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九章、漁翁現

  英法奧三國結盟的政治構想,其實早在數年前,英法奧軍備競賽過后就出現了。

  皇家海軍在軍備競賽中,沒有能夠完成兩強標準,英國政府中的有識之士,認為繼續對抗下去很可能會導致法奧聯手,不符合不列顛的利益。

  就有人提出三國結盟,企圖用盟約形式約束法奧兩國擴充軍備,同時奠定不列顛的世界霸主地位,建立以英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

  這份計劃顯然太理想化了,因為三國在利益上的沖突,構想始終是構想,無法變成現實。

  時至今日,法奧都不承認英國人是世界霸主。沒有人想要低上一頭,法奧兩國民眾也是傲氣十足的,僅僅是面子上大家都受不了。

  看歐洲報紙就知道,國際上公認的是英法奧三足鼎立。英國人海軍上有優勢、經濟上有優勢,但是在陸軍上卻差之甚遠。

  本來在海權時代,海洋霸主就是世界霸主。但是這個年代的世界中心在歐洲大陸,法奧兩國在大陸上的影響力更大。

  老大壓不住老二、老三的時代,霸主地位就變得有名無實。不對,就連這個“名”都沒有得到世界公認。

  前不久倫敦政府突然決定推動三國結盟,除了要瓦解法奧同盟外,更多還是要讓世界霸主的稱號名副其實。

  英法奧三國結盟,聯盟的老大自然就是世界霸主。這不僅僅只是一個虛名,還有一系列的利益。

  頂著這個名頭,在海外擴張的時候英國人能夠更加輕松的獲得利益,法奧兩國也可以獲得好處,只不過沒有英國人這么大。

  其中最大的一項利益就是貨幣霸權,世界霸主的名頭無疑會讓英鎊的地位大增,可以一舉壓垮神盾和法郎成為世界貨幣。

  三國結盟涉及到的利益非常廣,談判開始不久,就陷入了僵局。突然爆發的英布戰爭,讓這個聯盟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氣,尤其是柏林和圣彼得堡,一旦英法奧三國結盟,就沒有他們的機會了。

  所有人的都知道英布戰爭的背后是英奧博弈,大家的目光都投降了維也納和倫敦,想要看看兩國的反應。

  結果非常的令人遺憾,維也納政府若無其事,倫敦政府也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這只是外界的看法,實際上倫敦政府并不平靜。這個時候和奧地利發生沖突,已經影響到了他們事先的計劃。

  戰爭既然已經爆發,那么說什么也晚了。不列顛也是要面子的,不可能因為忌憚奧地利,就退縮回去。

  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在心里已經給德爾福總督一個不堪大用的評價。當然要是仗打贏了,這個評價還是會發生變化的。

  和對錯沒有關系,主要是動手的時間點不對。如果拉攏了葡萄牙人,兩家聯手將奧地利人驅逐出南非地區,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做不到這一點的情況下,僅僅只是為了兩個布爾共和國就動手,就顯得有些得不償失。

  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的金礦還沒有發現,鉆石礦到是初露崢嶸,不過現在的鉆石價格不高,這點兒利益還不足以令本杰明首相動心。

  這些都是次要的,關鍵是倫敦政府沒有獲勝的把握。單獨面對布爾人自然不在話下,有了奧地利參與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大家都是一個圈子里混的,對方有多少手段,基本上也心中有數。換上一套軍裝,就出現在戰場上的小伎倆,又不是沒有玩兒過。

  與其說是布爾共和國,現在還不如說是德裔共和國,就算是混幾萬奧地利軍隊進去,都不算出戲。

  內陸地區作戰,雙方的后勤壓力都很大,誰也談不上有多少優勢。

  麻煩的是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優勢太大,有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這就讓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心中沒底。

  本杰明首相開門見山的問道:“路易斯爵士,對布爾人的戰爭,你有什么看法?”

  毫無疑問,這次戰爭殖民部是有參與的。不然光德爾福總督,可沒有能力組織三萬大軍出來。

  殖民地擴張意味著財富,甭管政府是虧了還是賺了,下面參與的個人或者是公司,總是血賺的。

  這次戰爭的背后,同樣有利益集團在推動,布爾共和國的鉆石礦不足以令倫敦政府動心,但是足以令南非地區的殖民者動心了。

  前幾年南非殖民公司因為沖得太快,和奧地利殖民團隊發生了一系列的武裝沖突,最后實在是堅持不住,在兩國政府介入后才休戰的。

  這次他們就是推動這次英布戰爭的主力,和仇恨無關,反正死得都是底層打手,高層之間還談不上血海深仇。

  主要是周邊擴張的道路都被堵死了,要是不對布爾共和國下手,他們就只能去納米比亞吃沙子了。

  這個年代的納米比亞可沒有礦產賣,早在15世紀歐洲殖民者們就來到了這里,然后又離開了。

  沒辦法,半沙漠性氣候,就算是想要種田都沒有產量,想要挖礦投入和產出又不成正比。

  除了適合打魚外,貌似就沒有什么收入了。南非殖民公司也是有追求的,要打魚留在本土當漁民就好了,干嘛萬里迢迢跑到南非呢?

  殖民地的官僚們都非常清楚,再不動手就永遠沒有機會動手了。他們來殖民地都是為了發財的,可不是來混日子的。

  有這么多人想要打,有理想、有抱負的德爾福總督,自然是從善如流。

  英國殖民部自然不會打擊底下人的積極性,打贏了功勞有他們一份,打輸了責任甩鍋給德爾福總督就可以了。

  殖民大臣路易斯爵士,并不是這一屆的內閣成員,和本杰明首相不是一路人,他上位是各方妥協的結果,拖延一下上報時間也就不奇怪了。

  路易斯瞎扯道:“首相閣下,這件事情我也是剛剛才知道,我們南非的電報線路不是很穩定,上一次的報告漏洞了很多內容。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前線的進展還很順利,電報上說我軍已經向前推進了上百里,布爾人是一觸即潰。

  如果奧地利人不參與,我想贏得這次戰爭沒有任何問題,現在可以為我們的小伙子們準備慶功宴了。”

  本杰明首相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心中已經有了決定,要是戰爭打贏了也就罷了,要是輸了就讓眼前這個討厭的家伙滾蛋。

  作為親信的外交大臣麥克林,當即反駁道:“路易斯爵士,你的推測都是建立在可能的情況下,現實可能恰恰相反。

  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們外交部都沒有奧地利人的抗議。想必沒有人會認為維也納政府連抗議都不敢吧?”

  沒有動靜,這是最糟糕的結果。如果奧地利人強烈抗議,那么意味著這件事情還在控制范圍內,可以利用外交手段解決。

  現在維也納政府一聲不響,那肯定是在搞大動作,英布戰爭演變成為英奧對抗,甚至爆發局部戰爭都不會令人感到奇怪。

  本杰明譏諷道:“既然殖民部已經做好了準備,那么這次戰爭就由你們負責好了,我們內閣會全面配合。”

  “內閣配合殖民部”,這要是說出去,絕對可以上倫敦報紙的頭版頭條,主次顛倒的事情,在英國可是很少發生的。

  路易斯臉色一變,他怎么聽不出來言外之意。可是這次戰爭確實沒有經過內閣的批準,盡管在殖民擴張中這都是正常操作,屬于合法行為。

  但這種情況下,內閣就不需要為戰爭負責,而殖民部和開普敦殖民政府就要承擔全部責任。

  這可不是路易斯想要的,功勞可以一起領,但是責任還是讓殖民地的官員承擔吧,他可不想把自己和他們綁在一起。

  這是一個政客的生存本能,如果不會推卸責任,那么就不要去做事。多做多錯,這是必然發生的結果。

  路易斯急忙推脫道:“首相閣下,這次戰爭完全是一個意外,事先我們殖民部也不知情。具體情況,還是等開普敦總督的詳細報告吧!

  既然已經確定了奧地利人要干預,那么我們就必須要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如果海軍能夠封鎖敵人的海岸線,這次戰爭就穩了。”

  見火燒到了自己頭上,海軍大臣羅伯特譏諷道:“路易斯爵士,你不會不知道兩個布爾共和國都是內陸國家,你要皇家海軍封鎖哪個港口?”

  皇家海軍雖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但他們也不是無所不能的。至少要封鎖住布爾共和國,他們就做不到。

  打開地圖就知道,布爾人已經和奧屬非洲殖民地接壤了。要封鎖他們就必須要封鎖奧屬非洲,這個海岸線也不是太長,就那么幾千公里。

  如果奧地利海軍不存在,皇家海軍集體出動,就差不多可以做到了。這還要法國人和葡萄牙人配合,不然資本家們不會介意路遠。

  對一塊大陸來說,所謂的封鎖就是一個笑話。至少在19世紀是如此,除了先天不足的南極洲和澳洲,別的幾個大洲都不怕封鎖。

  不要看非洲大陸上沒有工業,就以為建立不起來工業了。有人、有資源、有技術,只要維也納政府愿意,兩三年內就可以催生出一個初級的工業體系。

  看著狼狽的路易斯,本杰明心中的怒氣消了不少,事已至此還是趕快善后的。

  不然真要是輸了戰爭,他們內閣也不會有好日子過。把責任推得再干凈,一個無能的帽子還是摘不掉的。

  很多時候啼笑皆非的政策出爐,不是政客們不知道,而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為之。

  本杰明嚴肅的說道:“好了,路易斯爵士。你們殖民部還是盡快拿出作戰方案來,必須要打贏這場戰爭。”

  在南非地區作戰,他們還是有幾分把握的,奧地利的勢力剛剛深入過來沒多久,而他們已經在當地經營了數十年。

  能夠在當地投入的兵力,遠超奧地利能夠投入的兵力,只要速度夠快,或許在奧地利援兵抵達前就結束了戰爭。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眼看英奧兩國就要干起來了,拿破侖三世也不甘寂寞。一面給維也納政府加油打氣,一面又加快了在意大利地區的擴張的步伐。

  英奧在南非地區的博弈,牽制住了兩國大部分的精力,這就給法國人創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一刻再也沒有人有實力干預他們吞并意大利地區,沒得說談不攏就武力強上了。

  從英布戰爭爆發開始,法國人就增加了在意大利各邦國的駐軍,威脅之意已經展露無遺。

  如果不是顧及國際社會的影響,拿破侖三世已經坐上意大利皇位了,現在就差最后一步加冕。

無線電子書    神圣羅馬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