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奧地利人這是吃定我們不敢…”
話到了嘴邊,尼古拉二世又咽了回去。沒有辦法,現在的沙皇政府是真的不敢撕毀盟約。
有盟約在還有約束,維也納政府最多暗地里搞小動作,明面上不會針對俄羅斯帝國。
一旦沒有了盟約,那就不僅僅只是限制戰略物資供應,而是正大光明的支持獨立運動。
“肢解俄羅斯帝國”,這是歐洲政治家們共同的夢想,維也納自然也不會例外。
本來國內的叛軍就夠麻煩了,要是再有世界霸主站臺,接下來的局勢就更加難以收拾了。
尼古拉二世的戰略眼光不咋地,可是對政治游戲規則還是嫻熟于心,知道怎么利用規則對俄羅斯帝國最有利。
“罷了,既然奧地利人推脫,這些涉外實務暫且擱置。等我們緩過這口氣,再找機會和他們清算。
作為盟友,我們向他們求援,維也納政府總不至于沒有表示吧?”
不忍不行,毛熊雖然習慣了“莽”,并不等于他們就不會“隱忍”。
眼下暗算俄羅斯的國家這么多,明顯是沙皇政府犯了眾怒,縱使維也納政府愿意支持他們,實際上也干不了什么。
對維也納政府來說,俄國是盟友歐洲各國同樣是盟友,既然是發生在盟友間的內斗,那就只能和稀泥了。
尼古拉二世也沒有幻想著維也納政府能夠拿各國怎么樣,主要是希望各國解除物資“禁運”。
現在沒有達成目的,那就退而求其次,直接向維也納政府尋求幫助好了。
盟友之間有幫助義務,雖然請神羅出兵鎮壓叛亂有點兒丟臉,可是和盡快穩定局勢相比,面子真的不算什么。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維也納政府同意向我們提供三萬條步槍、一千挺機槍、五百門火炮、一百輛坦克的武器援助。
至于出兵鎮壓叛亂的要求,則被他們以:不干涉盟友內政為由給拒絕了。
不過他們承諾,會保障印度前線我軍的后勤供應。等世界大戰一結束,立即就恢復物資出口。”
武器援助不少,唯獨漏了彈藥。光有武器裝備,沒有足夠的彈藥,到了士兵手中那就是燒火棍。
如果再無良一點兒,將交付時間延長那么一點點,或者是在交付地點上做文章,恐怕連燒火棍都拿不到。
比如說:提供給印度前線的俄軍。
“不干涉內政”,聽起來似乎不錯,體現了維也納政府尊重盟友主權。問題是既然不干涉內政,那還提供武器裝備干嘛?
最坑的還是作為中央政府,維也納政府居然沒有管好下面的小弟。這次支持波蘭獨立運動的主力,就是普魯士王國。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普魯士第一次干這種事了。自從普魯士回到神圣羅馬帝國之后,就變得有恃無恐起來。
從最初暗中和波蘭獨立組織來往,發展到了后期,更是正大光明的收留“普波聯合王國余孽”。
現在的波蘭叛軍,中上層軍官全部的都在普魯士軍中服過役,基層軍官也有過半出身普魯士軍隊。
現在的華沙混戰,與其說是波蘭人在鬧獨立,還不如說是普俄戰爭的延續。
這背后要是沒有維也納政府的默許,普魯士王國憑什么敢玩這么大?
如果說普波有歷史淵源,柏林支持波蘭獨立運動也勉強說得過去;可是支持立陶宛獨立運動,又算什么事?
出錢、出人、出力,這些都是有成本的。不是大家看不起普魯士王國,以柏林政府的家底,真玩不起這樣的大手筆。
搞事情的不光是普魯士王國,還有支持芬蘭獨立運動的瑞典、支持保加利亞獨立運動的希臘、支持烏克蘭獨立運動的…
一樁樁一件件,背后無不指向維也納政府。以目前的國際局勢,能夠策動各國一起對俄羅斯帝國下黑手的除了神圣羅馬帝國,再也找不到第二家了。
明知道幕后黑手是誰,尼古拉二世還向維也納政府求援,本質上就在釋放一個政治信號:我們玩不起了,承認你是世界老大,別再折騰小弟了。
怎奈政治不是游戲,低頭認輸也不等于結束。維也納政府給出的回應,并不能沙皇政府滿意。
這次世界大戰可是最后一次瓜分世界,除非是神圣羅馬帝國墜落,要不然再也別想第二次了。
等世界大戰結束,才恢復對俄戰略物資出口,差不多就是明說:這次瓜分世界和俄羅斯帝國沒關系了。
對沙皇政府來說,這無疑是一場災難。為了這次世界大戰,俄羅斯帝國也是下了血本的。
即便是爆發內戰,也沒有抽回前線的俄軍。當然,想要抽回前線的部隊,也撤不回來。
不管怎么說,總有上百萬俄軍在這場戰爭浴血奮戰,為這場世界大戰做出了杰出貢獻。
可是分贓不光要看貢獻,同樣也要看實力。內戰中的俄羅斯帝國,自然沒有能力同各國爭奪戰利品。
最終能夠分得多少好處,全看維也納政府的節操。不用想也知道,就算是能夠分到一份戰利品,恐怕也只是一些殘羹冷炙。
偏偏尼古拉二世現在還不能拒絕,否則俄羅斯帝國接下來的日子,還會更加痛苦。
戰利品一共就那么多,分得人少了,每家分到的就會多一份。尤其是少了俄羅斯帝國這個巨無霸,對各國來說更是利好。
維也納政府已經明確表示放棄印度了,現在就剩歐洲各國自己爭斗。只要踢出了俄國人,大家都能夠吃飽。
往日里大家絕對不敢得罪俄羅斯帝國,但是現在涉及的利益太大,大到足以令各國為之瘋狂。
加上維也納政府若有若無的暗示,更是刺激了各國的野心。沙皇政府現在要是不答應,大家就敢獵熊。
政治上的交鋒,終歸還是要靠實力來確定。
由于俄軍主力被拖在了前線,用于鎮壓國內叛亂的軍隊都是新編部隊,烏合之眾對上烏合之眾,雙方也算是棋逢對手,平叛戰斗自然不順利。
印度戰場的俄軍還好,跟著盟軍一起作戰,有維也納政府兜底餓不著。
遠東地區的俄軍就慘了。伴隨著法國勞工在西伯利亞發動叛亂,沙皇政府囤積在沿途的物資,全部成為了叛軍的資糧。
喪失了國內的物資支持,遠東地區的俄軍僅僅只能靠走私獲得補給。
盡管遠東地區的走私商人很給力,可是遠東帝國本身就是一個農業國。
糧食、布匹、帳篷、棉衣之類的基礎物資,只要有錢都可以買到,藥品、武器彈藥、飛機零配件等特殊物資就麻煩了。
尤其是各國對俄實施封鎖政策之后,大軍火商紛紛銷聲匿跡,直接斷了俄軍通過走私大量獲得武器彈藥的路。
子彈打一發少一發,俄軍不得不省著點用;飛機、飛艇更慘,這年頭的戰機零配件壽命都很短,通常飛上幾次就要更換。
因為缺乏足夠的零配件儲備,遠東地區俄國空軍被迫減少出勤次數,苦苦堅持一段時間之后,最終還是趴在了地上。
即便是俄軍依舊英勇,但是受后勤限制,血肉之軀終歸還是難當機槍大炮。
在付出八萬傷亡的慘痛代價之后,1905年10月我24日,日軍攻克海參崴。近五萬俄國守軍在彈盡之后,被迫放下武器投降。
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旅…要塞就已經淪陷。盡管日軍付出了慘痛代價,但是 遠東地區的局勢也徹底被逆轉。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沙皇政府在遠東地區,先后損失總兵力高達五十余萬,現在殘余的俄軍已然不足二十萬。
縱使西伯利亞鐵路立即恢復暢通,損失大量兵力、喪失眾多戰略要地的俄軍,現在同樣是回天乏術。
日俄戰爭勝利了,日本政府眾人仍然神色凝重。
在過去的日子里,只想著重創遠東地區的俄軍,完成同維也納政府的約定,根本就沒有在意過士兵傷亡。
現在大戰落幕,清點損失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驚人的傷亡數字嚇了一大跳。
作為戰爭的勝利者,日本的傷亡反而比俄軍還要大上幾分,陣亡士兵高達38萬、傷76萬。
(備注:受傷人員恢復后可以再次參戰,存在重復計算)
沒有辦法,誰讓他們是進攻的一方呢?
雖然到了后期,俄軍缺乏武器彈藥,可是人家不缺糧食啊!拖延時間沒有意義,只能采取強攻。
悲劇的是馬六甲海戰之后,日本同歐洲的貿易線直接被中斷了,武器彈藥全靠本土生產。
普通的槍炮還能勉強供應,尖端的飛機、坦克,就成為了消耗品。
由于缺乏足夠的重火力,很多時候日軍只能拿人命填。偏偏現在武士道精神橫行,軍中的主流就是拼命,打起仗來一上頭就不用腦子。
打仗的時候固然勇猛,可是付出的代價也驚人。打的時候大家沒有注意,等最后盤點的時候,就由不得眾人不動容了。
僅憑紙面上的傷亡數字,眾人就可以確定日本帝國這次輸得很慘。擊敗了俄國人不假,可和付出的代價相比卻是得不償失。
海軍廢了、陸軍殘了,國庫里面能夠餓死老鼠,舉國上下盡是“白帆”,最終的收獲卻是冰冷的三個字——“戰敗國”。
完成了約定,不等于事情就了解了。想要結束戰爭,日本還需要付出更多。
何況,同維也納政府的約定,僅僅只是通過暗示進行的,并沒有同他們簽訂任何書面文件,甚至連具體承諾都沒有一個。
最終的結局如何,全看維也納政府的節操。如果不是日俄結成了死仇,沒有半分緩和的余地,日本政府根本就不可能干。
饒是老成持重的伊藤博文,此刻也沒有了往日里的鎮定。縱使見管了大風大浪,也沒有見過這種可能傾覆日本的滔天巨浪。
問題的關鍵在于“損失慘重”,眼下的日本帝國正處于最虛弱的時間,沒有談待遇的本錢。
現在伊藤博文可不敢賭敵人不會勞師遠征,因為要對付現在的日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遠征。
只要派軍艦將海岸線一鎖,作為島國的日本,馬上就會陷入困境。
“諸君放寬心,隔壁的遠東帝國有句古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現在就非常適合形容我們。
大洋聯盟崩潰,作為戰爭中的失敗者,帝國勢必要為此付出慘痛代價。要不然戰勝國心里會不舒服,現在帝國已經付出了。
大陸聯盟也不是鐵板一塊,歐洲各國聯合打壓俄國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我們恰好干了他們想干,又不方便直接動手的事情。各國感謝我們都來不及,又怎么會故意刁難呢?”
伊藤博文強作鎮定的解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