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章、豬隊友

  進入改革狀態的毛熊同樣也不安分,歐洲大陸沒有他們擴張的機會,就跑到了遠東地區搞事情。

  先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落井下石,從清王朝手中割讓了大片領土,接著又把目光投向了日本。

  1861年,俄國軍艦闖進了對馬島(長崎縣的一座島嶼),企圖強占這里作為入侵日本的橋頭堡。

  四分五裂的日本,自然是沒有能力抵御俄國人的入侵。幕府向列強求助,希望借助其它列強的實力,打消俄國人對他們的野心。

  為了限制俄國人擴張在遠東地區擴張,英、法、荷等國紛紛表示支持日本政府,英國人還派出了軍艦和俄國人對持。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改變的話,迫于英國人的壓力,俄國人就該退縮了。

  偏偏這個時候奧地利遠洋艦隊進入了東亞地區,不甘心失敗的俄國人以奧地利求助。

  奧地利駐日公使將消息傳遞給了遠洋艦隊,遠洋艦隊司令官阿雷斯特頭疼了,政治上的問題太令他為難了。

  按照俄奧同盟條約規定,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兩國有義務互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個力所能及的度不好把握了,大殖民時代一切都靠實力說話,在遠東地區目前實力最強的就是奧地利遠洋艦隊。

  在遠洋艦隊抵達前,遠東地區都只有風帆戰艦。鐵甲艦是只聞其名,不見其蹤,很多人還以為是謠傳。

  奧地利遠洋艦隊的到來,無疑是開起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次全球訪問,奧地利狠狠的刷了一次存在感。讓世界各國明白,歐洲還有一個頂尖列強——奧地利。

  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關系,滿清政府的恐洋癥更加嚴重了。即便是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訪問,還是有很多人睡不著覺。

  表明了來意過后,奧地利遠洋艦隊輕松的獲得了補給,沿途的官員就像是送瘟神一樣,生怕惹出了麻煩。

  遠洋艦隊這次出來不是惹事的,通常只是在港口晃悠一圈,補給一下物資就前往下一站。

  現在艦隊就停靠在大沽口外,負責外交事務的使臣胡梅爾,還在京城進行日常外交訪問。因為通信不便這個麻煩的問題,就落到了司令官阿雷斯特頭上。

  艦隊參謀長錢德勒提議道:“司令官閣下,涉及到了外交問題,不如讓駐日公使自行決定吧!

  反正我們還要訪問日本,有什么問題到時候再說。就算是英俄兩國真的起來了,我們也可以過去調停。

  現在圣彼得堡政府正忙著改革,沙皇政府是不會和英國人全面開戰的,就算是發生了小沖突,也在控制范圍之內。”

  參謀長錢德勒的政治敏感度顯然更高一些,英俄沖突不等于英奧沖突。這次奧地利沒有在遠東地區擴張勢力范圍,雙方沒有利益矛盾,自然就沖突不起來。

  口頭上的外交支持俄國人,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在使臣不在的情況下,把主導權交給駐日公使是符合規定的。

  司令官阿雷斯特揉了揉額頭說道:“好吧,外交上的問題還是讓外交部的人去處理吧!”

  能擔任奧地利遠洋艦隊司令官,阿雷斯特自然不會是傻子。政治眼光不靈光,那是他從不參合政治。

  歐洲的事情他還關心一點兒,遠東地區就超出范圍了。如果不是親自過來走一趟,在他的潛意識里遠東各國和非洲土著王國沒有任何區別。

  對政治的漠不關心,也是他平步青云的一個重要因素。反而是政治天賦牛叉的軍官,一個個都混得不咋地。

  軍人不得參合政治,這是奧地利的規矩。想要從政,先從部隊退役再說。

  和大部分皇帝一樣,弗朗茨也希望軍人單純一點兒,想多了就容易出問題。

  經過了數年的苦戰,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過后,1860年10月中旬英軍攻克了德里,俘虜了莫臥爾皇帝。

  印度起義軍名義上的領袖不復存在,起義軍聯合的紐帶被切斷了,陷入了各自為戰狀態。

  緊接著,英軍又先后攻克了勒克瑙、卡爾彼、瓜略爾等地區,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轉為游擊隊活動。

  擅長政治斗爭的英國人,趁機發布了《致印度王公、首領和人民書》,拉攏當地的土邦王公、地主、宗教團體。

  見大勢已去,這些土邦王公地主和宗教團體紛紛倒戈,起義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狀態。

  到了1861年3月份的時候,這場聲勢浩大的印度大起義被撲滅了下去。大英帝國終于騰出了手來,繼續執行他們的全球戰略。

  英國人騰出手了,對想要干預美國內戰的弗朗茨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美國,經過了英法奧西四國的外交努力,加入南方同盟的聯邦州增加到了十四個,南北雙方實力差距縮小了。

  北方諸州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很多聯邦州實際上已經做好了妥協的準備,畢竟英法奧西四國都是支持南方政府獨立的。

  在很多人看來采用武力統一,很容易引來了各國的聯合干預,搞不好又要重現火燒白宮的尷尬局面。

  這個時期,美國軍隊中大部分軍官都是南方種植園主出身。資本家們沒有扛槍打仗的習慣,軍隊的主導權一直在南方種植園主手中。

  南方政府宣布獨立后,美國陸軍就散了大半,軍官變得尤為缺乏。

  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林肯總統就算是想要用武力解決南方同盟,短時間內他也沒有足夠的軍官可用。

  只要拖下去,造成了南北分裂的既定事實。無論北方政府承認與否,最后他們都無能為力了。

  這個時候南方政府干了一件蠢事,引爆了戰爭。

  1861年4月12日,自我膨脹的南方政府出兵進攻薩特姆要塞,準備用武力逼迫北方政府承認南方同盟獨立。

  南方政府先動手了,這一舉動無疑是刺激到了北方各州民眾的神經。資本家們立即操縱輿論,北方政府被包裝成為了受害者。

  林肯苦苦等待的機會來了,戰爭爆發后立即下達征招令。

  原本抵制武力解決南方問題的各州,這一刻都站在了北方政府身后,支持聯邦政府平叛。

  本來已經被各國聯手說服,在內戰中保持中立的幾個北方州,現在受輿論的影響,立場再次動搖了起來。

  收到了消息過后,英法奧西四國公使都在痛罵豬隊友。

  按照事先預訂的計劃,南方政府宣布獨立,利用美國民眾反對內戰的心里,在各國的干預下造成既定事實。

  現在,這些外交努力大都付諸流水。除了多忽悠了三個畜牧州參與南方同盟外,好不容易才說服中立的北方州,又被卷入了進來。

  奧地利駐美公使德魯克臉色難看的說:“事已至此,再說這些也于事無補,我們還是考慮接下來該怎么辦吧!”

  法國駐美公使亞爾弗里得冷笑道:“還能怎么辦,既然這幫沒有信譽的美國佬想打,那就讓他們打個痛快。

  等他們打到精疲力盡的時候,我們再出來收拾殘局。只要我們保持一致,那怕是分出了勝負,也可以把局勢逆轉過來。”

  顯然,亞爾弗里得對南方政府已經非常不滿了。發動戰爭這么大的事情,居然沒有和各國商議。

  要知道,現在南方政府的局面還是四國一起出力,才撐起來的。這才剛剛取得了優勢,南方政府就飄了。

  美國人打不打,實際上大家不在乎。可是關系到了大家的政績就不一樣了,現在戰爭爆發局勢失控,未來想要干預就只能依靠武力了。

  武力分裂美國和政治手段分裂美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要是靠政治手腕分裂美國,那么在坐的這四位就創造了外交史上的奇跡,憑借這一功勞,就算是混成外交大臣也不奇怪。

  別的國家政治穩定,一個蘿卜一個坑,想要成為外交大臣還有困難。可是法國不一樣,最多也就排上幾年隊,就輪到他了。

  這還是拿破侖三世時代,政治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要是在共和國時期,一年之內換七八次人都沒啥好奇怪的。

  英國駐美公使馬克奧立弗搖了搖頭說:“逆轉局勢哪里有那么容易。最好還是南北雙方打個兩敗俱傷,最后由我們出面調停。

  只是這個度不好把握,萬一玩兒崩了,讓一方贏得了戰爭,我們再想要干預要付出的代價就大了。”

  西班牙駐美公使弗朗西斯科報怨道:“都怪杰斐遜戴維斯那蠢貨,滿腦子都是打打殺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做政治!”

“他要是不蠢,我們還支持他干嘛?扶植一個蠢貨主導南方同盟,總比支持一個梟雄要好。”奧地利駐美大使德魯克安慰道  毫無疑問,大種植園主杰斐遜戴維斯能夠成為南方同盟的總統,也少不了四國的支持。

  杰斐遜戴維斯能夠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顯然也不是什么簡單貨色。他參加過美墨戰爭,擔任過戰爭部長(國防部的前身)。

  戰爭時期,自然要選一位精通軍事的國家領導人了。至于其它方面的能力,欠缺一點兒也無妨。況且,能夠擔任戰爭部長就足以證明他的政治才能不低。

  法國公使亞爾弗里得提議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們先支持南方這幫蠢貨。反正他們的實力有限,就算是明天攻克了華盛頓,也沒有統一美國能力。

  到時候,我們再支持北方政府打回來。反反復復來幾次,盡可能的消耗他們的國力,免得成為了禍害。”

  英國公使馬克奧立弗想了想說:“南方政府既然敢擺我們一道,怎么也要給他們一個教訓。不如現在我們一起宣布中立,呼吁兩國和平解決爭端。”

  支持的方式有很多種,力度最大的自然是直接下場。顯然,南方政府干的蠢事,令大家非常的不滿,直接拉偏架不可能發生了。

  宣布中立,無疑是在警告南方政府,不要玩火。

  呼吁兩國和平解決爭端,換個理解方式,也可以看成是在為武裝干涉制造借口。

  等到大家準備干涉的時候,潛臺詞就變成了:誰要是拒絕和平解決南北問題,那么四國就要用武力讓他們同意。

無線電子書    神圣羅馬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