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四十三章 將以建功

———送高判官從軍赴河西序  南方無事后,徐晃被征入朝,先是為衛將軍,還沒到長安,緊接著又被拜為右將軍,聲名遍傳關中。徐晃一走,南方的軍事部署也隨之變動,甘寧僅留水軍駐守江夏,張繡仍在揚州討伐殘余的山越,沮雋、孫賁則在安撫南中的同時積極對外開拓。

  徐晃的班底也因此一一分散,其中大部分交給了沮雋,少部分被安排了新的職務,如黃忠接任了太史慈的位置,擔任解煩督,關平擔任徐晃麾下騎都尉。

  正是因為徐晃格外順從的接受了朝廷的安排,所以才得到皇帝幾次賞賜,也讓流傳在朝野的一些兔死狗烹、功高蓋主的流言不攻自破。

  未央宮,宣室殿。

  皇帝換上了一身便服,在賈詡、荀攸等人的陪同下再度召見了徐晃,比起開始的那次正式迎接,這次私下召見更顯得親密無間:“你還是適合著甲,這一身朝服倒讓你像個太學里的儒生。”

  徐晃穿著一身緋色朝服,人過中年,身材依舊壯實,把朝服撐得緊緊的,他一絲不茍的行完禮,低聲說道:“臣以前本就是郡吏,讀過幾冊書,誤打誤撞,這才入了軍旅,為陛下效命。”

  “荊、揚的風情如何?在那里待得還好?如今地方上是否安靜?”皇帝一連串的問出幾個問題。

  徐晃在底下一一作答,他的態度依舊謙遜謹慎,讓荀攸等人心生好感,皇帝也向來都信任對方,聽到他說起南方安靜,新政推行順利,就連活躍的黃琬也開始閉門謝客,打算歸隱山林后,皇帝輕聲一笑,揮手略去了這些事:“這次南方平定,你著實立下大功,朝廷籌議調你回長安來,是另有用處,你自己可有什么想法么?”

  “臣私下揣測,想著南方無事,朝廷自然要轉向北方。只是近年聽聞塞外鮮卑諸部恭順效服,尚無興師之名,而遼東公孫、高句麗等也已伏誅,臣…”徐晃輕聲說著,就被皇帝打斷道:

  “張遼正躍躍欲試,要收服烏桓等部,至少在幽州以外,鮮卑再不能造次。這是他前些日上奏陳言的決心,塞外鮮卑,前有匈奴為戒,眼下雖然群龍無首,勢力不足以與朝廷開釁,但假以時日,人馬孳生,再出一雄主,則必為朝廷大患。”皇帝心里已經定了主意,一字一句的說道:“所以朝廷要早做準備,不能遺患給后世。”

  徐晃點頭稱是,皇帝好武功,這幾乎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了,看來確實不想學光武皇帝中興以后一味偃武修文、與民休息,而是想開拓一片大功業出來。作為武將,徐晃內心也是頗為向往沙場建功,中興諸戰雖然參與的不少,但終究沒有封狼居胥、燕然勒銘要更心向神往。

  “當年孝武皇帝派軍西征,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腋。今西域諸國經年未朝,恐有受制于外國之憂,早通西域,便能早張國之臂腋。”皇帝緩緩說出自己的成算,注視著將要肩負重任的徐晃:“典農中郎將夏侯淵在涼州屯田養民數年,倉廩豐足,黎庶富實,卓有成效。公明不妨在年底的時候往隴右去一趟,查一查軍實,練一練軍威。”

  徐晃聽了有些意外的看了荀攸一眼,誰不知道曹操的嫡系如夏侯淵、曹洪、樂進等人都安置在了涼州,今后朝廷要調兵西進,肯定是以夏侯淵、馬騰二人為主。現在才調過去一個安西將軍段煨,頭緒尚未弄清楚,皇帝又點明要他統其事…

  這要將曹操的籌謀置于何處?

  當然,這樣的念頭只是一瞬,徐晃到底是有膽氣、不怕朝廷諸公的臉色,很快抱拳應了下來。

  皇帝有意讓徐晃主持西北大局的心思昭然若揭,消息不難走漏,更何況當時在場的還有荀攸,曹操知道此事后果不其然生了許久的悶氣,在廡廊下坐了很久才郁悶的說道:“當初允諾了妙才,日后征伐西域必以他為主,看來我是要食言了!”

  “曹公,從叔向來謹守軍令,也知道曹公拳拳之心,不會因此而有怨言的。”夏侯尚站在庭院里,抱拳說道。

  “我素來知道他的性子,你也不用多慮,盡管忙你的去吧,難得休沐。”曹操渾不在意的揮了揮手,打發夏侯尚下去:“子桓他們不是商量好了要出城游獵么?你何不也跟著去?”

  夏侯尚到底年紀還輕,偷偷看見曹操臉色平靜,心里一松,當即告辭去了。

  在他走后,曹操的臉色立即陰了一瞬,右手無意識的捶著身旁的廊柱,目光不知盯著庭院里的何處:“看來不論是西域,還是鮮卑,國家都是主意已定啊。”

  站在曹操如今的位置來看,南方諸州業已平定,就連黃琬都已徹底熄了心思,真正歸隱山林,各項朝政一一推行無阻。就連新辟之地雖大多只是初步定下州郡的名字,離正式的移民屯墾、設置官吏還遠著,但也沒有了大患,只零星幾處蠻夷作亂,有沮雋、孫賁等人鎮守,根本不用再牽扯朝廷的太多精力。

  所以朝廷接下來勢必要將目光轉移到北方,先通西域,便能從容伸展雙臂,屆時無論步度根還是可比能,無論服是不服,只需幾戰,都能為后世開百年太平。

  本來在曹操的安排下,夏侯淵主持征討西域,然后以一方主將的身份,與張遼一東一西,共同夾擊鮮卑,立下不世之功。為了順利達到這個目的,他不惜暗中放縱徐晃擁兵自重的流言,讓皇帝心生顧忌、不敢重用,可誰知道…

  “我聽說當年徐公明屈身行伍之中,全賴國家識得英才,特為拔擢,這才有今日之功。”董昭見曹操主意落空,在一旁安慰道:“外間流言雖然誅心,但國家向來英睿,徐晃又知分寸,豈會因此而冷落君臣之情?”他接著道:“既不可得,便也不用再多憂思,西域到底事小,徐公明縱然是主大局,也不會率兵親至,夏侯妙才還有可為之處。”

  “自從段煨被調任安西將軍時,我就知道妙才不能獨當一面了。”曹操惋惜的嘆了聲,道:“國家雖未有明示,但這樣的勛勞,終究還是輪不到我。”

  眼看曹操似有放棄之意,默不作聲的郭嘉忽然悠悠說道:“輪不輪得到,尚在兩說。”

  曹操眉頭一動,很快朝對方看去:“這是怎么說?”

  “國家眼里就只有一個徐晃不成?別的不說,單說是提拔、重用,可幽州張遼又能比他差到哪里去?”郭嘉輕輕笑著。

  董昭立即會意,忙道:“正是如此!天下人只把徐、張二人并論上將、比試功勛,張遼在幽州急于進討公孫,征伐烏丸、高句麗,在樂朗拓地數百里,新建州郡,哪一項不是追著徐晃來的?如今徐晃安靜南方,已然功成名就,受封右將軍,倘若說急,恐怕沒有比張遼還要急的了。”

  曹操聽到這里,心里卻并未輕松多少,他不能將希望放在張遼是否顧全大局上,如今的重點也不再是夏侯淵是否能獨當一面,而是郭嘉、董昭的某一句進言提醒了他。

  徐晃功高勛重如此,皇帝仍要加以重用,難道在皇帝心里,徐晃遠遠不只是做一個右將軍?

無線電子書    興漢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