折騰來著,在發達國家都并沒有什么進展,人家根本不認。
但是實話實說,這對他們在國內的銷售以及各方面業務開展確實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沒辦法,國內就好這一口,一看牌子就高朝了,根本不會去計較實質上的東西。
也就是說,連想花了十三億米刀,給藍色小丑解決了根本上的大問題后,又借著這個風頭完成了阿米麗卡商品在國內PC市場的占有。
藍色小丑丟掉包袱又得到了資金,輕裝上陣,更好的完成了產業布局以及實現技術壟斷。
而連想獲得了阿米麗卡計算機產業的認可和,驕傲的擁有了藍色巨人這樣的股東,完成了國內市場的占有。
所以叫雙贏。
其實某水的那條搬運工的,給連想用更合適一些,他們才真的是不辭勞若兢兢業業的搬運工。
除了讓阿米麗卡的商品,技術完成國內市場的占有與控制以外,連想再無建樹,反而頻頻的對國內相關企業進行攻擊和壓制。
直到十四年后,他成功背刺了華維,這才把一切光昭天下。雖然他還在堅持,在做各種積極的洗地行動,但事實不容狡辯。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得不說,真的相當悲哀。
比如那位汽車界的老大,所做所為和連想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差別,而且比連想更會操作,打的一副好情懷牌面。
放棄研發,積極靠近‘國外友商’,打壓限制同行業,用情懷來開辟拓展市場…是不是完全一樣?
也就是汽車行業沒有另外一個華維,所以我們也見不到另外一次的無敵背刺。其實有,只是沒有這么明晃晃的醒目感。
這其實也是為什么廬州汽車廠明明已經完成了工藝技術上的升級換代,但產品并沒有推向市場,而是繼續修練內功,不斷的加大研發的原因。
張彥明不想面對任何意外,他想的是一招制敵。
產品早賣幾天晚賣幾天對于楓城來說并不存在什么影響,楓城需要的是一鳴驚人,能一錘定音確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地位。
讓其他人想搞事都沒有機會。
請:m.lvset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