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佛門雖然興旺,但是在漢地,仍然是屬于外來宗教,在漢地,真正管事的是道門的神靈,而佛門的神靈,如果有人供奉他們,可以得到庇護加持,但是卻不是真正管事的。
就比如,道教的財神,可以讓一個人富有,也可以讓他貧窮,而佛教的財神,如果有人供奉他們,會變得富有,但是佛教的財神卻不能懲罰漢人讓他們變得貧窮,因為在漢地管事的不是他們。
因為這種種原因,佛教的那些個強大神靈,帝釋天,大梵天,大自在天等等,他們的信仰在漢地傳播并不廣泛,只有沒落的唐密傳承寺院當中,才有供奉這些個天神。
這其中的大梵天,他在婆羅門教、印度教里面,被尊為創造之神,亦稱造書天、婆羅賀摩天、凈天,與毗濕奴、濕婆并稱三主神。
他是梵文字母的創制者,念佛教真言的時候要求發音正確,因為梵文單詞拼寫和讀音絕對規則,用梵文字母拼寫的真言,既能做到即說即所寫,又能保持真言的純正的梵文語音,所以用梵文字母拼寫真言是念真言人士的最佳選擇。
如果是在南洋,對于大梵天肯定是不陌生,因為在南洋,他被尊為四面佛,能保佑信徒富貴吉祥,若論起在南洋當中的信仰,四面佛稱第二,就沒有誰敢稱第一的。
在歇羅國,供奉的四面佛寺是最靈驗的寺院,有很多人虔誠禮拜梵天對他許愿,得到愿望成真的例子數不勝數,梵天時常觀照眾生,只是眾生不知道和他祈求幫助罷了。
大梵天的形象,乃四顆頭、四張臉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斷地誦讀《吠陀經》,他常常有著一綹白胡須,代表他幾近永恒的存在。不像其它印度教神祇,梵天的手中通常沒有任何武器。
但他的一只手握有一支湯匙型的令牌,代表著將神圣的奶油滴入自我犧牲的火柴堆。
這意味著梵天是自我犧牲的神明。
他的一只手拿著一個水壺,壺中的水代表萬物初始,涵蓋一切。
梵天也拿著一串念珠,是他計算宇宙時間流逝的定時器。
此外他也拿著象征神圣的《吠陀經》與代表純凈的蓮花。
他四只手臂,象征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右后方手臂象征心靈、左后方手臂象征智慧、右前方手臂象征自我、左前方手臂象征自信。
他手持吠陀經,象征知識。
他通體黃金色,象征活躍在宇宙中,而金臉則代表梵天在創造宇宙時是處于活躍狀態的。
一只孔雀,是梵天的坐騎,這只孔雀天生能夠分離牛奶和水,代表每個人都要能夠學會分辨善惡,繼而揚善棄惡。
凡是孔雀坐騎的天神皆是三相神,代表著天生能分辨善惡,棄惡揚善。
他頭戴王冠,象征最高地位。手持蓮花,象征自然與宇宙中所有存在。
他長著胡須,黑色的胡須象征智慧,而長須則象征智慧的永恒成長。
他長有四張臉,象征四部《吠陀經》。
他配偶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認為是智慧之神 大梵天是個仁慈無比,有求必應的神靈,只要向他許愿無論是神、魔、人,他都會應允他們的愿望。
神方面,濕婆曾向大梵天請求協助尋找格涅沙的頭顱下落,他在外征戰多年,妻子給他生了個兒子格涅沙都不知道,回來之后看到妻子宮殿當中竟然有男人,就一劍把他腦袋給剁了,后來發現是自己的兒子,后悔不已。
大梵天告訴濕婆,在他一路尋找的路上所遇到第一個且頭朝北方的生物,就將它的頭拿來代替格涅沙的首級,濕婆便派遣他的天將四處尋找,最后發現一只正好頭朝北方的垂死大象,于是等那大象死后取下象頭裝到男孩身上,格涅沙便因此復活成為象頭神,并且成為天將的頭目。
大梵天曾經應閻羅王的請求創造出冥界之神契特拉古波塔。
關于魔方面,魔王黑冉亞卡西普向梵天祈禱許愿,梵天應允了他的愿望后,從此整個世界都被魔王所統治,最后要由毗濕奴化身為人獅那羅辛哈擊敗魔王,把世界拯救回來。
在宇宙創造之時,梵天創造了十一位生主,是人類的祖先,他也創造了七位圣哲,共同協助宇宙之創造。
但由于他所創造的生主和圣哲都是從他的精神而非生出來的,因此他們被稱為“心靈之子”。
梵天并不常常介入諸神的事務,而且也更少涉入生死大事,不過他深信佛法、常常助佛教化,每值佛出世,大梵天王必先來請,手持白拂,于會座參法聽受,常以法義與佛問答,后與帝釋天同受佛之付囑,護持國土,為顯密二教所共尊崇。
梵天神策是佛陀在耆阇崛山之中,為諸菩薩天龍八部鬼神說法后,梵天因眾生因緣已到而宣說的。
梵天神策和地藏占察是兄弟法,地藏菩薩是古佛再來,梵天也是古佛再來,二位在法界上本身平等無有高下,以眾生因緣而化現有異,一位以大慈悲宣說占察法,一位以大智慧宣說梵天神策法,都是利益眾生,功德無量。
佛陀在耆阇崛山中為大眾說法后,大眾隨自身因緣業力所得道果不同,但更多的是一些未得道者。
梵天可以說是深知眾生根本。
梵天深知眾生常受諸苦,而且又容易遭遇種種障礙災禍,心中都憂懼無比,根本難以修持佛法得到真正的利益,這也是占察經里說的眾生睹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眾多障礙因緣故,于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
世人愚癡,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諸如鬼神騷擾,惡人害命,事業不順等等,不會在佛法之中找方法解決,也不懂得去找一些有正統道門傳承的道士,反而是禮請一些外道,諸如一些通靈人、出馬仙、神婆等等來指點迷津,以期消災解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