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章、債務延期

  柏林王宮,腓特烈三世只感到壓力山大。受戰爭的影響,經濟危機爆發后,普魯士王國早早的陷入了大蕭條中。

  柏林政府能夠支撐到現在,那都是靠掀翻桌子,抄家獲得了一筆資金。

  掀翻桌子也是代價的,盡管腓特烈三世采取了果斷措施,及時恢復了生產,但政府的財政收入還是大受影響。

  如果只是如此,那也沒什么,過些日子總能夠恢復的。

  偏偏屋漏遭逢連夜雨,剛剛把工廠分配下去,大家正準備擼起袖子干的時候,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來了。

  大量的產品堆積如山,卻又銷售不出去。拿到工廠的官兵們,當然要找政府解決問題了。

  沒有足夠的市場,腓特烈三世也變不出市場來。全歐洲都產能過剩,英奧兩個大流氓又肆無忌憚玩傾銷。

  搞得現在國際上工商業制品價格比普魯士企業的生產成本都低。不僅是價格上沒法比,質量上普魯士的產品差得遠。

  柏林政府和英國債主有協議,理論上來說他們可以用工商業制品抵債的,遺憾的是定價權在英國人手中。

  比如說現在,英國人就參照國際市場上的批發價格打個七折,再綜合質量評估扣款后,就是最終的定價。

  按英國人的定價,大部分商品的價格,還不到生產成本的一半。

  “賣”是血虧,這筆損失還不能讓生產者承擔,要不然全國的工廠有一家算一家,全部都要破產。

  這是柏林政府萬萬不能接受的,現在這幫工廠主都是普魯士王國的基石。

  好不容易才用經濟利益收買,令容克貴族接受了裁軍,現在馬上就砸了他們的飯碗,那是死政府的。

  歐洲革命浪潮這么洶涌,普魯士王國能夠保持穩定,就是因為保住了就業。

  工廠都是工人自己的,自然不存在失業。為了安撫人心,柏林政府可是向大家保證,成本價兜底的。

  在經濟運轉正常的時候,這個承諾自然沒有問題。企業是要賺錢的,沒有誰會故意生產一堆滯銷的產品,丟給政府找麻煩。

  現在不一樣了,經濟危機爆發,市場糟糕的是一塌糊涂,企業根本就賺不到錢。

  按照約定,現在大家的產品賣不出去了,柏林政府就有義務,用成本價幫他們處理掉。

  普魯士沒有殖民地,想要進行商品傾銷,就必須要和歐洲各國競爭。

  單純從經濟角度上來看,英國人的定價是合理的。普魯士的工商業制品確實沒有競爭力,只能玩兒價格戰。

  歐洲大陸就不要指望了,受經濟危機影響,大部分歐洲民眾都很窮,除非是剛需類商品,要不然很難找到市場。

  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時候的剛需商品就是糧食,很遺憾這玩意兒普魯士自己都不夠吃,出口是不存在的。

  這些質量不好的工商業制品,只能往海外傾銷。毫無疑問,普魯士不具備進行全球傾銷的能力,大部分海外市場他們都進不去。

  擁有較為完善的商業網絡,有能力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進行傾銷的國家,一共就那么幾個。

  分別是英、奧、法、西、荷、葡,這六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殖民帝國。

  其中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均以沒落,商業網絡還在,殖民地卻沒有多少,無力消化普魯士的工業產能。

  法蘭西的殖民地不少,市場卻不大,國內的資本家就不夠瓜分,自然不可能放普魯士商品進入。

  奧地利的殖民地開發不錯,市場相對完善,可惜奧地利本身的工業產能就很龐大,沒有多余的市場。

  況且,就算是放普魯士商品進去,面對奧地利商品的競爭,他們也賣不出去。

  英國人的殖民地最多,市場相對充足,內部競爭也不是那么激烈,可以說是普魯士的唯一選擇。

  這種背景下,英國人自然要壓價了。一面出口工業原材料給普魯士,一面接受普魯士的工商業制品抵債,看似在給柏林政府幫忙,實在是普魯士在替他們白打工。

  不僅僅只是白打工,現在英國人又更進一步,要讓普魯士王國賠本打工。

  腓特烈三世現在的心情就如同:幸幸苦苦打了一年工,年底算賬一分錢未賺,還倒欠一屁股債。

  偏偏他還不能拒絕,要不然失了業,房貸、信用卡、~~唄一起壓上來,那簡直就是…

  日子總是要過的,“血虧”總比“血本無歸”的好。被壓價也只能認了,柏林政府不得不硬著頭皮承擔這筆損失。

  腓特烈三世期待的問:“情況怎么樣,英國人同意債務延期了么?”

  沒有辦法,普魯士王國資源匱乏,必須要進口工業原材料,馬克大家是不認的,這就必須要消耗外匯。

  和英國人達成的實物抵償協議,并不是說把商品丟給債主就行了,柏林政府還沒有那么霸氣。

  普魯士的債主大都是銀行、金融機構,這些人都是玩兒金融的,對國際商品貿易沒興趣。

  真實情況是普魯士把工商業產品賣給英國資本家換取的外匯,在扣除成本后,剩下的錢都拿去還債。

  “協議”的作用是英國政府同樣放普魯士商品進來。要不然在自由貿易體系下,普魯士商品的銷售范圍僅限于英國本土,不用想也知道,那根本就賣不動。

  現在遭遇價格暴跌,商品的銷售價格,還不夠工業原材料的成本,做了賠本的買賣,柏林政府自然沒“外匯”還債了。

  外交大臣弗德曼的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我們已經想盡了辦法,甚至還獲得了倫敦政府的支持,最后協商還是失敗了。

  這次經濟危機對英國的影響,比我們預想中還要大,銀行現在也缺錢。

  我們的債主之一,加里特銀行就因為資金鏈斷裂,在談判途中破產了。”

  債主們也缺錢,這就麻煩大了。尤其是加里特銀行這種,自己都因為資金鏈斷裂破產,更加不可能同意債務延期。

  腓特烈三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向財政大臣問道:“現在我們有多少外匯,在正常支付債務的情況下,還能夠支撐多久?”

  財政大臣奧維茨皺著眉頭回答道:“情況非常的糟糕,現在我們的全部外匯加起來大約價值765.6萬英鎊,包括354萬英鎊、568萬神盾、800萬法郎…

  理論上來說,如果不進行其它開銷,只用來支付債務,最多能夠支撐七個月時間。

  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要進口工業原材料、機械設備、農產品,以滿足國內的生產、生活所需。”

  外匯是有出有進,正常情況來說,憑借工商業產品的出口,還是做到收支平衡的。

  畢竟,國內出產的工業原材料、人工成本,都不需要支付外匯,用馬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765.6萬英鎊折合黃金就是56.04噸,在這個年代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巨款,超過了不少國家的黃金儲備總量。

  如果沒有外債需要償還,對一個小國來說,這么多的外匯儲備,已經足以小日子過得很滋潤了。

  可惜沒有如果,普魯士王國有巨額的外債需要償還。這筆巨款,僅僅只夠支付七個月的債務。

  實際上還堅持不了那么久,受出口商品價格下跌影響,現在普魯士王國已經進入了貿易逆差時代。

  除非債主們肯接受馬克支付,要不然柏林政府根本就不可能按期支付債務。

  收到了柏林政府的求援電報,弗朗茨第一反應就是:鼓動普魯士人賴賬。

  這個念頭一出,就仿佛入了魔障,再也揮之不去。

  “假如柏林政府賴賬,會有什么后果?”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臉色微變:“陛下,普魯士的經濟受英國人影響嚴重,柏林政府不具備債務違約的能力。

  如果柏林政府債務違約,英國人只要對他們貿易制裁,要不了半年普魯士就會崩潰。”

  這是事實,皇家海軍把海岸線一封,普魯士王國就會陷入工業原材料匱乏、產品缺少市場的窘迫狀態。

  當然他們還可以走陸路,從鄰國繞過去,只不過這個成本足以令任何企業破產。

  費利克斯首相反駁道:“不一定吧!平常時期或許英國人會這么干,以殺雞儆猴。

  可現在不一樣,歐洲革命浪潮愈演愈烈。

  法國革命黨都占領了巴黎,普魯士王國的情況也非常糟糕,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只要英國人不準備從革命黨手中討債,就不能讓普魯士王國完蛋。

  現在柏林政府是真的沒有償還能力,債務違約是早晚的事情,倫敦政府應該也有心里準備。

  只要柏林政府不直接宣布賴賬,找一個合情合理的債務延期借口,英國政府就不會采取極端手段。

  借給柏林政府錢的是銀行、金融機構、投機客,這些利益集團在英國的影響力雖大,卻也沒有到替政府決策地步。

  英國政府不可能為了他們的利益,就置國家戰略大局于不顧。沒有政府的支持,這些人根本就奈何不了普魯士王國。

  如果歐洲局勢進一步惡化,那么柏林政府還可以和英國人談條件,謀求減免部分債務。”

  現在還不是二戰后,貴族集團正處于鼎盛狀態,財團想要控制政府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法國革命就已經很嚇人了,要是再讓普魯士革命成功,那么歐洲革命浪潮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不列顛雖然孤懸海外,革命浪潮還是沒有放過他們。

  英法兩國互相輸出,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革命蔓延下去他們也無法獨善其身。

  1882年5月1日,普魯士王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饑餓運動,無數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進口更多的糧食,解決國內的糧荒。

  反饑餓運動爆發后,柏林政府的反應非常快,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國際社會救助。

  同時以償還外債消耗了大量的外匯,沒錢購買糧食為由,向債主們提出延期支付債務的請求。

  毫無疑問,這不像在“請求”,反而更像是一份通知。

  在提出請求的同時,柏林政府已經暫停了五月份的債務支付。

  對外宣布是將五月份的償債資金,用來購買糧食,以解決國內的糧荒。

  普魯士王國的債主大都集中英法兩國,共持有柏林政府95.4的外債。

  搞定了英法這兩個大債主,就可以說搞定了全部債主,確切的說搞定英國人就行了。

  法國人現在很忙,內戰已經爆發了,一時半會兒顧不上這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

  普魯士王國真的爆發了饑荒么?

  這就要看英國人怎么想了!

  如果倫敦政府接受這個說法,那么普魯士王國就“真的”爆發了饑荒。

  如果倫敦政府不認可這個說法,那么普魯士王國就不存在饑荒。

  政治只需要權衡利弊,真相并不重要。

無線電子書    神圣羅馬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