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

  隨著經濟會議的結束,電力產業被列為奧地利未來十年新的支柱產業,與之相伴隨的還有重工業。

  時至今日,奧地利重工業的產業規模也是一個天文數字。涉及到的產業主要是:鋼鐵、冶金、煤炭、機械、化工…

  從分類上來說,電力也可以算是重工業的一種,雙方的聯系非常緊密。只不過因為剛剛起步,自身的產業規模又非常大,才單列了出來。

  支柱產業數量不可能多,既然電力和重工業變成了新的支柱產業,自然也有產業從“支柱產業”中跌落下來。

  毫無疑問,被取代的就是“鐵路”。并不是說鐵路不重要了,主要是經過了二十多年的苦干,奧地利國內的大部分鐵路已修筑完成。

  鐵路產業開始趨于飽和,這種狀態下需要的是穩健發展,已經不需要政府投入太多的資源。

  除了鐵路之外,農業發展實際上也到了極限。本土農業增長速度早就降了下來,農產品市場就這么大,糧食不是種得多就賺得多。

  現在的農業增長速度,就和人口增長速度差不多,奧地利已經占據國際農產品出口市場的百分之七十,這個份額幾乎不可能進一步增長。

  甚至要不了多久,還會受到卷土重來的俄國農產品沖擊,想要保住現在的市場份額都非常困難。

  為了保障農業的健康發展,奧地利農業已經進行了多次調整,由最初的農產品直接出口,到后來的精加工農產品出口。

  這期間還包括在倫巴第和威尼西亞地區推廣生絲種植,發展生絲產業;在巴爾干半島推廣葡萄種植,搞起了葡萄酒產業。

  這些做法,都是人為降低糧食產量,以保證糧食價格。隨著普俄戰爭爆發,國際市場上少了俄國人這個競爭對手,最近幾年日子才好過了起來。

  然而這種好日子,馬上就要結束了。沙皇政府正在和各國談判,準備以糧食沖抵之前賴掉的債務。

  這是在強賣了,要是債主們不接受,那么這些債務就永遠不還了。不用想,弗朗茨也知道亞歷山大二世的計劃會成功的。

  毛熊的債不好收,就算是打個折扣,能夠收回一部分也好過血本無歸。就是各國政府有意見,資本也會讓大家妥協的。

  現在爭議的無非是利益問題,早晚都是可以談妥的。阻擋俄國人糧食進入國際市場的外交障礙,現在已經被亞歷山大二世掃清了。

  市場就這么大,你賣的多了,別人自然就賣得少了。盡管這個年代缺糧的地方很多,可惜有購買力的只有歐洲。

  如果不是俄羅斯帝國的交通夠給力,直接拖住了他們糧食出口的后腿,國際糧價馬上就會血崩。

  對俄國人的糧食產能,弗朗茨從來都沒有懷疑過。尤其是亞歷山大二世搞得大開荒,簡直就是掀翻了桌子。

  從最近幾年,亞歷山大二世遭遇了二十多次刺殺,就可以證明他的改革有多么招人恨。

  就算是腦袋再不靈光的貴族也反應了過來。可惜大勢已成,土地已經開墾了出來,再想要退回去已經晚了。

  沙皇政府的內斗,弗朗茨沒有興趣參合。包括亞歷山大二世用糧食沖抵債務,他并不怎么看好。

  再好的政策都要看執行,國內的糧食也不是沙皇的。想要用來還債,先得把糧食收起來,并且運出來。

  帶來的財政壓力姑且不論,單單是收購糧食,這總得有人執行吧?在利益面前,誰能夠保證這些官僚不動心。

  要知道大開荒的時候,亞歷山大二世盯得那么緊,都有人克扣農民的口糧,還引發過暴動,并且還不只是一次。

  以稅收形式征糧,會發生多收了三五斗,或者是冒出一個類似于“火耗”的詞語,合法的給漂沫掉了。

  直接用錢從民眾手中買糧,官僚們同樣會上下其手。直接從農民手中低價強買,然后轉手賣給資本家牟利,最后隨便留點兒給沙皇交差就行了。

  除非沙皇政府定一個高價,比市場價更高,官僚們可以從中獲得更大利益,不然是收不到多少糧食的。

  沙皇政府的計劃無法實現,但是俄國糧食帶來的沖擊卻不會小。只要是有利可圖,資本家們還是會把糧食運出去賣的。

  弗朗茨非常懷疑,亞歷山大二世是故意的。先借著以糧抵債套路各國,讓他們開放市場。

  沙皇政府每年象征式給點兒糧食沖抵債務,然后讓資本家們把糧食運出去賣掉。

  這么做雖然看起來沙皇政府沒有獲利,實際上只要把國內滯銷的糧食賣了出去,那就是大賺。

  就算是各國知道了俄國人的計劃,他們多半也會順水推舟。對糧食進口國來說,能夠買到廉價糧總是一件好事。

  真正利益受損的只是現在糧食出口國,奧地利則是最大的受害者。政治上還沒有對立,經濟上俄奧兩國先給對上了。

  現在留給奧地利選擇的余地已經不大,要么利用交通運輸、農業技術上的優勢,直接把糧食價格打下去,讓俄國人出口糧食變得無利可圖。

  可是這么干,那就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要知道現在奧地利才是國際農產品出口市場上的霸主,每年都能夠獲得大量的利益。

  就算是打贏了價格戰,占據了更大的市場,還是會因為糧食價格的下滑,導致利潤下降,最后不但無法獲得更大的利益,反而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俄國人只是光腳的挑戰者,失敗了大不了還是原來那樣,成功了就可以獲得大量的利益。

  原時空美國人玩兒價格戰,打趴下了所有競爭對手,建立了糧食出口的霸權,那是為了實現戰略目的。

  現在奧地利可效仿不了,消耗大量財力姑且不論,關鍵現在是殖民帝國時代,英法都擁有大量的殖民地。

  本土糧食不足,還可以從殖民地彌補。依靠控制國際糧食出口,根本就嚇不到他們。

  要不然的話,弗朗茨早就搗鼓糧食出口聯盟,拉攏幾個糧食出口國家操縱國際糧食市場,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無法實現戰略目的,還要面臨眾多競爭對手的挑戰,可以說在完成資本的基本積累后,農業的重要性就降低了。

  重要性下降不等于可以放棄,實際上農業仍然是奧地利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圍繞著農業生產形成的產業鏈,占據了奧地利國民生產總值的38.6。

  雖然這個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依然無損其重要性。面對俄國人的挑戰,產業調整已經勢在必行。

  奧地利的農業產業體系已經完善,從最初級的農產品生產,到終端農產品銷售,產品附加值近乎被玩兒到了極限。

  比如說:從小麥——面粉、餅干,從水果、蔬菜——罐頭,從葡萄——葡萄酒、葡萄干,從土豆——薯條…

  這個年代都是生態農業,沒有化肥、農藥添加劑,不存在綠色食品的說法。民眾們又太窮,品牌農業也沒有多少市場。

  完整的產業鏈增加了抗風險能力,受到沖擊時候,對經濟帶來的影響也更大。

  這些產業的技術含量非常低,歐洲各國也不是完全沒有農業,自身也存在這些工業,只不過受限于原材料才不成規模。

  一旦大量的廉價原材料出現,資本家們肯定不介意擴大生產。甚至奧地利就是俄國糧食最大的買家,利益面前資本家們的節操從來都很低。

  俄奧兩國低關稅體系,固然為奧地利的工商業產品出口創造了機會,同樣也帶來了挑戰。

  面對外來的廉價糧食,這些農產品加工企業肯定會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這方面政府也不可能強迫他們,畢竟企業也是要生存的。

  時至今日,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利潤也大幅度下降,從最初的百分之三四十,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十幾。

  這還是毛利潤,純利潤還會更低。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下,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全靠走量賺錢。

  利潤相對較高的,都是零食加工企業。不過這些企業的競爭更加殘酷,幾乎所有的零食市面上的同類產品都有數十個、乃至上百個。

  單件利潤的不錯,問題是銷量不大。能夠做出品牌,賺取巨額利潤的企業根本就沒有幾家。

  現在奧地利農業產業技術已經升到了時代的頂級,成為守擂臺的存在。

  好在俄國人的農產品相對單一,無非是土豆、小麥、玉米,水果、蔬菜除非加工成罐頭,不然還沒運出去就爛掉了。

  顯然俄國的工業還沒有跟上來,這些產業發展的都不怎么樣,生產出來的產品本土都賣不動,更不用說國際市場。

  到了這一步,奧地利進行農業產業調整已經勢在必行,比如說:削減明顯會受到沖擊的農產品產量,改種其它市場上緊缺經濟作物。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奧地利那么多農民,想要讓他們改變種植習慣,也不是一句話就能夠完成的。

  因為市場信息不透明,就算是弗朗茨不能夠準確判斷,未來市場會缺什么農產品。

  都不知道市場上缺少什么,這讓政府引導農產品種植,變成了一句空話。

  除非是計劃經濟,不然的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出現農產品種植亂像。

  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今年緊缺的農產品,到了明年可能會爛在地里,也無人問津。

  農民也在根據自己的判斷,調節農產品種植方向,涉及到的人太多,根本就無法進行協調。

  弗朗茨頭疼了。

無線電子書    神圣羅馬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