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放松了對法蘭西的物資限制,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拿破侖四世卻絲毫也高興不起來。
沒有辦法,各國政治立場的轉變,同樣也意味著歐洲世界不看好法蘭西能夠贏得這場戰爭。
這年頭世界的中心就在歐洲,歐洲世界的觀點將直接影響世界各國的判斷。
最近一段時間,法蘭西外交部在海外努力拉攏盟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尤其是在英國人加入后,更是如虎添翼。
如果沒有這個壞消息,哥倫比亞、智利、阿根廷、墨西哥、日本都有可能成為反奧同盟中的一員。
現在一切都不可能了,政客們都不是傻子,讓他們順勢而為投機一把還行,要他們逆流而上和法蘭西并肩作戰,那就不用想了。
打開地圖就知道,埃及對這場戰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落入了奧地利手中,反法同盟就立于了不敗之地。
眼瞅著法蘭西在戰略上陷入了被動,這個時候巴黎政府許諾再多的利益,墻頭草們也不可能為他們火中取粟。
強忍著怒氣,拿破侖四世質問道:“埃及地區怎么這么快就淪陷了?
要知道前不久我們剛進行了增兵。23個步兵師加上埃及地區的部隊,總兵力高達八十余萬,難道我們的軍隊都是酒廊飯袋么?”
謠言也不是隨便放的,維也納政府敢拿占領埃及忽悠人,那也是有資本的。
就在一周前,法軍喪失了埃及地區的出海口,埃及地區的法軍同法蘭西本土的聯系,前線發生了什么誰也不知道。
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法蘭西剛剛對前線進行了增兵,就丟失了出海口,這分明就是奧地利人在故意誘敵。
既然是在誘敵,那自然是有必勝的把握了。埃及地區這么快淪陷,也就說得過去了。
外界可以這樣腦補,拿破侖四世可忍不了。不僅丟了埃及,還額外賠上三十余萬正規軍,簡直就是虧到姥姥家了。
要是早知道如此,還不如抽回法屬埃及的部隊,在歐洲大陸和反法同盟死磕算了,起碼還能增加一些勝算。
面對即將暴走的皇帝,同樣懵逼的陸軍大臣路斯基尼亞無奈的解釋道:“陛下,埃及地區具體發生了什么,現在誰也不知道。沒準,這只是奧地利人放出的假消息。
加上我們派出援兵,埃及地區光正規軍就超過五十萬,雅各布總督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就算是無法擊敗敵人,也不可能這么快就全軍覆沒。
在港口淪陷前,我們最后一次和埃及地區聯系,雅各布總督還保證過至少能夠堅持半年。”
堅持半年,自然是有前提條件的。戰爭打的就是物資,在后勤充足的情況下,五十萬法國正規軍加上三十萬炮灰部隊,當然有一戰之力。
可是計劃沒有變化快,法軍重兵守衛的港口先一步淪陷了,法屬埃及的部隊直接變成了孤軍。
據海軍傳來的情報,他們同時遭到了奧軍海空兩軍的襲擊,損失慘重后被迫選擇了撤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這就是喪失了制空權的悲劇,地中海又不大,從利比亞起飛奧地利空軍可以監控法國海軍的一舉一動,法國人卻無法鎖定奧地利海軍的調動。
在這個沒有無線電報的年代,就算是間諜搜集到了情報,也沒有辦法及時傳回去。
信息不對等,法國海軍在一系列的行動中,不得不采用保守狀態。主力艦隊根本就不敢分兵,生怕被奧地利海軍給埋伏了。
駐扎在埃及地區的只是一支分艦隊,規模非常的有限,突然遭到奧地利海空一起襲擊,自然是招架不住。
沒有全軍覆沒,就足以證明法蘭西海軍將領還是靠譜的。至于港口的安全,實在是太為難人了。
沒有了海軍的火力的支持,又遭到了奧軍的海陸空聯合打擊,法蘭西在埃及的港口淪陷也成為了必然。
聽了這個解釋,拿破侖四世神色稍緩:“你的意思是奧地利人在造謠,不過這對他們有什么好處?僅僅只是為了震懾那幫墻頭草么?
實質上我們都清楚,拉攏盟友進攻奧地利的海外殖民地,只是為了擺脫政治上孤立無援的被動局面,并不能真正影響到這場戰爭。
對奧地利來說,贏得了這場戰爭,就算是海外的殖民地全部都丟了,戰后也會全部回到他們手中。
現在釋放這個謠言,固然是保住了海外殖民地,同樣也將他們推到了歐洲各國的對立面。尤其是英俄兩國,絕對不愿意看到他們繼續壯大下去。”
釋放這種謠言對奧地利得不償失,這是拿破侖四世基于現在的國際局勢,得出來的結論,也是國際社會愿意相信謠言的原因。
外交大臣卡雷爾·卡德萊茨:“陛下,這或許是奧地利人在為戰后國際局勢做打算了。
畢竟我們的戰略一旦成功,奧地利在海外就會增加一大波敵人。牽扯到了這么多國家,要是全部打上門去報復,勢必要花費大代價;不進行報復又不行,這關系到國家的尊嚴。
如果是如此的話,那么我們就要小心了。敵人可能擁有了贏得戰爭的把握,才會這么干。
駐俄使館傳來消息,最近一段時間里俄奧兩國正在頻繁進行接觸。我們都知道俄奧關系非常密切,奧地利在俄羅斯帝國的影響力非常大。
那幫東歐蠻子的腦袋又比較簡單,很多時候做事都不經過大腦。如果讓奧地利拉攏了俄國人,那么后面的戰爭就難打了。”
鄙視鏈一直都是存在的,長期以來歐洲大陸都是西歐發達東歐落后,最東歐的俄國人自然成為了大家鄙視的對象。
毫無疑問,卡雷爾·卡德萊茨就深受這一觀念影響,對沙皇政府一直都抱有偏見。
戰略也罷、利益也罷,只要人傻就通通不是問題。
按照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則,作為鄰居的俄奧兩國應該是水火不容,現實卻恰恰相反,俄奧關系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以至于歐洲的國際關系研究專家們都被帶偏了,甚至有很人公然提出:只要政客們能夠保持克制,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解決所有矛盾。
坦率的說,這一觀點并非沒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沒有英國人這個攪屎棍,本位面的歐洲大陸還真有可能靠政治手段解決爭端。
要知道在二十年前,法奧還是盟友的。兩國的矛盾沖突開始升級,還是英國人加入同盟后。
由于對沙皇政府沒有信心,擔心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法蘭西政府無奈的做出了速戰速決的決定,強令前線發起進攻,歐陸戰爭再次被推向了高潮。
倫敦,自從法屬埃及的消息傳來后,格萊斯頓首相就開始失眠了。
連成一片的奧地利實在是太恐怖,這個龐然大物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不列顛的戰略安全。
從這一天開始,不列顛的海上霸權對奧地利喪失了制衡作用,萬一哪天兩國翻了臉,不列顛還必須要到陸地上和奧地利死磕。
沒有辦法,蘇伊士運河已經落入奧地利手中,好望角就成為了不列顛連接印度的唯一樞紐,成為了軍事上的必守之地。
丟了這里,也意味著丟了印度。至于繞路過去,理論上可行的,實際上根本就不具備可操作性。
繞路說起來簡單,真要是繞路幾萬里,不僅增加了海上航行時間、風險和成本,同時也削弱了英國政府對印度的控制。
要是俄國人再次南下,英國政府可沒有辦法保證,能夠及時將援兵和戰略物資送過去。
會議室內,格萊斯頓首相臉上風云密布,嚴肅的說道:“諸位,我們所擔心的最糟糕局面還是出現了。
法屬埃及淪陷,我們對奧地利的所有限制手段,都喪失了作用。眼下我們不僅要想辦法拉法國人一把,還要考慮如何保障好望角的安全。”
危機意識也好,被害妄想癥也罷。理論上來說,只要俄奧兩國達成交易,奧地利就對好望角下手的可能。
就連交易內容,在場的眾人腦補完成了。俄軍出兵歐洲大陸幫忙對付法國人,換取奧地利出兵占領好望角,切斷不列顛同印度的聯系。
一家拿下歐陸霸權和非洲霸權,一家獲得英屬印度,兩國再聯手瓜分世界。從利益上來看,俄奧兩國都是血賺。
外交大臣喬治:“外交部已經開始行動了,我們會想辦法破壞俄奧兩國進一步靠攏。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除非法國人能夠在歐陸戰爭中重創奧地利,要不然從今往后好望角都不在安全。
戰場上的事情說不準,單純從紙面上的實力來看,我不認為法國人有贏得戰爭的可能。
就算是我們全力支持法國人,他們也沒有重創奧地利的實力。要知道現在的奧地利帝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強國,還是一個坐擁三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億人口的巨無霸。
如果再加上反法同盟中的其他國家,就算是我們和法國人加起來,都很難占到優勢。
在這種背景下,要么我們親自下場參戰;要么就是逼法國人拼命,利用他們消耗奧地利的實力。
這么做的好處非常明顯,法奧兩國的實力都被削弱了,無論誰勝誰負,戰后都沒有獨霸歐陸的實力。”
這個選擇題很好做,不列顛剛剛和俄國人pk了一場,在阿富汗戰場上損失了二十余萬本土部隊,根本就沒有能力繼續和奧地利來一場友誼賽。
自己不想拼命,那就只能讓盟友上了。法蘭西也是一個大國,要是竭盡了全力,也夠奧地利喝一壺的了。
一旦奧地利的實力受到重創,那就是俄奧兩國分道揚鑣的時候。畢竟歐陸霸主只能有一個,爭不贏的時候是沒辦法,才被迫放棄的;一旦出現了新的機會,誰也不會放手。
殖民大臣普里姆羅斯附和道:“爵士的提議不錯,我非常的贊同。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要增兵好望角,不給奧地利人有機可趁。
最好將從阿富汗戰場撤下來的部隊,派到好望角地區駐防,打消奧地利人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