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8章 百年計

無線電子書    風雨大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鄉村私釀淡而無味,杜中宵隨口喝著,邊聽保正講著墾田以來的變化。

  一直到現在,營田務這里還沒有產出糧食,全靠著調過來的糧食和發的錢生活。由于發得及時,生活水平高于當地,被很多當地人羨慕。最近幾個月,甚至有周圍的客戶,貪圖營田務的待遇。拖家帶口來投的事情。由于這些事,杜中宵在此地墾田受到當地大戶的報怨。

  自己接任知縣之后,杜中宵才有些理解為什么以往營田給的待遇不高。給的待遇高了,會吸引當地的客戶,地多的主戶田地租不出去,影響當地穩定。自己是知縣,縣里的治理要靠那些大戶支持,也就是最近因為馬蒙一案,沒有人敢出來指責杜中宵就是了。

  保正不無感慨地道:“知縣官人宅心仁厚,我們這些小民衣食無憂,誰不羨慕?前些日子我聽說新開的村里,有當地無牛畜的主戶,都把家里的田賣了,來營田務入社呢。”

  杜中宵吃了一驚:“還有這種事?數輩辛勞才攢下些田來,怎么就肯賣掉?”

  保正道:“哪里要那么辛苦!這一帶地價不高,一般的地只要五百文一畝,若是下等戶,能賣幾貫錢?與其守著那些地,年年還要租牛耕種,不如賣地來營田務賺些現錢在手。”

  杜中宵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心中感覺有些不好。墾田是為了招攬戶口的,可不是為了破壞當農業生態的。如果都來營田務墾荒,反把原來的地拋荒了,他這知縣可是失職。

  此時中原一帶,人與土地的矛盾不突出,并不是他想象中人多地少的狀態。農業生產資料中,農具和耕牛占的比重較大,而土地占的比重較少。導致的后果,就是租牛和耕具,價格較高,而耕地的價格比較低。一般土地就是五百文一畝,好地也只值一貫。營田務這里提供耕牛和農具,民戶再按工付酬,生活水平已經超過了當地的下等戶。客戶和下等戶一走,田多的主戶雇不到人,土地拋荒,地價下降,狀況會逐漸惡化。不能開了新田,反倒讓原來的熟田荒了。

  舉起杯來,杜中宵口中道:“日子越過越好就是好事,飲酒,飲酒。”

  社會改造是個大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自己還是太急了一些。這種事情,依照戶籍不許本地人戶投充是不好的,容易造成營田務與本地社會割裂,處理不好還會引發沖突和矛盾。

  放下杯來,杜中宵對保正道:“來的人里,不知道匠人多不多。若是有高手匠人,不拘是木匠還是鐵匠,建些場務,造些農具,倒是好賣。有了農具,再從荊南販些耕牛來,縣里低價賣給眾人,就省了他們拋荒來營田務做事。”

  保正笑道:“哪個不知道手藝值錢?有上好手藝,哪個匠人會來營田務做工?”

  杜中宵點了點頭,看來此事還是要自己想辦法。必須要把農具的價格壓下去,再想辦法從南邊販些耕牛來,甚至官方建立耕牛養殖場,穩定市價。最好再由縣里提供補貼,把原來的農業格局穩定住。不然這邊戶口增加,那邊戶口減少,功與過只看上邊一張嘴,事情可不好。

  心里想著這些,杜中宵的面上沒有表現出來,只是笑呵呵地與大家喝酒。酒有酒禁,朝廷為了多收酒稅,價格較高,這些鄉村農戶很少買來喝,都是家中私釀。私釀自己喝,不賣到外面,朝廷不禁。特別是京城里面,很多名酒就是一些王公貴族家里釀出來的。

  喝了一會,幾個少年過不鬧哄哄地擁著新郎和新娘鬧洞房。那邊不知誰掛起一串鞭炮,噼哩啪啦放了一下。鞭炮停了圍著的小兒意猶未足,拿了一截一截竹筒,扔到篝火里,聽那燃爆的聲音。

  見杜中宵盯著那邊看,保正不好意思地道:“村里小心貧窮,只買了三串炮仗。一串迎親的時候放了,一串進村的時候點了,這是最近一串了——”

  杜中宵笑著道:“爆竹一詞,便就是如此來的。燃竹聽響,正是古風。”

  保正尷尬地笑:“若是有錢,哪個不想多買些來。”

  辛辛苦苦墾田近一年,這是杜中宵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自己治下墾田人的生活。雖然遠談不上富足安樂,但這份寧靜祥和已是難得了。財富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只要能夠剩下余錢,好好過日子總有富足起來的一天。現在他們有屋住,有衣穿,有飯吃,好多人已經感激不盡了。

  新人入了洞房,老人帶著孩子返回家里,篝火邊只剩下了青壯年,還有杜中宵一桌在這里。全村人湊這樣一次酒席不容易,他們把剩菜收拾到兩三桌上,一堆青壯圍在那里大吃大喝。他們是壯勞力,村里的活要他們干,自然應該享用這些。其他人退場,本就是給他們機會。

  杜中宵詳細問保正村里今年的安排,開了多少荒,種了多少地,準備打多少糧食。

  保正道:“我們這一村,共有三十余戶人家。按著墾田時說定的數目,應該有五六十戶的,大溝圍起來的田地才能開墾完畢。現在人數不齊,都在等著招自己的親朋來。這村子,臨近西邊大溝,那里沒什么地,留些陂塘,閑來撈些魚蝦吃。河邊的草地,以后養了牲畜要放牧。南邊準備種些桑棗栗之類,以后也好養蠶織些錦緞,都是錢財。東邊留一些菜地,其余與北邊一樣,都是好地。”

  聽著保正的描述,杜中宵腦中出現一幅牛羊吃草,禾稻豐收的景象,一時竟有些神往。哪怕是普通老百姓,其實想的也是安穩種田過活,而不是怎么做地主剝削別人。只是能不能做到,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村中總有游手好閑、吃喝嫖賭的人,難以斷絕,只是怎么排除掉而已。

  杜中宵道:“我們挖大溝治堿,同時也把土地隔成了一大片一大片,天然成了村子。老丈安排得井井有條,若是真能做到,即是一方樂土。只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當用心做事才好。”

  老者笑著搖了搖頭:“這里我家來得最早,兩個兒子,家里人口也多,是以人人服我。等我百年之后怎樣,哪個說得上來?我們小民,也看不了那么遠。”

  “無妨,就按照老丈說的,在村口刻塊碑,上面畫好圖形。若要改動,定好規矩即可。我看此法甚好,不只是這一村,營田務這里的村子都可以如此。碑刻好,官府做記,一代一代傳下去。數百年后,后人看到這些,也知道前人是如何開拓的。”

  說到這里,杜中宵對蘇頌道:“子容還要待些日子,在這里留下幾塊碑記,以遺后人。千年之后有一天,說不定就會被后人看到,知道我們在這里做了什么,也是一樁樂事。”

無線電子書    風雨大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