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

  “然后選義案部,考辭就班。”

  韓遂既已不成太大的氣候,又不值當在此刻費心費力的去整治他;而且雍涼有鐘繇、張濟等一干人在,到時候長安還要預留下皇甫嵩親率一部兵馬坐鎮,再調并州的度遼將軍段煨或寧胡將軍徐榮其中一人移駐郡協防,三輔京畿之地這才叫固若金湯、萬無一失。等到二三年內討滅了袁氏,初步收拾好關東的局勢、穩定局面,再騰出手來的時候,就不只是討平韓遂一人,而是要好好地動用一切資源、手段,去徹底解決西北‘胡漢雜居’這個從光武皇帝征討天下開始就存在,并且幾乎拖垮了整個漢室的歷史遺留問題。

  一個韓遂并不在皇帝的眼里,而韓遂背后所團聚著的羌、氐等部族卻是皇帝格外重視,非得要畢其功于一役。皇帝心里初步已有了這個主意,具體的軍事部署與人員安排還得事后另尋荀攸、法正、周瑜等熟知軍事的心腹好生商議。此刻面卻不露出任何痕跡,待說完了韓遂這邊的事,便又調開話題,趁著機會與就在身邊隨侍的侍中、即將被詔拜的兵部尚書鄧昌慰勉了幾句話。

  “我知道你與原光祿勛鄧淵有親,同出南陽一脈。”皇帝恍惚間提起了幾年前的舊事,對須發花白、面色忐忑的鄧昌說道“初平三年的時候,他之所以被免,不是因為有什么劣跡惡行或不法情事,全在于他為人迂腐,沒個主見,只曉得唯唯應承,終日渾噩,連本職都忘了。”

  這是在暗指鄧淵沒有眼力,在當時只知道聯結一幫關東士人排揎楊氏、以王允為尊,主張士人專朝。雖沒有直接與皇帝起正面沖突,但身居光祿勛的高位,又不是親信或能人,很快就隨著王允的倒臺而罷免。好在鄧淵也是南陽鄧氏出身,功勛之家,英烈遺澤,有傅干、蓋順等英烈子嗣的榜樣在前,皇帝看在其沒有為虎作倀的份,最后還是給了幾分臉面,只貶為庶民,打發回鄉了事。

  鄧昌雖與鄧淵是同宗同族,但南陽鄧氏瓜瓞綿綿,大宗小宗、旁系遠親零零總總加起來至少也有幾百千戶,散葉天下,關系血脈早已疏遠,那有什么情誼可講?話在當頭,他心里無有多少畏懼,單只配合的戰兢道“老臣愚頑已久,得蒙陛下驟予大任,惶恐至極,竟不知所以,又見軀老口拙,不堪大用,還望陛下另簡能人才是。”

  “你是我身邊常年跟著的老侍中了,雖比不傅公悌瑰偉博達,但為人處世也算沉穩審慎。”皇帝拿對方與吏部尚書傅巽相提并論,不是刻意抬舉,而是為了有意表現差距,讓鄧昌自己看到“多年來辦事勤勉、嚴守機密,從未行差踏錯、自滿得意,這就是你的長處及用處。兵部聯絡軍心,撫恤退卒,團練郡兵,這些都是要極穩妥的人才能辦好的事。你正式得到詔令,任職以后,且依詔將局面鋪開,立下章程,便是大功一件。”

  鄧昌是高密侯鄧禹的后人,為人隨著年歲漸長而愈發的勤勉低調、寡言少語,即便是功臣之后,又是世代簪纓的大族,他也一如既往的保持謙虛內斂的做事風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致使許多人往往都易忽視了皇帝身邊居然還跟著一個腿腳不便的老侍中,這一跟,就從遷都跟到現在。以至于皇帝幾次裁汰不聽事的官員與身邊不是一條心的近臣,也沒有想過動他。

  “老臣愧對,陛下既有重托,老臣敢以綿薄之資,為陛下奮力效命而已。”鄧昌低低的回了一聲,他知道皇帝也不仰賴他有什么過人的才智、能為皇帝提出出人意料的見地,只需要照本宣科,皇帝對兵部有什么要求,提什么吩咐,他一律照做就是了。最關鍵的,還是皇帝刻意提點的要記得自己的本職。

  自家同族,原光祿勛鄧淵是因何而免?不就是忘記了‘光祿勛’司掌帝閽、一心為皇帝著想、侍從顧問的本職么?

  皇帝雖然幾次提攜英烈遺澤,其中也不乏云臺后人,但也不是任誰都能入皇帝的眼,譬如那些個云臺后人,如今也只有耿氏、鄧氏等幾家尚在朝廷。竇氏、寇氏如今雖未絕后,但早已無人問津,可見皇帝提拔功臣舊勛不過是個賺取人心的名頭,在選才任官的時候實際還是以忠能為先。

  “我是知你的。”皇帝點頭說道,鄧昌人老,難免會精力不濟,辦事過于循規蹈矩。等他這個過渡性質的尚書安穩了局面之后,再由自己給他安排的副手接任位置,那個時候天下初步安定,大小數戰打完,正是兵部忙著撫恤安頓的時候。所以重要的不是尚書是何人,而在于下一任,皇帝忽的又仰起頭來,往底下諸人看了看,道“李固應當在臺下待駕,且喚他來,這回一道見了,明日可徑去中臺,不用另行召見了。”

  穆順朝亭樓下輕聲喚了一句,底下侍立的諸黃門一個接著一個的傳聲,將立在門外,專為守護皇帝出行車駕的旅賁令李固詔了來。

  李固是皇帝一手從兵衛都候的位置提拔起來的,他本來也是士人,因為與名臣李固同名同姓,有冒犯之嫌,故而遭受許多仍在朝中、受過李固、李燮父子恩惠的故吏門生不滿,致使本該選任為郎衛的他陰差陽錯成為了兵衛。

  郎衛與兵衛雖然都是守護皇宮,但卻天差地別,郎衛離皇帝最近,在皇帝身邊服侍一段時間后,混個臉熟,經過三署郎將的策試便可選派外放。而兵衛卻幾乎沒有這個機會,李固憑著自己的才智一步步摸爬來,實屬不易,幸而遇見皇帝青睞,先成為護衛皇帝出行車駕的關鍵職務旅賁令,再是走到今天,一步而入尚書臺。

無線電子書    興漢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