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七十章 集市的設想

  萬峰只好坐肖軍的四輪子回家。

  “這車拉了多少磚?”

  “一千!今天我計劃就拉兩趟的了,明天我準備拉三趟,要是起早貪點晚,我覺得能拉四趟。”

  這貨這是打算拼命了?

  “用不著這么急眼吧,活又不是一天干完的,慢慢干。”

  “慢慢干?那欠你的錢什么時候能還上?”

  “我都沒著急,你急什么?”

  “不行,欠人家的錢還是盡快換上的好。”

  多么單純的人呀,萬峰打算給肖軍講講后世老賴的故事,但經過醞釀后還是選擇不講。

  萬一給他講了老賴的故事,這貨受自己啟發去當老賴賴老子帳怎么辦?

  還是不說吧,不過這貨有點壓力也是好事兒,不是說人只有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才能迸發出驚人的能量嗎。

  看看這小子能迸發出多大的能量。

  萬峰拭目以待。

  拖拉機回到將威,在轉過小南山那個尖角兩人一眼就看到機械廠門口停著幾輛帶拖車的解放。

  一看到帶拖車的解放,萬峰的心里一亮,蕭亮又來了?

  這么說那三臺拖拉機他們賣了?

  到了機械廠門前,萬峰才發現機械廠外面停著兩臺解放外,院里竟然還停著兩臺。

  這些家伙來得還真及時,第二批五臺拖拉機昨天才裝配完。

  第一批五臺拖拉機被蕭亮拉走了三臺,其余兩臺賣給了肖軍和鄭老三。

  萬峰從拖拉機上跳下來,進了機械廠的院子。

  張海和蕭亮以及肖德祥等人站在一起看著工人往汽車上推拖拉機。

  見到萬峰回來了,蕭亮和萬峰握手。

  “蕭哥,來了!來得好快呀。”

  “沒貨了就得來了唄。”

  “這么說那三臺拖拉機賣了?”

  “當然賣了,不賣能來嗎,那三臺拖拉機早就賣了,一拉回去就有無數的人圍著看,要不是有文件限制不允許個人買,用不了三天就能賣出去。”

  “都是集體買走的?”

  蕭亮點頭:“都是被集體單位買走了,我們還接了一些訂單,估計到明年春耕期間夠你們忙活的了。”

  對工廠來說,訂單是好東西,越多越好。

  “這次我們除了拉拖拉機外,還要看看你們的農具,領導說拉幾樣回去當樣品,總不能專門帶拖車吧。”

  “農具我們這段時間做了幾樣,我們現在可以去看看。”

  萬峰帶著蕭亮來到大院專門放農具的地方。

  農具不算是太多,大概六七樣的樣子。

  “這是兩驊犁,最大翻深可以達到二十五公分深,但這是指土質松軟的地層,如果地層較硬的話可以摘下一片犁片;這是鎮壓器,不過我估計這玩意銷量不會太大,畢竟農村自己用木頭做個木頭滾子就可以用了;這是缺口耙,翻后耙平用的,這是大豆玉米播種機…,這些東西我們都做過實驗,質量絕對沒有問題。”

  “挺全合呀,看不出你們這小地方有人才呀。”

  這算什么人才,這些東西萬峰都見過都修過,現在只不過把幾十年后的一些東西還原一下而已。

  因為沒解決液壓問題,這些機器還都是機械式的,根本算不上先進,只是說是解決了有無問題。

  如果能解決液壓系統,這些機械還會有更大的改進空間。

  蕭亮叫來一臺解放,把這些農具一樣一套裝上了車。

  到中午時分,機械廠剛造出的五臺拖拉機全部裝上卡車。

  蕭亮背了一挎包錢到去結賬,五臺拖拉機加五臺拖車,一萬九加上幾套農具一共是兩萬兩千元。

  結賬完畢,蕭亮把發票收據收拾好,連午飯都不吃就帶著車隊離去。

  他的意思是晚上爭取趕回申陽,臨走時叮囑機械廠加緊生產,畢竟他們手里還有二三十臺拖拉機的訂單。

  說不定過兩天他們還會來。

  張海很興奮,拖拉機只要打開了市場,什么問題就都解決了,這玩意來錢來一次當一次,那像賣鞋,幾十雙些也賺不了幾個錢。

  “我還帶回了十臺一噸翻的訂單,和拖拉機的售價一樣。”

  “好啊,這算是雙喜臨門了。”

  有這三十四十臺車訂單,就有了三四萬多的利潤,什么困難都不叫困難了。

  “看來我們得分兩幫人加工了,幸虧我們人多,否則現在還真抓瞎。”萬峰建議。

  “發工資的時候就覺得人多了,現在才發現人多還是有好處的。”張海也揶揄了一句。

  孤山機械廠黃了后,幾乎所有員工都被劃拉到這里了,那也是百十號人呢,一個月工資錢就兩千多,現在該是他們發揮潛力的時候了。

  “我馬上安排肖德祥布置生產任務。”

  機械廠開始滿負荷的工作了,張海也忙活的焦頭爛額了。

  大棚果園子魚塘都是他該操心的,他忙活一點也是應該的。

  在其它的人也忙活的腳打腦后勺的時候,萬峰也在忙著,他當然也要忙。

  不過他在忙著吃飯,忙的一頭大汗。

  吃完了飯就忙著溜達,不是說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嗎。

  從家里出來走到膠鞋廠時,意外地發現膠鞋廠門口竟然聚集了比平時多好幾倍的人,怕是有三四十人了。

  有這么多鞋販子來拿鞋賣嗎?

  到了跟前一問,才知道這些人不是鞋販子而是周圍村子來買鞋穿的,以年輕人居多。

  洼后膠鞋廠生產的飛馬運動鞋已經開始成為流行時尚,不管是結婚的還是沒結婚的腳上若是沒有一款飛馬膠鞋都不好意思出門。

  但是集市上賣鞋的人還不多,有時候就賣脫銷了,或者是找不到合適的鞋號,這些人在知道膠鞋是勇士公社洼后生產的后,就跑這里來買了。

  起碼各個樣式各種號碼齊全。

  因此這里弄得像集市一樣。

  萬峰突然覺得洼后這里可以開一個集市了。

  十幾年后,集市遍地都是,幾乎每個大隊…那時已經不叫大隊改叫村了,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個集市。

  不過萬峰覺得現在洼后就可以開一個集市,他們有服裝廠膠鞋廠,還有魚塘大棚,將來還有養雞場,本身這些商品就需要交易,跑到外面交易哪里如在家門口交易方便。

  慢慢發展,說不定將來就能發展成義烏和西柳那樣的大集市。

  誰說洼后就不能形成一個全國有名的大集?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