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易經 未央宮,尚書臺。
在女兒冊立為后的當日,如愿以車騎將軍錄尚書事,處理朝政的董承,將手里的簡牘拿到眼前,上下掃視著奏疏里的內容,臉上慢慢露出自輕蔑的笑容。
尚書令士孫瑞坐在他右下側,皺眉看著董承,雖然對方臉上帶著笑意,但士孫瑞卻只覺得他目光清冷,毫無喜悅,就連說話的語氣都是在裝腔作勢:
“這么說來,上林清丈的事情已經大體完成了?”
尚書吳碩立于堂上,恭恭敬敬地回答:“上林所存良田、可墾之地的數目皆在奏中,只是應募的流民不多,以至于地多人少,許多荒地尚無人耕種。”
見對方有的放矢,故意引出自己想要的題目。董承瞇起眼,轉向士孫瑞:“陛下對屯田的重視,我想不必多說。如今地有了,卻未有足夠多的流民來耕種,依我看,應當將屯田納入地方上計,以作鞭策,君榮覺得呢?”
士孫瑞在朝中深孚德望,一般人見了,大都要尊稱他一聲公,只有親近的人才能叫他的表字。
如今被董承隨隨便便的說了出來,讓士孫瑞倍感輕視,他臉上頓時浮現怒意。正在這時,他察覺到坐在對面的尚書仆射楊瓚的目光,楊瓚神色嚴肅,沖他極輕微的搖了搖頭。
士孫瑞深吸了口氣,道:“應當如此。”
所謂上計,其實就是一種源于戰國、興于秦漢的地方官吏政績考核制度,地方長官每年都要將境內戶口、賦稅、盜賊、獄訟等項編造計簿,亦名集簿,遣吏逐級上報,奏呈朝廷,朝廷據此評定地方長官的政績。
將屯田的成效與否納入地方官吏的政績考核,無疑是對地方太守、縣令,尤其是對那些農曹掾形成制度上的督促。這本來是件提高行政效率的好事,卻很容易夾帶別的用心。
董承點頭道:“吳子巨身為三公曹尚書,主年末考課州郡事務,大可負責這件事。”
吳碩正自出神,聽到自己的子巨兩個表字,猛地一凜。
士孫瑞深深看了吳碩一眼,他知道吳碩喜歡投機鉆營,阿附權臣,無論是董卓、王允、還是馬日磾,他都屈節討好。這回他眼見董承外戚得勢,壓過庸懦的馬日磾一頭,于是便投向了董承的陣營。
吳碩倒也是運氣好,所遇到的人無不是看重他身居尚書的作用,想借吳碩擴大在尚書臺的影響力。不然像他這種屢次背主的人,如果遇到的新主是個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老早就把他排斥了。
此時士孫瑞突然想到,董承此舉會不會是特意要針對那些發放到郡縣的農曹掾?
以往的郡縣掾屬可都是由太守、縣令自行征辟,但這回可是朝廷首次向地方直接派送掾屬,為了表現對屯田的重視、為了達到皇帝欲加深中央對地方掌控程度的預期,朝廷特意從作為中央官員儲備的三署郎官里選拔干才。
這些選派地方任職農曹掾的郎官們,無不是各方派系在朝堂未來的棟梁。如果某人要在上計考核里故意做出不好的評價,其危害,不亞于是對哪方勢力釜底抽薪。
士孫瑞嚴詞諫道:“地方上計向來是有司徒領銜處理,三公曹雖負責考課,但在這件事上,未免太過職輕了。”
董承不以為忤,揶揄笑道:“君榮,莫忘了,司徒趙公尚在病中。這不到半年就要上計了,你忍心讓趙公拖著病軀為此勞累嗎?”
“那此事也不該由車騎將軍一人而決,應請陛下裁斷。”
董承看了看一臉尷尬的站在正中的吳碩,面色沉了下來,說:“那就在此疏具列條陳,呈交陛下。”
讓對方碰了一個釘子,士孫瑞并未因此而輕松多少,相反,他的心里愈加沉重了以董承近日在朝堂所表現的張狂脾性,能讓他暫且退讓的,肯定是有別的更大的圖謀。
只見董承繼續說道:“說起地多人少,除了地方流匪肆虐,讓流民不得安心應募以外。我倒是想起另一批百姓,可以充作屯田記得是初平元年,朝廷遷都長安,當時隨駕入關的百姓應該有數十萬戶吧?讓他們充入屯田,一來可以解決屯田人少的問題,二來也可以解決他們的生計,可謂一舉兩得。”
聽到董承將主意打到這些被迫西入關中的雒陽居民頭上,士孫瑞眉頭突地一跳,心里浮現出一絲不好的預感。
他未來得及答話,對面的楊瓚先坐不住了:“彼等百姓在西遷路上深受饑病凍累,又遭董卓車騎驅趕,死者累積于道。最后抵達關中的十不存一,如今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人大都已有屋宅田地,朝廷一旦將他們納入屯田,豈不是再施暴虐嗎?”
董承心里哂笑,大不以為然,雖然這些百姓在路上確實死傷慘重,但根據府中幕僚在私底下的估算,最后抵達關中的百姓至少在十萬戶左右。
這些人初來乍到,衣食無著,又沒有賴以為生的土地,董卓只管將他們帶來,根本不會用心賑濟,導致這些人或死或逃,更多的則是變為當地世家大族所隱匿的戶口,從賬面上死掉了。
弘農楊氏正是趁機吸納戶口的大頭之一,所以楊瓚才會比士孫瑞更著急的提出反對。
尚書臺諸人神色大變,凡是關中豪強出身的尚書、尚書郎們面上皆浮現出慌亂的表情。
董承很得意于眾人的表現,他微微一笑,沒有理會楊瓚,反是對士孫瑞示威地問了句:“君榮以為如何?”
士孫瑞臉色極為難看,冷言道:“陛下詔行屯田,本是為了招募流民,不使其斷絕生計。而彼等在關中安置已有三年,并非流民之屬,朝廷一旦將其納入屯田,本來地少的倒還好說,地多的卻未必情愿,若是強令施為,恐怕會鬧起民怨。”
董承有些失望:“此事真不可為?”
“此事斷不可為!”
眾人一愣,紛紛向門口看去,只見年過半百的太尉馬日磾正巍顫顫的站在門口,一臉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