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454章 擺脫危機

  人算不如天算,突如其來的芯片斷貨讓華光的生產出現了混亂。

  因為制裁問題,華光的手機芯片制造陷入了困境之中。

  本集團只剩下華光電子的二十萬片的月產能,這少了六成還多的供應量。

  沒了芯片自然也就造不出手機了。

  高筒不供應芯片后,國內還沒有這種水平的的芯片加工商。

  放眼國外,眼下就只有兩個地方還能加工,一個是寒國三牲,一個是泰集電。

  日笨雖然還有一些企業有點芯片生產能力,但是水平已經真的不行了。

  現在只能從這兩家選一個代工商了。

  華光科技總經理凌云偉就找來了泰集電,把自己原來生產的芯片圖紙讓他們看看,看看他們能不能生產。

  泰集電從成立開始,這些年主要是生產了一些低檔的專用芯片,這些年沒有發展出太大的規模。

  它們和三牲正在競爭平果的芯片制造代理,在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沒有接華光的芯片制造任務。

  三牲同樣也沒接華光的任務。

  這樣一來,華光手機的供應量每個月就只剩下二十萬臺的產能。

  這供應國內的需求都不夠,就別談出口了。

  影響手機的普及率不說,供應不上產品還要面臨天價的經銷商賠償。

  一時間凌云偉焦頭爛額。

  軍方的任務是絕對不能減少的,沒奈何萬峰只能督促華光通訊和華光芯片的擴建快點完成了。

  這兩個地方的生產線擴建雖然已經接近尾聲,但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實在不行就只能賠償損失了。

  這時萬峰才覺得華光的芯片加工規模還是太小了,將來的手機將面臨一年幾千萬部乃至上億部的銷售,華光現在的生產規模就算包括擴建后的規模也不好干什么的。

  你現在連千萬片的芯片都生產不了,到了4G時代你拿什么去堆產能?

  現在的困境只能挺過去了,好在不超過三個月,到六七月就可以緩解了。

  萬峰要為將來在進行謀劃了。

  當機立斷,在黑礁開發區買下了緊挨著黃城村的一大片土地,他要在這里打造一個年產千萬片的芯片制造基地。

  南灣集團的投資主要還是以本地為主,能在本地投資的自然不會到外地去。

  肥水不流外人田,在這一點上萬峰和別人沒啥區別。

  造福家鄉依然是第一選項。

  現在黑礁開發區和將威工業區幾乎已經連上了,在黑礁開發區投資和在將威工業區投資已經沒什么區別了。

  這里將成為北方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

  這塊地一半是山一半是土地,總占地面積兩千畝,工程總投資三十億,預計三年后一期工程開始部分投產,五年后全部投產。

  這個基地建成投產后,它的芯片產量足夠支持華國國內的需求,這樣尚海的華光電子和深鎮的華光芯片以及南嘴子的華光通訊這三個地方生產的芯片就夠海外出口商品的運用了。

  接下來的三個月是非常難熬的。

  為了保證外國的產品供應,凌云偉只能削減了國內智能手機的供應量。

  好在這些直銷商都知道集團的苦衷,沒有一個提出賠償的。

  人家沒提出賠償南灣不等于什么也不做,在低檔手機的銷售上,華光給了他們更大的優惠以彌補他們在智能手機銷售上的損失。

  到了六月初,首先擴建完工的是南嘴子華光通訊的工地,五十萬片的月產量讓華光的芯片供應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七月份,深鎮的華光芯片基地擴建的芯片工廠也竣工了。

  深鎮的這個基地擴建的面積比較大,這樣華光就又有了一個月產八十萬片芯片的來源基地,芯片缺失的危機總算解決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愛瘋于六月二十九日在米國上市。

  華光在智能機領域已經打開了一片天空,愛瘋成了直接的收益者,雖然它不支持3G網絡,也不能復制和粘貼,六百米元的售價幾乎和H5555持平。

  但它在的一個月里也是取得了十幾萬部的銷量。

  華光智能機也算是有了一個正經的對手。

  好在去年春天萬峰就開始布局擴建計劃,現在正好在愛瘋上市的時候實現了芯片自給,否則現在豈不是給了平果撿果實的機會。

  六月中旬,華光手機就開始恢復出貨量,到了七月份的時候已經有了月供一百五十萬臺手機的能力,基本恢復了所有供貨渠道的供貨量。

  萬峰去了一次尚海,主要是看看阿斯麥的浸液式光刻機的生產情況。

  經過一年多的適應和調整,浸液式光刻機已經正式開始在華光電子的車間里開始工作,開始生產納米級別的高級芯片。

  因為它的出現,程功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基于六十納米技術的芯片,計劃在年底進行流片試驗。

  浸液式光刻機的生產比老式的光刻機生產復雜太多,從去年試驗成功到今年,一年的時間,阿斯麥也僅僅生產出了四臺。

  這玩意想進行流水線式的制造根本不可能。

  這四臺浸液式光刻機兩臺布置在華光電子,兩臺布置在華光芯片。

  先由這兩個地方進行高端芯片的生產。

  第一代的華光智能手機到二零零七年七月已經發售近兩年時間了,全球銷量已經達到了兩千六百萬臺的銷量。

  對于一款新型的手機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成績了。

  第一代只能手機的使命到現在基本已經算是完成了,第二代華光智能手機的發售也提上了日程。

  如果不是芯片的生產受到了制約,第二代的華光智能手機怕是已經上市兩個月了。

  原來的計劃是五一面世的,而現在它只能被推后幾個月,在九月份上市了。

  第二代的華光智能手機在外觀上的有了輕微的區別,屏幕依然還是3.5英寸,但是因為集成的進步它的機身厚度稍微又薄了一點。

  性能方面,系統經過優化讓機器的運行更加的流暢,十六GB的內存空間,應用商店里的應用擴大到三百款。

  還有支持GPS。

  錯過了春天的發售,那么就只能定于九月份發售了。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