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10章 皇子出閣讀書

  夏言去西洋的事在此時的大明帝國并沒有被很多人關注。

  甚至,就連帝國海軍在滿剌加擊敗佛郎機艦隊且在滿剌加獲得海城為軍事基地的事,也沒有引起帝國內部許多官員的關注。

  大明帝國內部,帝國的大多數官員更在乎的還是皇帝那個位置的繼承問題。

  按照儒家立嫡立長的繼承制度,皇后之子朱載壘理應是太子的最佳人選,畢竟朱載壘是皇帝朱厚照的嫡長子。

  正因為此,帝國的官員們此時更為關注的就是太子出閣讀書的問題。

  自禮部左侍郎朱恩上疏請皇嫡長子朱載壘出閣讀書并擇儒門良師教之以經學正道后,陸陸續續便有許多官員上疏請立太子與請皇子出閣讀書。

  朱厚照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里,帝國的大多數官員們依舊主要關心著皇帝這個位置將來由誰來坐,以及自己能不能借著這個皇帝繼承者擴大自己政治權益的問題。

  “國不可一日無君,儲君不明則社稷不穩”。

  這是文官們給朱厚照最一致的理由。

  但朱厚照卻很想告訴這些人,別說儲君,就是皇帝,國家也是可以沒有的。

  但朱厚照知道自己即便這樣說,很多人也是不會信的,就是大多數百姓也是不會信的,因為現在的大明政治制度決定了帝王不僅僅是國家元首還是帝國政府真正首腦,掌控著帝國所有的權力。

  從一個人的生死到一個官員的任命,都是皇帝自己的權力,甚至也只能是皇帝擁有。

  而朝廷官員與宗族族長的權力皆不過是皇帝賦予而已。

  換句話說,那便是,天下一切都是皇帝的,這就是家天下!

  而一旦要換個皇帝或者皇帝沒了,這個天下就會陷入大亂,統治體系就會崩塌,就會通過戰爭屠殺消失掉一半的人口,直到新的皇帝出現為止。

  而控制了這個皇帝或者自己做了皇帝,就等于擁有了一切。

  所以,任何一朝的官員們都很在乎皇帝這個位置,無論是不懷好意的官員還是真為了天下太平的官員。

  所以,安化王、寧王等都想著造反,想要當皇帝。

  朱厚照如果不是個穿越者,若是個明事理的皇帝,也會如帝國官員們所從,立嫡長子為太子,并準文官所請,下詔令太子出閣讀書,以希冀靠此培養一個合格的儲君,為大明帝國長治久安打下基礎。

  若朱厚照是個不明事理的皇帝也可以先拖著,在將來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兒子做皇帝,甚至也可以學萬歷拖著拖著就被文官通過各種陰謀陽謀忽悠得還是立了文官們喜歡的皇子為儲君。

  可朱厚照恰巧是個穿越者!

  雖然,迫于政治壓力,朱厚照承認自己不是一個仁慈的皇帝,對待政敵從來不心慈手軟,但其實,只有他知道他內心里并沒有把自己當一個真正的帝王,他對劉健、李東陽、謝遷等的狠辣更像是一個無產者對統治者的反抗。

  朱厚照現在很糾結,糾結自己該如何把大明帝國的改變繼續下去,特別是在自己百年之后。

  雖然朱厚照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能穿越到了這個世界,還附身到朱厚照身上。

  但他得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人不可能長生的,即便自己是穿越者也不例外,自己十年來身體機能與細胞依舊隨著身體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這說明自己是會衰老是會死亡的。

  死亡不可怕。

  何況,朱厚照自己已經經歷了一次。

  即便在生前對活著的世界有所眷念,但朱厚照覺得自己也沒必要因此去畏懼死亡而不敢去面對,他現在得認真思考自己百年之后的帝國繼承問題。

  朱厚照在想自己百年之后,是不是應該還要給諾大的華夏安排一個凌駕于無數漢人身上不尊重他人生命的獨裁者,讓華夏的億萬漢人繼續做這個人的奴隸。

  朱厚照是不愿意這種現象繼續存在的,他希望大明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他希望大明的當權者能尊重他人的生命與合法財產,他希望大明官府不是精英們奴役庶民的工具,而是百姓自己選出來且通過收取百姓的賦稅而對百姓進行公共事業服務以及組織公共事業的機構。

  可這談何容易。

  別說現在的大明,饒是在二十一世紀,都未能真正實現,弱肉強食這個自然法則雖然殘酷似乎的確是一切生物都在遵循的真理。

  但朱厚照還是想再努力一次,努力讓底層者可以擁有一個較為平等與自由的社會。

  無論富有還是貧窮,無論是位高權重還是卑微渺小,在將來,至少在明文規定的法律里是平等的,彼此見面也不至于位低者向位高者下跪,勤勞者得到應有的物質獎勵,而懶怠者則得承擔應有的代價。

  朱厚照覺得自己至少得努力讓大明接近到后世的文明程度。

  朱厚照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大明在文明程度上趕后世還是差很多,株連與私自處決人命的現象依舊存在,甚至自己這個皇帝都這樣做了,開了歷史倒車;

  除此之外,女人被強迫纏足的現象還是存在,甚至寡婦被宗族逼得自縊守節的現象也存在,還屢次被當成值得表彰的忠貞之事寫進了官衙的奏疏里,呈遞到了自己的皇帝面前。

  每當朱厚照看見這樣的節婦忠貞之事,朱厚照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內心里,朱厚照知道這是這個禮教社會在吃人,但他卻無法阻止,因為寡婦自縊是寡婦自己這樣做的,甚至自己這個皇帝如果不賜予其貞節牌坊才顯得不通情理。

  話轉回來,朱厚照自己主導的一系列株連之事,他現在想起來自己當時似乎做的很是順理成章,順理成章的這個帝國根本沒人能在法理上說他做的不對,倒是他內心時刻在問著自己,自己還是一個尊重他人生命且從不自視高人一等也不自覺低人一等的現代人嗎?

  朱厚照很煩悶,盡管這個社會給了他在后世不能擁有的一切,比如他在后世根本不能想象的宮廷園林,和許多堪稱絕色的美人,以及每日吃不盡的山珍海味,但他發現他還是與這個世界有些格格不入。

  朱厚照討厭文官們拿儒家禮法約束自己,所以他選擇了反抗,但他也討厭文官們像奴才面對主人一樣只知搖尾乞憐而無半點人的樣子。

  朱厚照不想變成自己在后世討厭的那些人,那些喜歡被溜須拍馬,喜歡頤指氣使,喜歡恃強凌弱且不尊重他人的人。

  朱厚照知道自己狂妄的人到最后都不會有好下場,把別人不當人的人到頭也會走向滅亡,自己或許靠著自己建立起的強大國力與爭取到的大量民心而善終,而自己后世的子孫,朱家貴胄若一直不把別人當成奴役的工具,在將來只會被人推翻,就算是有骨氣地找棵樹吊死,那也只是比舉國投降金國的趙家人好看點而已,終究也改變不了被百姓拋棄的命運。

  所以,朱厚照希望自己的兒孫們能明白這個道理,甚至不只是自己兒孫,帝國的所有統治者都要明白,自己作為統治者不是作為一強者要去剝削一弱者,而是在擁有統治權力的時候也有去維護這個國家利益與完成公共事業的義務。

  無論百姓是被動的接受了這個政府的統治還是主動通過選舉選出,作為執掌公權者都應該明白自己的權力是百姓賦予的,一旦這個政府不為百姓謀福祉,就只會被百姓拋棄。

  事實上,這些道理在圣人之言中也不是沒有,要不然也不會有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之類的話,也不會有水以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言。

  但只是很多人念錯了經,只顧著維護自己的特權卻忘記了自己的義務。

  后世的儒生們強調父權夫權君權,強調子應該從父,妻應從夫,臣應從君,卻忘記了規定為父者為夫為君之義務,或許有也會被刻意淡化忽視。

  不過,有時候在朝堂上,有時候文官們倒也不是不知道限制君權,甚至也知道要求皇帝履行自己的義務,但很多時候文官卻沒有去限制自己為人父為人夫的權力,以至于在家族里搞一人堂在朝堂上又要求皇帝從諫如流,豈不矛盾?

  朱厚照知道自己要想把大明變成自己理想中的國度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并不會因為漫長和艱難而放棄。

  但他不得不承認,要讓帝國變成自己理想中的國度,首先要做的是限制自己的權力,首先,自己要遵守規則并尊重他人的生命,其次,自己還得盡力建立起更合理的政治制度,一個能保障人最基本權益又能限制人的貪婪的制度。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讓社會發展與生產力得到發展,讓百姓擁有更多的知識與生產資料。

  只有這樣,才能讓百姓擁有更多的力量與統治者抗衡,而統治者也才好考慮百姓的感受,彼此力量平衡才能做到彼此尊重,彼此平等。

  朱厚照不擔心在較長時間內依舊有強權者凌駕于他人之上,依舊在奴役百姓,他擔心的是百姓們覺得自己應該被奴役。

  如果這樣下去,漢人只會依舊麻木,只會停留在為奴役他人而沾沾自喜和想做奴隸主而不得的兩種狀態,從而不在乎騎在自己頭上的人是誰,只希望著自己也可以騎在別人頭上,如此的話,何談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

  朱厚照準了禮部左侍郎朱恩所請,決議讓皇子出閣讀書。

  不過,他沒有按照朱恩等文官意愿只讓皇嫡長子出閣讀書,而是讓四個四歲的皇子同時出閣讀書,而且也沒有要讓這四個皇子只接受儒家教育的意思。

  朱厚照決定如同地方社學先培養四位皇子的識字能力,而且也培養的方式也不再是教授三字經這種傳統的儒家啟蒙方式,而是以新編的拼音輔助各類朗朗上口的詩詞文章字詞進行啟蒙,并將朱厚照讓翰林院編纂的近似于后世新華字典的《大明字典》也作為四皇子接受初級義務教育期間的主要工具書。

  同時,朱厚照也沒有按照文官們的意思,擇良師充詹事官而教之,而是下詔成立依照社學例成立宮廷社學(后文簡稱宮學),專門培養皇室貴胄子弟進行初級教育,社學老師也非是只知道掉書袋講解儒家經義的朝廷官員,而是專門從地方社學擇取經驗豐富的社學教師招入宮學為師,且學習科目也變成國學、算術、常識三科。

  朱厚照下詔著皇室貴胄之家選適齡兒童入宮學讀書,除四位皇子外,一些藩王之子、公主之子以及外戚之子也被招入宮學。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興王朱佑杬之子朱厚熜即朱厚照堂弟也奉旨入宮學讀書。

  朱厚照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讓自己這幾個皇子從小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觀察人心,如何知道去接交朋友以及解決與人相處時發生的矛盾,而不是讓他們長于深宮或只聽從于老師的教導,甚至奉老師的話為圭臬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朱厚照這樣做自然讓大部分文官很為反感,因為這樣一來,他們沒辦法通過教育皇子的機會達到影響未來朝局的目的。

  不過,這些文官們也不敢明著反對朱厚照,畢竟朱厚照是皇帝,擁有帝國最高決策權。

  因而,這些文官便只諫言皇帝朱厚照當先確立太子,且言明自己要求皇帝確立太子也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著想,畢竟太子這個位置不確定,就會讓朝臣們陷入黨爭,造成朝政不穩。

  朱厚照知道太子如果不立的確可能引發黨爭,歷史上滿清王朝之九龍奪嫡就是個例子,而萬歷久不立太子造成國朝內耗嚴重也是個例子甚至催生出東林黨,但太子一早確立也不好,太子黨一出現也會讓很多官員只知道巴結太子并跟著太子一起貪贓枉法。

  但朱厚照現在寧愿不立太子,也不愿意去為將來廢一個不合格太子而大費周章,未來由誰來統治帝國的億萬百姓,這個不應該是儒家禮教說了算,也不應是自己說了算,而是億萬百姓們自己說了算。

  可是,如何讓百姓們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帝國元首,朱厚照還不知道,但他不著急,他要先培養許多合格的帝國統治者來并培養許多有自己思維的百姓來,只有那樣,百姓們才會知道該如何去選。

無線電子書    正德大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