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64章 被捕獲的電子

無線電子書    學霸的黑科技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在實驗室深處,已經按照圖紙搭建的微核電池在中央的玻璃房間內。

  玻璃是含鉛防爆的,另一個作用就是防止輻射。

  雖然C14微核電池并沒有多少輻射,但按照操作指南,必要的防護措施還是要有。

  電池的體積并不大,為邊長十公分的立方透明盒子。

在碳化硅沒有折疊的情況下  盒子的中間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純凈的C14的晶體,有半克拉大小,而整個盒子則是已經雕刻了“電子坑”和電路,電子坑將C14溢出捕獲后可以向設備供電。

  電池外連接的是一臺實驗室筆記本,筆記本電腦采用的是低功耗明秋量子芯片。筆記本電腦的功耗為15W,輸入電壓為10V。

  C14微核電池時時刻刻都會釋放電能,不會因為你是否使用設備而改變,因為C14的衰變是時刻都在進行的。但是設備上的開關可以決定你是否使用電能。

  “徐教授,這邊已經準備好了,是否開啟設備?”實驗人員說道。

  徐利民看了看蕭銘,蕭銘點點頭。

  “打開開關。”徐利民對著麥克風說道。

  “收到,打開開關。”實驗人員接到命令后馬上給出反饋。

  主開關被打開后,電表上讀出數值。

  “電壓10V穩定。”

  “收到,收到。”

  “電流1.5安,穩定。”

  “收到,開啟電腦。”

  實驗人員啟動電腦的開啟按鈕,電腦被成功電量。

  開機、啟動,進入小初的畫面。

  整個過程不超過三秒,幾乎是秒速。

  “成功了!”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實驗室爆發出熱淚的歡呼聲。

  前方的報告馬上送了過來,這是C14微核電池的第一次測試,也是微核電池和明秋量子芯片的第一次測試。

  “運行完美!”徐利民將將報告遞給蕭銘,說道:“筆記本被成功點亮并且穩定運行。”

  蕭銘到沒有擔心微核電池是否能夠產生電量,他擔心的是微核電池是否能夠穩定的提供電量,現在看來一切都在計劃之內。

  徐利民吐槽道:“我們的筆記本最耗電的部分在屏幕,不然我們的能耗可以做到更小。”

  量子芯片,已經將芯片和顯卡的性能合二為一,未來不會看到計算設備上還有一個顯卡有一個“呼呼呼”未顯卡降溫的風扇。

  其實只要芯片有足夠的性能處理顯示功能,世界上就根本不應該有顯卡這樣反常規的硬件設計,更不會有芯片扇熱風扇這樣的變態設計。

  采用了量子芯片筆記本沒有顯卡,功耗當然低,目前盤古科技的可以做到暴力測試游戲時功耗在5瓦以下。

  今天的測試是為了測試電池的性能,因此實驗室將功耗調高。

  但是這樣的功耗也沒有達到蕭銘的要求,所有徐利民此時才會對蕭銘說道:“屏幕技術還得想辦法處理下,不然我們無法做可穿戴設備。”

  蕭銘只是笑著沒有說話,微核電池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達到了自己的要求。

  “碳化硅結構折疊還需要多長時間?”蕭銘關心的這個問題。

  “折疊需要在高壓環境下完成,目前設備還在生產之中,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徐利民下軍令狀:“再給我幾個月,在六月之前,我一定將微核電池完整的做出來。”

  蕭銘說道:“老徐啊,這事也不要太著急,注意質量和安全,你讓電池再跑跑。

  (本章未完,請翻頁)

  蕭銘在乎的還是電池的能夠提供的最大功率。

  徐利民說道:“我們現在以標準尺寸去測試。”

  標準測試就是用10CT大小碳14(重量約0.02g)微核電池在單位時間提供的最大能量。

  這一次就沒有用筆記本電腦,而是讓電池形成了簡單的回路,用電阻發熱耗能。

  實驗室得出數據為標準大小的微核電池,能夠提供的最大電流為一萬毫安,額定電壓為3V到15V。

  如此性能的電池可以滿足目前市面上所有移動設備的運行,也可以像松下電池那樣形成電池組為電動汽車供電。

  如果實驗室在碳化硅晶體折疊上做文章,電池的性能還會更好。

  按照微核電池的設計原理,采用C14作為原料主要原因就是輻射指數低,相當安全,不用使用笨重的防輻射裝置。

  微核電池的原料也是可以替換的,如果在汽車、航天器等領域,擁有足夠空間和足夠載重時,微核電池的原材料可以更換為更高效的鎳63等。

  蕭銘說道:“老徐,不是想競爭一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嗎?這個榮譽可沒有夏國人獲得過,即便有那也是已經移民的華人。”

  徐利民怦然心動,他當然記得這件事,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嚴格按照規則進行記錄,他的團隊也在不斷的完善微核電池的論文。

  用碳化硅半導體材料的“色心”(電坑)俘獲電子是物理學的難題,,在碳化硅上雕刻電路,這些都是全球微核物理的難題,將碳化硅材料進行折疊后,將C14輻射的電子全部捕獲,這也是微核物理的難題。

  三個難題全部被盤古科技攻克以后,帶來的是能源行業的變革,如果這都無法拿到諾獎,那諾獎還真的是名不副實。

  大部分諾獎只是發現性研究,而盤古科技的不僅是發現性研究還是應用型研究!

  “我想的是等碳化硅的折疊實驗完成后才給你說這件事。”徐利民心中還是想啊,忍不住說道。

  “不用等了。我們只要有理論性研究成果就可以試試。另外,碳化硅材料折疊俘獲電子技術我們不是沒有,只是沒有進行實際試驗,這點不用過于在意。”

  蕭銘說道:“你先把論文給我看看,有些細節的地方團隊的人可能不太能夠把握。”

  操作和將操作形成理論化的文字,年輕的研究人員們還不能完全滿足蕭銘的要求。

  “我看了后你就可以直接發表了,也讓世界認識一下盤古科技,讓大家認識一下夏國的物理水平。”

  徐利民怦然心動說道:“我這就去辦。”

無線電子書    學霸的黑科技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