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92章 夏侯楙和羊氏的野望

  馮大司馬不知道原歷史上,司馬師有沒有求娶過羊氏女。

  畢竟這條歷史線上的司馬氏,和原歷史上的司馬氏,雖有相似之處,但歷史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連魏國都快崩了——不然羊氏辛氏這等關東大族,何以存了尋找退路之心?

  他們連魏國都不看好,又怎么可能看好司馬氏?

  更別說,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司馬師向羊氏求親的時候,司馬懿還困在洛陽動彈不得呢。

  河南也好,河內也罷,面對隨時可能東進的漢國,司馬氏前途未卜。

  所以泰山羊氏拒絕了司馬師的求親,那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一念至此,馮大司馬看向夏侯楙的目光,就帶了些許的思索。

  夏侯楙若是能繼續呆在洛陽,作用可比呆在長安大多了。

  畢竟洛陽可是關中與關東最重要的中轉站。

  只是馮大司馬也知道,夏侯楙不是糜郎君,不可強求人家舍身飼老龜。

  “夏侯將軍知邪識正,避禍就順,去暴歸道,為此不惜拋家舍業,永甚是佩服。”

  聽到馮大司馬這么一說,原來還帶著些許陪笑的夏侯楙,頓時就是變得勉強起來,然后露出肉痛的神情。

  他生平就兩大愛好,一個是蓄養美伎,一個是好治家產。

  如今前來投靠大漢,府上的美伎一個都沒能帶出來。

  至于家產,雖說除了金銀細軟,他還換了不少票子。

  只是為了不驚動司馬氏,大部分的田產商鋪,他根本就沒有辦法轉手。

  想想府上的百余名精心收集來的美伎,還有那些豐厚的家產,最后也不知是便宜了誰。

  豈能不心痛無比?

  不過比起呆在洛陽生死不由己,逃到長安顯然是值得的。

  “大司馬過獎了,楙愧不敢當。楙之所以棄東就西,除了心慕大義,其實也有夏侯氏這些年過于困頓的原因。”

  “至于那些家業,終是身外之物,馮大司馬不是也曾有言,‘千金散盡還復來’嘛,。”

  夏侯楙作出一副慷慨的模樣,說到這里,看向馮大司馬的目光又露出些許的希冀之色:

  “況楙雖愚鈍,但好歹也在洛陽經營了多年的商隊和商道,故而就算是楙到了長安,咳…”

  “嗯,呃,但對關東那邊的不少人家,其實還是能說得上話的。若大司馬仍有意往東邊滲透,楙還是可以效勞一二的。”

  好嘛,才說了兩句上得臺面的話,本性就露出來了。

  這不,“千金”剛“散盡”,就想著要馬上“還復來”了。

  馮大司馬聞言,心里就是一樂,再掃了一眼羊祜。

  原本前番應對還算是得體從容的羊祜,目光閃爍,似乎不敢與馮大司馬對視。

  大概是太過年輕,臉色還薄,臉上甚至浮現些許羞赧之色。

  馮大司馬是什么人?

  這個時候,他已經完全明白過來,為什么夏侯楙和羊祜會一齊過來。

  為什么羊氏會讓這個最出色的弟子冒險前來長安。

  看來羊氏是早有打算啊,這就想著要無縫接手夏侯楙在關東那邊的渠道。

  當然,想要全部接手估計是不可能的,甚至只能跟在司馬家后面喝湯。

  因為大漢的奢侈品銷往關東,走洛陽是最好的選擇。

  而洛陽是司馬氏作主,且夏侯楙又給太傅府打工這么多年。

  司馬氏坐地抽稅分配貨源,自然是要吃大頭的。

  但羊氏一手算盤打得響啊,馮大司馬仿佛已經聽到了噼里啪啦的聲音。

  若是大漢有朝一日成功東進,這就算是提前投資。

  若是東進失敗,羊氏拿著落到手里的好處,那也是大賺。

  這些世家大族,果然沒一個簡單的。

  “夏侯將軍能說得上話,那自是最好不過。”

  馮大司馬心如電轉,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已經想通了其中大致關節:

  “只是經此一事,司馬氏恐怕會加強對洛陽的控制,夏侯將軍若是想重新整理關東那邊的渠道,還是要小心些。”

  聽聞這個話,夏侯楙登時就瞪大了眼,有些不可思議地看向馮大司馬:

  “洛陽不是大漢說了算嗎?什么時候輪到了司馬氏了?”

  馮大司馬:???

  好家伙,什么時候的事情,本大司馬怎的不知?

  但見夏侯楙臉上神色有些激動:

  “如今大漢大軍集于函谷陜地,兵鋒稍進,就能到洛陽城下。大漢兵威,誰能抵擋?”

  “司馬懿那老賊,呆在鄴城一直沒有回來,明擺著就沒想要死守洛陽。”

  夏侯楙越說越是來勁,連司馬懿都罵成了司馬老賊:

  “大司馬,你有所不知啊,這幾個月來,司馬老賊把洛陽城的富人權貴差不多都遷去鄴城了,就連曹氏宗親都沒剩幾個。”

  “如今洛陽人心惶惶,司馬師病重不能理事,司馬昭經驗不足,不知實務,機不可失啊大司馬!”

  丟了函谷關和陜地,雖說洛陽西邊,還有一個漢武皇帝設的新函谷關,但誰都知道,那就是個擺設。

  過了陜地,通往洛陽的道路就不再是單獨一條,而是南北皆可行。

  而且比起險要難行的崤函古道,陜地以東的道路,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坦途。

  南邊的道路,甚至還可以順水而下直達洛陽。

  就算是瞎子,也可以看出洛陽已經是大漢的囊中之物。

  只要拿下了洛陽,那關東的商道,還有司馬氏什么事?

  想到自己不久以后能以勝利者的身份重新回到洛陽,夏侯楙決定…

  一定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會建一支更大規模的商隊!

  那個時候,自己靠著大漢,想賣什么就賣什么,想賣給誰就賣給誰。

  司馬氏想要進貨?得加錢!

  入他阿母的!

  這幾年自己給司馬老賊賺了多少錢?

  不吐出來就休想從他手上拿貨。

  當然,想要實現這個夢想,關鍵還是要看大司馬允不允許…

  這也是他著急忙火前來拜訪大司馬的原因。

  賺錢嘛,不寒磣。

  這等大事,越早定下越好,一日不定,一日心中不安。

  “我何嘗不知洛陽易下?”

  馮大司馬不知道夏侯楙的野望,但他對夏侯楙如此操心大漢收復洛陽表達了贊賞。

  然后又有些嘆息道:

  “只是眼下,想要進軍洛陽,并不是單單我們說了算。”

  “洛陽也是大漢舊都啊,”夏侯楙以為大司馬說的“我們”,僅僅是指在場的人。

  “陛下欲還于舊都,豈能少了洛陽?只要陛下愿意,大司馬愿意,還有誰能反對?”

  大漢上下,誰能反對陛下和大司馬一起決定的事情?

  “吳國。”

  慷慨激昂的夏侯楙一下子沒能反應過來,定在那里:“誰?”

  “吳國。”馮大司馬再次嘆息,“當年大漢僅有一州之地,國弱民貧,欲伐賊子,只能借吳國之力。”

  “故而大漢與吳國盟誓時,曾對著皇天后土與山川河流盟誓,平分天下,洛陽被分給了吳國。”

  “前些日子,吳主派人送了信過來,言吳國從未忘記兩國盟約,也希望大漢莫要忘記。”

  所謂“吳國從未忘記兩國盟約”,指的是調走陸遜,同時放棄攻取上庸,把它留給了大漢這個事。

  “希望大漢莫要忘記”,自然就是在暗示,按兩國盟約,洛陽可是在吳國名下。

  漢吳兩國盟誓不是什么秘密,相反,此事早就傳得天下皆知。

  夏侯楙聽到大司馬的一番解釋,頓時就是義憤填膺:

  “吳人怎可如此無恥!大漢兵臨洛陽城下,他們身為盟國,居然想讓大漢放棄攻打洛陽?”

  “那孫權遠在建業,等他領軍到洛陽城下,得等到什么時候?想那合肥,他可是打了十幾年都沒能打下來!”

  “難道他一輩子打不到洛陽,我們還要等他一輩子不成?什么盟國,我看他倒像是魏賊的盟…”

  “咳咳咳!”羊祜猛烈咳嗽起來。

  夏侯楙自知失言,這才悻悻地住了嘴。

  不怪他這般。

  畢竟拋家舍業呢!

  本以為只要能得到大司馬的支持,重整家業那就是易如反掌的事。

  誰料到被遠在建業,甚至從未謀面的孫權壞了大事,這怎么不讓夏侯楙氣極敗壞?

  孫賊,擋人財路,非人子哉!

  “夏侯將軍,莫要激動,洛陽我們肯定是要拿下的,但怎么拿才不會讓人非議,卻是要好好考慮一下的。”

  若非馮大司馬曾經坑過夏侯楙,知道此人的貪財性子,看到對方這番表態與說辭,他說不得就真以為對方是大漢忠臣呢。

  當然,要說夏侯楙不是大漢忠臣,那也不太對。

  畢竟人家冒了那么大的風險,拋家舍業也要投靠大漢。

  所以馮大司馬覺得,不能冷了對方的心。

  “或者說,在沒有與吳國那邊商議好之前,大漢近期不會對洛陽有什么大動作。”

  當然,更深層的原因,還是去年的大戰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

  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

  更別說真要再次發動大戰,那就得大規模征發民夫。

  那樣只會影響生產的恢復和新政的推進。

  反正洛陽就在眼前,又不會自己長腿跑了。

  緩一緩也沒什么關系。

  馮大司馬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羊祜,繼續對夏侯楙說道:

  “不過如果夏侯將軍當真有心,其實也沒必要一直盯著洛陽那邊。”

  夏侯楙一怔,很明顯聽不懂馮大司馬的話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下官愚昧…”

  指了指南邊,馮大司馬悠悠說道:

  “關中四塞之地,欲前往中原,除了往東走,往南邊走也是可以的嘛,畢竟許昌,也不比洛陽差。”

  此話一出,夏侯楙頓時瞪大了眼,然后又眨眨眼,有些迷茫。

  但很快,他立刻就從迷茫里反應過來,下意識地舉拳用力擊掌,又驚又喜又意外,忍不住地大聲道:

  “噫!我竟是糊涂了!這么多年呆在洛陽,竟是沒有轉過彎來,季權(即夏侯威)不是已經去了許昌那邊嗎?”

  羊祜聽到馮大司馬的建議后,臉色原本已是微微一變。

  此時再聽到夏侯楙自語這一句,右手更是以肉眼可見的幅度抖了抖。

  看起來是和夏侯楙說話,但實則一直在注意羊祜的馮大司馬,嘴角挑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舉起茶杯,輕抿了一口。

  羊叔子啊,你能從關東那邊來到長安,馮叔很高興。

  但你剛才的態度,馮叔不喜歡。

  因為你們羊氏想要得太多,想給的又太少。

  只派你這么一個小年輕過來就算了,馮叔可以給你個面子,不計較。

  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你留下來給大漢效力。

  沒想到你居然連這點小事都不愿意答應。

  行吧,知道你們泰山羊氏是世家,是大族,要臉面,要矜持。

  所以你不想留下,馮叔可以理解,也不會勉強你。

  但你們泰山羊氏,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把馮叔的面子看得太不值錢了?

  還是這些年你們在曹魏活得太滋潤,讓你們忘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

  只給了這么一個暗示,連個正式表態都沒有,就敢要向大漢伸手要好處?

  這讓馮叔我很難辦啊!

  這天下,只有一個大漢。

  但關東,可不止你們羊氏一個世家。

  看看人家夏侯氏,多會辦事?

  這么好的代理人我不培養,憑什么非要選擇你們羊氏?

  憑你們臉大?

  知道馮叔我的外號伐?

  江湖人稱世家屠夫,門下走狗無數。

  一聲令下,再硬的骨頭,都能啃成碎片。

  敢在馮叔面前擺架子的世家大族,要么舉身赴清池,要么自掛東南枝,不付出代價,是不行的。

  泰山羊氏?

  哼哼!

  感受到馮大司馬那幽幽冷冷的目光,年青的羊祜,雖在酷暑,但全身卻是莫名地起了寒意。

  肢解蜀地大族,滅門涼州豪族,血洗河東世家,遷徙上黨豪右…

  馮某人的赫赫兇名,那可是世家豪族的無數血淚鑄就的。

  羊祜根本不敢賭馮大司馬這一步,是無意還是故意。

  只是面對馮大司馬的強大而迫人的壓力,羊祜情急之下,額頭都冒出了冷汗,一時間也沒能想該去如何解釋和化解。

  正在心急如焚的時候,羊祜又聽得坐在上邊的馮大司馬似有所指地對夏侯楙說道:

  “唯可慮者,就是不知許昌那邊夏侯將軍的族人,是個什么態度。”

  在這件事情上,曹大將軍等人反倒不是阻礙,讓人沒有把握的,反而是仍留在魏國的夏侯氏。

  以大漢在洛陽的滲透能力,有關夏侯玄的消息,早就已經傳到了長安。

  如果夏侯威等人,也像夏侯玄那般,是個死腦筋,那豈不是成了熱臉去貼冷屁股?

  “這有什么?”

  夏侯楙倒是一點也不擔心,極有把握地說道:

  “洛陽能做得,難道許昌就做不得?”

  “這幾年來,楙在洛陽的所做所為,季權又不是不知,他何曾反對過一句?”

  “這其中的好處,他也是知曉的,不僅僅是對夏侯氏,對曹昭伯(即曹爽)更是大有裨益,他有什么理由不答應?”

  夏侯楙說到這里,這才后知后覺地“咦”了一聲。

  對啊!吾乃大漢忠臣,奉命與許昌聯系,這自不必說。

  而季權就算與吾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對曹昭伯有利的事情,他又怎么能拒絕?

  萬一他也存了向漢之心,那他就更不應該拒絕…

  越想越是覺得棄洛陽而向許昌乃是一招好棋,夏侯楙忍不住地一拍大腿:

  “大司馬這個主意,當真是妙,妙不可言啊!”

  夏侯楙這一激動,卻是讓旁邊的羊祜打了一個哆嗦。

  下意識地抬頭看向馮大司馬。

  但見大司馬嘴角噙笑,正笑吟吟地看過來,寒意還沒有下去的羊祜,頓覺得冰冷徹骨。

  同時心里,驀然就是冒出幾個詞來:

  巧言令色、心狠手辣、深謀遠慮…

  夏侯子林(即夏侯楙)陷于此人的算計而不自知,還自鳴得意。

  而遠在許昌的夏侯氏卻又是根本無從選擇,時日越久,只怕陷得越深。

  為了能與司馬太傅抗衡,乃至壓倒司馬太傅,驕奢淫逸的曹大將軍,貪婪無度的臺中三狗,更是不可能拒絕這么大的好處。

  畢竟挾著浩蕩之勢而行,非人力可擋之。

  而且就連司馬氏,恐怕也要受到牽連。

  失去了西邊財源司馬太傅,面對得到西邊財源的大將軍,怕不是要斗個旗鼓相當,兩敗俱傷?

  至于自己泰山羊氏一族…說是被拿來殺雞儆猴可能不太對,但可以肯定的是,被敲打了一番,給關東各大世家作個樣。

  馮大司馬的意思很明顯:與其給你們羊氏好處,那我還不如直接培養夏侯氏。

  誠意!

  馮大司馬對泰山羊氏的誠意很是不滿意。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蜀漢之莊稼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