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劉備軍營地。
趙云剛剛參加了一場軍議,受劉備委派,要護送諸葛亮前往柴桑面見孫權,游說聯軍抗曹之事,正回營中收拾行裝時,有親兵進來稟報:“將軍,營外有一自稱將軍故人者求見。”
趙云一邊打著包裹,一邊問道:“來者可通報姓名?”
親兵道:“來者自稱姓常,說是在長坂坡與將軍見過一面。”
“姓常?長坂坡?”
趙云眼睛一亮,包裹都顧不得打了,一把拉住那親兵胳膊,大步往帳外走去:“人在哪里?”
親兵見素來沉穩自若的子龍將軍如此急迫,連忙說道:“就在大營門外候著!”
趙云二話不說,出了軍帳,大步流星般走向營門。
到了營門附近,趙云遠遠地就看見,一位身形高大、體魄雄偉的年輕男子,正負手屹立營門之外,意態悠閑地四下打量。
可不正是在長坂坡救阿斗時,見過一面,交手兩招的常威?
“常兄!”
見著常威,趙云哈哈一笑,隔著老遠便出聲招呼。
“趙將軍。”
聽到招呼,常威亦笑著招呼了一聲。
趙云疾行至營門前,先與常威對揖一禮,這才笑道:“一別半月,常兄風采更勝當日。只是,今日為何作這打扮?”
嗯,今天常威羽扇綸巾,文士長衫,打扮得跟個軍師似的,與他高大的身材、雄壯的體魄頗為不搭。
常威卻毫無自覺,輕搖羽扇,微微一笑:“趙將軍有所不知,仗劍游俠,只是常某一點小小愛好。我真正的身份,其實是個讀書人。”
雖蘇妲己教了他許多過濾煞氣,令他在日常生活、飲食中不受煞氣侵蝕的法門,但若長時間劇烈戰斗,仍然會受到煞氣侵蝕。
即使戰斗不可避免,也要盡量在一百次呼吸以內,快速解決戰斗。
而武將上戰場,一場戰斗怎么都不可能只打一百次呼吸。
所以常威干脆恢復本來身份——咱可是大學生,又懂四書五經,兵法韜略,農田水利,五行陰陽,奇門遁甲…乃是貨真價實的讀書人啊!
趙云肅然起敬:“原來常兄文武雙全!”又頗為期待地說道:“常兄今日,莫不是來投奔劉皇叔的?”
常威笑道:“常某閑云野鶴,受不得拘束。”
見趙云眼中隱隱流露出一抹失望,他又話風一轉:“不過曹軍暴虐,濫殺無辜,不恤百姓,常某認為,大漢江山,絕不能落到曹操這樣的人手里。聽聞劉皇叔深得百姓愛戴,又誓死不降曹,我便特意前來,看看有沒有什么能幫得上忙的。”
這年頭,君擇臣,臣也擇君,人才選擇是雙向的。一個人才是否愿意出仕,上位者也不能逼迫。
因此對于常威不說投奔,只說幫忙的說法,趙云可以理解。而且在他看來,只要常威愿意入劉營幫忙,那么長時間相處之下,很可能受劉皇叔魅力感召,真正投入劉備陣營——沒看諸葛亮都被皇叔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了么?
當下趙云熱情的握住常威胳膊,連聲道:“常兄肯來幫忙就好!走,我這便帶你去見皇叔!”
這年頭,男人們喜歡“把臂同行”,表示親近。因此對于趙云的熱情,常威并未推辭,任他抓著自己胳膊,帶自己走向劉備中軍主帳。
跟著趙云到了主帳跟前,就見一位面有風霜之色,兩鬢已然斑白,但脊背筆挺,神情堅毅,耳垂特大、手臂特長的中年男子,正與一位身材挺拔,五官俊朗,羽扇倫巾,著文士長衫的青年,站在帳門外說著什么。
當常威遠遠打量那二人時,那中年男子與俊朗青年似有所感,停下交談,同時舉目望來。
“主公!”見二人看來,趙云連忙大聲說道:“主公,軍師,半月之前,在長坂坡救過少主的常先生來了!”
“常先生?”耳垂特大的中年男子眼睛一亮,大步迎了上來,二話不說先向常威深深一揖:“常先生仗義援手,救護犬子,劉備感激不盡,請受劉備一拜!”
常威生生受完了劉備這一禮,這才上前一步,托住劉備手臂,笑道:“劉皇叔不必多禮。真正帶皇叔幼子殺出曹軍重圍的,乃是趙云將軍。常某不過適逢其會罷了。”
客套一番,劉備又叫過那俊朗青年,介紹道:“常先生,這一位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是我軍軍師。”
方才常威與劉備客套時,俊朗青年一直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常威,似乎感覺常威那一身與他高度相似,只是顏色不同的羽扇倫巾、文士長衫造型頗為有趣兒。
此時劉備介紹到他,他便微微一笑,朝常威拱手作揖:“諸葛亮,見過常先生。”
常威則作驚詫狀:“諸葛孔明?莫不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臥龍先生?”
劉備哈哈一笑,面有得色:“正是臥龍孔明!”
他雖頗有些得意,但笑聲爽朗,那得意之情也是純然真摯,非但不令人反感,反讓人覺得親切。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很接地氣。像是我們身邊某個人緣很好的普通朋友一樣,有什么得意之事,拿來炫耀一下,卻能因其本身的氣質與魅力,令這炫耀不至于令人反感厭惡,反有了分享快樂的感覺。
便連常威,都不禁被劉備這笑聲、這得意感染,心情一下愉悅起來,好像劉備得意之事,也與他常威有什么關系一樣。
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常威心中暗自感慨:
“不愧是屢戰屢敗,卻又能屢敗屢戰,無論怎樣落魄,都能得到匡世之才追隨,最終奠定三分基業的昭烈帝!有這等人格魅力,又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勇氣,他不成功,才真是沒有天理!”
正感慨時,便聽諸葛亮微笑說道:“不敢當主公、常先生謬贊,臥龍之說,只是長輩厚愛。亮年輕識淺,許多道理,還要多多向前輩、長者們學習請教。”
諸葛亮今年才二十七歲,年紀比常威還小,乃是在場四人中,最年輕的一個。因此自謙一句“年輕識淺”,也是應有之義。
又互相謙讓客套幾句,劉備目光炯炯地看著常威,說道:“常先生,如今曹賊勢大,我軍困窘,幾乎無力抗衡,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常威輕搖羽扇,笑道:“劉皇叔不是已經有了定計,要聯孫抗曹么?”
劉備嘆道:“聯軍之事說來容易,可是江東世族未必愿意出力抗曹。”
常威收斂笑意,肅容道:“既如此,威愿與孔明先生一同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軍抗曹。”
劉備嘴巴半張,一時有些愕然。
他方才那一說,只是想請常威幫忙出一出主意,順便試一試常威的眼界、智謀。
但即使常威的主意不靠譜,可單憑趙云描述的,他那足以與趙云分庭抗禮的強橫武力,也值得劉備大力籠絡了——話說,以劉老板如今的落魄,那真的是個人才就想招攬,更別說常威這樣的猛將兄了。
然而劉備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常威居然不按常理接招,直接就自告奮勇,要跟諸葛亮一起出使江東…
這讓劉備頗有些措手不及。
可諸葛亮卻是呵呵一笑,朗聲道:“如此甚好。有常先生同行江東,此次聯軍之議,必然馬到功成!”
劉備一臉詫異地看著諸葛亮,不知道他為什么會有此一說。
從趙云講述的,他與常威在長坂坡的兩招交手看來,常威是一位武功超強的猛將,不能因為他一身長衫,羽扇綸巾,打扮得像個諸葛亮,就認為他具備使者的口才與智謀吧?
不過自中隆中對策之后,劉備對諸葛亮的眼界、智慧十分信任,并未因他年輕而稍有輕視,否則也不至于將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軍抗曹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諸葛亮來承擔了。
因此見諸葛亮應下了常威之請,劉備便也作置疑,只是又向著常威深深一揖,感激道:“先生高義,備感激不盡!備這便吩咐下去,準備酒宴,為先生接風!”
常威卻道:“接風酒宴卻是不必了。方才來時,子龍將軍曾與我說,正準備收拾包裹出使江東。既孔明先生與子龍將軍都已做好出使準備,這出使之事,又豈能因我而耽擱?軍情如火,懈怠不得。還是照先前決議,即刻啟程,趕赴江東吧。”
既然常威自己都要求即刻啟程了,劉備又還有什么好說的?
又感激了兩句,劉備便在常威強烈要求下,臨時給他安了一個“軍師”的職務——劉老板如今落魄得很,手下精銳戰兵,只剩兩千人,這么一點兵馬,哪來那么多官職任命?
因此連諸葛亮如今都沒有正式官職,只以軍師相稱。
趙云亦只是在長坂坡救出阿斗、甘夫人之后,得到了一個劉備自創的“牙門將軍”職務。
所以能給常威安排一個非正式的“軍師”,讓他隨諸葛亮出使江東時,多少有個叫得出口的頭銜,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一個時辰后。
常威與諸葛亮、趙云在夏口碼頭上登船,乘戰船順江而下,前往江東柴桑。
求勒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