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

  亞歷山大二世繼位過后,在國內掀起了改革,為了爭取波蘭人的支持,在波蘭地區的統治手段有所緩和。

  沙皇政府赦免了波蘭的政治犯,允許在華沙組建波蘭醫學院和農業協會組織。

  63年,亞歷山大二世恢復了二十年前被取消的信仰和公共教育委員會。同時,沙皇政府還允許召開國務代表會議。

  沙皇政府的這些讓步,使波蘭的資產階級和貴族們感到了滿意。國務代表大會的召開,讓他們擁有對國內政治施加影響的渠道。

  幸福從來都是對比出來,沙皇政府的改革和十幾年前奧地利的改革相比,他們要比加里西亞地區的同伴們幸福的多了。

  要知道4年歐洲大革命中,加里西亞地區的貴族和資本家們因為太過活躍,所以被暴動的農民砍死了大半,剩下的一小半的又因為牽扯到了叛亂中,被維也納政府當給處理掉了。

  幸存下來的不是謹小慎微,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死忠,堅定的站在了皇帝一邊。

  有前車之鑒在,俄屬波蘭的貴族和資本家們心里預期都降低了。萬一沙和皇政府撕破了臉皮,他們相信后果絕對會更加嚴重。

  至少維也納政府會找一個合理的借口,在規則范圍內動手,而沙皇政府則不需要。

  弗朗茨是欺軟怕硬的主,親自動手弄死的多半是沒有根基,又聲名狼藉的資本家。

  而對貴族通常是強制贖買土地,情節嚴重的才會剝奪爵位,滅人滿門的事情從來不會親自動手。

  沙皇政府和波蘭人妥協的事情,引發了柏林和維也納的政府關注,很多擔心這是俄國人在歐洲擴張的前奏。

  維也納政府也就罷了,奧地利的實力今非昔比,又有俄奧同盟在,俄國人的大動作針對奧地利的幾率無限為零。

  柏林政府就不行了,在反俄派看來俄波妥協,和沙皇政府想要奪取普屬波蘭領土的計劃緊密相連。

  這份計劃最早是什么時候制定的已經不確定的了。在第一次普丹戰爭中,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沙皇政府把奪取普屬波蘭的計劃泄露了出去。

  因為這份計劃的存在,在奧地利發動統一戰爭后,普魯士王國遲遲不敢采取行動,錯過了吞并北德意志地區的機會。

  當時沙皇政府在兩國邊界部署了二十萬軍隊,尼古拉一世還專門派人鼓動普魯士采取行動,結果沙皇政府越是鼓動腓特烈威廉四世就越不敢動。

  沒辦法,毛熊的信譽太差。又有俄奧同盟在,柏林政府擔心一旦主力出動,會遭到俄奧兩國的聯合打擊。

  維也納政府還有一份俄奧兩國瓜分普魯士的計劃,盡管只是弗朗茨放出去的煙霧彈,可是柏林政府不敢賭。

  在本土作戰,無論是面對奧地利進攻,還是面對俄羅斯進攻,普魯士王國都可以支撐很長時間,等待歐洲各國的干預。

  跨境作戰就不一樣了,普魯士王國還沒有打出后世那種天下無敵的氣勢,第一次普丹戰爭中的表現令柏林政府沒有底氣。

  得知沙皇政府和波蘭人妥協過后,柏林政府立即開始了公關,希望沙皇政府改變對波蘭人的立場。

  弗蘭克首相就私底下對人說過:“我同情波蘭人的處境,但是我們也要生存,沒有辦法只能讓他們去死。”

  他的態度也是普魯士政府的立場,竭盡全力破壞沙皇政府和波蘭人的妥協,成為了普魯士政府的國策。

  在六十年代中期,會議王國的波蘭社會面臨著兩種選擇。

  其一、和沙皇政府合作,這可以給民族壓迫帶來一些緩和,以及一些不徹底的社會改革。

  其二、和俄國革命運動組織合作,大家一起努力推翻沙皇政府的統治。

  顯然,盡管選擇第二種方式可以獲得歐洲各國的資助,但是造反的成功率從來都不高,成為英烈的可能性遠比成為英雄的可能性更大,不是有產階級的選擇。

  波蘭獨立運動組織,無法取得了貴族和資本家們的支持,他們轉為拉攏工人、農民。

  在英國人的操縱下,早在62年末,波蘭獨立組織就和俄國革命組織簽署了協定,共同反對沙皇政府的統治。

  協議規定:一旦波蘭獨立組織發動起義,俄國革命組織會給他們提供支持,并且在合適的時機也在國內發動起義。

  63年沙皇政府對波蘭妥協過后,普魯士王國也加入到了支持波蘭獨立組織的行列中,他們暗中幫波蘭獨立組織訓練軍隊,允許普屬波蘭人放棄國籍加入革命組織。

  至于波蘭革命組織的另外一個支持者法國人,早在4年雙方就勾搭在了一起,富有國際主義的法國人一度還想組織遠征軍幫助波蘭獨立。

  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也引發了英法的擔憂。在弗朗茨的蝴蝶效應下,沙皇政府打贏了近東戰爭,奪取了君士坦丁堡,俄國人的威脅比歷史上上升了不只一個檔次。

  還處于封建時代的俄羅斯帝國都那么厲害,要是讓他們完成了資本主義社會改革,那還得了?

  英國人擔心俄羅斯繼續強大下去后,會威脅到他們的世界霸主之位,尤其是印度地區隨時都會受到俄國人的威脅。

  法國人更把俄國人視為歐陸霸權上的最大障礙,至于隔壁的奧地利,至少看上去沒有俄國人能打。

  這是祖宗留下來的經驗,哈布斯堡王朝不管怎么強大,法蘭西最終都能夠贏得勝利。連續幾百年時間培養出來的優越感,拿破侖三世決定先搞俄國人。

  英法普三國都想要搞俄國人,最好能夠打斷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分裂俄羅斯帝國。

  歐洲除俄羅斯外所有人公認的:分裂、且虛弱的俄羅斯,才是最好的俄羅斯。

  擁有了英法普三個支持者后,從63年開始,波蘭獨立組織的勢力就迅速壯大,終于大家覺得準備的差不多了,波蘭獨立戰爭爆發。

  這次波蘭人相當的有底氣,站在他們背后的陣容,絕對是歷史上最豪華版的。

  除非英法普三國外,歐洲絕大部分國家都是同情或者是支持波蘭獨立的,就連俄國人的盟友都在同情波蘭。

  具體表現就是,波蘭獨立組織在奧地利募集了一百萬神盾的捐款,沒有遭到維也納政府的阻攔。

  波蘭獨立組織的幕后支持者,弗朗茨沒有興趣知道。反正都是俄國人的麻煩,用不著他關心。

  容克貴族們的計劃,他更是一無所知。這不是情報組織無能,而是這種無關奧地利利益的事情,不值得啟用好不容易安插進普魯士政府內部的間諜。

  因為俄奧同盟的關系,各國密謀的時候,不約而同的避開了奧地利明面上的眼線。

  暗地里的眼線,那是好不容易埋下去的。當然不可能傳遞這種情報了,畢竟每一次情報傳遞都是一種風險。

  至始至終,弗朗茨都把這次波蘭起義,當成了一次普通的獨立運動。

  外國勢力的支持那是必然的,這個年代只要在俄羅斯帝國發動起義,都不會缺乏國際友人無私贊助。

  弗朗茨不知道,圣彼得堡的亞歷山大二世同樣不知情。剛剛才緩和了同波蘭地區實力派的關系,拉攏了資本家和貴族,現在爆發的叛亂,自然沒有引起沙皇政府的重視。

  幾乎每隔上一段時間波蘭地區都會爆發一次叛亂,俄國人早就習慣了。如果三年五載沒有發生暴動,那就要小心了,說明波蘭人在搞大動作。

  在習慣的作用下,沙皇政府只是下令當地政府鎮壓叛亂。

  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廢除農奴制過后,俄國的工商業獲得了高速發展。

  不要誤會,這個高速發展主要是指量上,工業產能大幅度提高。然而工業產能增加,質量卻沒有大的改變,在市場競爭中仍然處于不利地位。

  國人都寧愿使用價格高昂的進口貨,也不愿意使用國產貨。這一時期的俄國工業產品擁有傻大粗的通病,不好用就算了,關鍵是價格上也不便宜。

  因為國內交通的關系,直接令俄國的原材料運輸成本居高不下,進而導致了生產成本過高。

  麻煩來了,工業產品是制造出來了,可惜在市場上賣不動。尤其是機械設備,完全是滯銷狀態。

  盡管沙皇政府一再提高關稅價格,仍然沒有任何用處。甚至有人譏諷俄國生產的工業設備,還競爭不過手工業。

  這是夸張的說法,在效率上再怎么樣也比純人工要高。當然以俄國低廉的人工價格,和機械設備的高次品率,最后的成本孰高孰低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契科夫的文學作品中,就提到過俄國機床生產出來的螺絲釘,在使用的時候,還需要人工進行二次打磨。

  這可能不算夸張,日俄戰爭中,某些炮彈口徑出現誤差,還需要士兵進行打磨過后,才能夠正常裝彈發射。

  軍隊中的武器都這么湊合,民用產品敷衍了事,那就更加不值得一提了。總之,9世紀俄國商品就是粗制濫造的代言詞。

  國內市場賣不動,國際市場更是無人問津。在這種背景下,沙皇政府決定用手中的槍,為工商業產品尋找出口市場。

  64年夏,亞歷山大二世批準了陸軍部在中亞地區擴張的計劃,剛剛爆發的波蘭起義被無視了。

無線電子書    神圣羅馬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