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7章:聯趙之策

無線電子書    戰國大司馬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約大半個時辰后,惠盎與蒙仲離開了王宮。

  臨上馬車返回驛館時,惠盎笑著對蒙仲說道:“你看,無需擔心什么。”

  蒙仲苦笑兩聲,同時也暗暗佩服眼前這位義兄。

  這不,在這位義兄的出色口才下,魏王遫再次賜予了他蒙仲一片封邑,還封他為郾城君,而關鍵在于,惠盎還讓秦國為此背了鍋,使討封的行為有理有據,對此蒙仲只能表示,這位義兄不愧是從二十幾歲就當上宋國國相的逸才,這種手段伎倆信手拈來,而且絲毫也不突兀。

  這不,在他倆告辭的時候,魏王遫對待惠盎的態度比之之前更加熱切,只因為惠盎表示宋國會堅定地站在魏國這邊。

  “多謝兄長。”蒙仲由衷地拱手謝道。

  見此,惠盎哈哈大笑,拍拍蒙仲臂膀笑著說道:“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客套?更何況,此番愚兄最多只是一個說客,真正幫你討到封爵的,另有其人。”

  說著,他眨了眨眼睛。

  蒙仲當然知道惠盎指的是誰,無非就是宋國的君主宋王偃。

  沒有宋王偃在這件事背后推波助瀾,哪怕惠盎說破嘴皮子也沒用,畢竟魏王遫真正顧忌的,還是宋王偃的態度。

  見蒙仲神色有異,惠盎也不為難,笑著說道:“行了,不必如此。大王原本就不指望你會因此感謝他,況且,大王也不需要你當面感謝,他這么做,只是覺得你乃我宋國的忠良…”

  這話倒也不是惠盎胡謅,畢竟宋王偃心高氣傲,除非蒙仲心甘情愿、滿心誠意地向他道謝,否則,倘若蒙仲心不甘、情不愿,只是出于禮數才前往表示謝意,反而會遭到宋王偃的呵斥。

  君主的想法,往往難以推測,更何況是像宋王偃那種介乎于明君與暴君之間的君主,幾乎很難揣測這類人的想法。

  對于這類君主,遵從本心即可,越是誠實越能得到這類君主的喜愛,相反,倘若是一味的阿諛奉承,當年被宋王偃隨手殺死的唐鞅,就是一個很好的反例。

  步上馬車,趁著返回驛館的途中,蒙仲問惠盎道:“兄長,接下來你有何打算?去趙國,還是就此回宋國?”

  惠盎捋著胡須想了想,說道:“趙國…還是由魏國先出面吧,在魏國出面之后,我宋國再派使者前往趙國。”

  蒙仲恍然地點了點頭。

  為了針對來自秦齊互帝的威脅,他們準備組成魏、趙、宋、韓四國聯盟,趙國的態度姑且不論,但在魏、宋、韓三國內,魏國肯定是當之無愧的盟長,因此拉攏趙國這件事,理當由魏國出面。

  待回到驛館后,蒙仲便驚訝地看到田黯正坐在驛館的堂屋內。

  他驚訝地上前見禮:“田叔,您怎么在這里?”

  此時田黯也已注意到了蒙仲,故意責怪道:“既然回到大梁,何以卻在驛館落腳呀?”

  蒙仲正要解釋,卻見田黯擺擺手,笑著說道:“好了好了,與你開個玩笑而已,我此來是受你段干叔之托,邀你到其府上赴宴…”

  說罷,他轉頭看向惠盎,笑著說道:“惠相,別來無恙。”

  惠盎微微一笑,拱手拜道:“惠盎拜見田先生。”

  此時蒙仲也明白過來了,笑著拆穿田黯道:“田叔,我就奇怪你怎么親自前來,原來是來邀請我義兄的…”

  可不是嘛,按理來說邀請蒙仲要府上赴宴,段干一族只會讓與蒙仲同輩的段干崇出面,而不是作為叔父輩的田黯親自出馬,這跟看不看重蒙仲沒關系,只是禮數問題——哪有長輩去迎晚輩的道理?

  但要邀請惠盎,那就大不相同了,畢竟惠盎身份尊貴,跟段干氏一族、跟田黯的關系也不如蒙仲關系密切,因此田黯才親自出面。

  被蒙仲拆穿了來意,田黯也不在意,哈哈大笑。

  也是,彼此都是自己人,也沒有什么好在意的。

  而就當蒙仲、惠盎在田黯的指引下前往段干氏的府上時,魏王遫仍在與國相田文在宮殿內商議著。

  就像惠盎所認為的,在秦齊互帝這件威脅面前,魏王遫早已經將被宋國脅迫冊封蒙仲的不快給拋到了腦后,此刻正與田文商議著拉攏趙國的事宜。

  而在這件事上,田文亦表現地頗為積極。

  這也難怪,畢竟在田文的憎恨名單上,當年使他在趙國顏面大損的蒙仲,最多只能排在第三位,這第一位與第二位,恰恰正是秦國與齊國。

  如今種種跡象表明,秦國與齊國這兩個仇敵居然要聯合起來,田文豈能坐以待斃?

  想到這里,田文對魏王遫說道:“大王,可立刻派人召回大司馬,使趙國獨恨于秦國…”

  他指的,正是秦國與他魏國聯手脅迫趙國罷免奉陽君李兌的這件事。

  在脅迫趙國罷免奉陽君李兌的這件事上,魏國起初與秦國的態度是一致的,畢竟奉陽君李兌與齊國親近,倘若任由其繼續坐在趙國國相的位置上,這對于秦魏兩國皆是一種危害,因此,趁著如今魏將翟章與秦將白起兵臨邯鄲城下,秦魏兩國都想著趁機搞掉奉陽君李兌,各憑本事扶持一位親善他們兩國的趙人為相。

  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年紀輕輕的趙王何雖然被奉陽君李兌架空多年,可居然仍能沉得住氣,并未趁此機會罷免奉陽君李兌,反而與李兌一同合力抵制秦魏兩國的軍隊,這也是秦魏兩國的計劃遭到了擱淺。

  眼下趙國那邊仍僵持著,趙王何雖然表示放棄協助齊國進攻宋國,但卻死咬著不肯罷免奉陽君李兌,這讓翟章與白起亦頗感頭疼,畢竟有些手段,他們可不能用在趙王何身上,這跟與趙國徹底撕破臉皮有什么區別?

  但眼下情況變了,秦國或有與齊國暗中結盟的跡象,倘若魏國再繼續逼迫趙王何罷免奉陽君李兌,這等同于繼續得罪趙王何與李兌二人,因此田文建議他魏國放棄這件事,讓秦國獨自去逼迫趙國,以便將趙國的不滿轉嫁到秦國身上。

  不得不說,田文的提議確實不錯。

  但魏王遫在聽了這話后,卻產生了幾許顧慮:“倘若秦國亦放棄了此事,以至于李兌繼續擔任趙相…”

  仿佛是猜到了魏王遫的心中顧慮,田文輕笑著說道:“大王不必猜疑,雖種種跡象表明秦國或將與齊國暗中結盟,但這并不意味著秦齊兩國會親密無間地聯手,相互防范肯定是必然的,難道秦國就不想將趙國拉攏到自己這邊么?”

  魏王遫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田相所言極是,寡人立刻就派人通知翟章…”

  聽聞此言,田文想了想說道:“不如臣親自去一趟趙國吧,在下與李兌還有幾分交情…”

  說到這里,他的表情忽然變得古怪起來,幾番欲言又止。

  見此,魏王遫不解問道:“田相有何話不妨直言。”

  只見田文臉上閃過一陣青白之色,繼而這才怏怏地說道:“據臣所知,郾城君與趙王何交厚…”

  “郾城君?”

  魏王遫起初沒反應過來,愣了數息后,他這才意識到田文指的正是他剛剛冊封為郾城君的蒙仲,心中若有所思。

  作為魏國的君主,被臣子變著法子討要封賞,這誠然叫人惱火,可考慮到事出有因,再考慮到蒙仲對他魏國確實功勞巨大,且此人才能卓越,魏王遫倒也不是并不是很在意。

  畢竟魏王遫也明白,當年蒙仲替他魏國打贏伊闕之戰,這場仗背后的意義并不僅僅只是幫韓國奪回了新城與宜陽,更重要的,是讓秦國再次對他魏國心生忌憚,短時間內不敢染指他魏國的河東郡。

  以區區郾城,以及一個郾城君的爵位為代價,換取蒙仲對他魏國的忠誠,繼續留在他魏國,使秦國對此忌憚三分,不敢貿然染指他魏國的河東郡,這怎么看都是一件穩賺不賠的事。

  更別說,蒙仲還跟趙國的君主趙何交情深厚,剛好能作為拉攏趙國的使者之一,陪同田文一起出使趙國。

  問題是,田文與蒙仲彼此不合,這著實是一個難題。

  不知能否趁此次機會,使二人言歸于好呢?

  魏王遫心下暗暗想道。

  不過就他看來,這件事的可能性并不高,畢竟他太清楚田文的性格了。

  想了想,他對田文說道:“田相啊,寡人知道你與蒙仲當初有些誤會,但你也知道,當年蒙仲在趙國時還甚年輕,年輕人嘛,做事難免沖動,眼下,你與蒙仲皆乃我魏國的要臣,倘若你二人能聯起手來,寡人自忖便可不懼秦齊…”

  “大王說的是…”田文勉強擠出了幾分笑容。

  半個時刻后,田文羞憤地走出了王宮,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幕僚馮諼見到田文那般模樣,便奇怪地說道:“薛公,不知發生了何事?”

  見此,田文便將今日發生在宮殿內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馮諼,隨即又是羞惱又是憤懣地說道:“臨別前,大王希望我與蒙仲言歸于好…簡直是豈有此理!”

  聽完田文的講述,馮諼眨了眨眼睛,臉上亦難免露出幾許驚訝。

  他對蒙仲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仍記得當年在趙國時,那個不顧薛公田文盛名,站出來公然頂撞的少年。

  一晃數年過去了,當初那位頂撞薛公的少年,如今居然已被魏王封為郾城君。

  而諷刺的是,日后田文看到當年曾頂撞冒犯過他的蒙仲,出于禮數還得尊稱對方一聲郾城君,從此不能再直呼蒙仲的姓名。

  或許,這正是田文最最不甘心的地方。

  但就這件事而言,馮諼并不想發表什么看法,畢竟在他看來,蒙仲的確已逐漸成為了魏國無可取代的將帥,田文繼續與其結怨,說實話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然而這樣的意見,他知道眼前這位薛公是不會聽從的。

  想了想,馮諼對田文說道:“薛公,其實在下一直以來都頗為不解,您對蒙仲的偏見,當真是怨恨么?”

  “什么?”田文皺了皺眉,不解地看向馮諼:“不是怨恨,你以為是什么?”

  馮諼微微一笑,搖頭說道:“可能您自己沒注意,自當年蒙仲代宋王偃獻上薛邑的封賞狀,自此之后您再見到蒙仲時,眼中便再無恨意…在外人看來,仿佛只是單純地厭惡此人…”

  聽到這話,田文頓時一愣。

  畢竟事實正如馮諼所言,自當年蒙仲代宋王偃獻上薛邑的封賞狀之后,他再見到蒙仲時,就不是那種恨不得殺了蒙仲的態度了,最多只是針對蒙仲,打壓蒙仲。

  搖了搖頭,他冷哼道:“那只是我信守當年的承諾而已!我仍恨不得…你提這個做什么?”

  見田文無端惱怒起來,馮諼微微一笑。

  從田文的反應他就能看出,田文很清楚蒙仲對魏國的重要性,這不,連那句“我仍恨不得殺了蒙仲”都說不出口,可見這位薛公在對待蒙仲的事上,已越來越理智。

  當然,依舊不喜蒙仲。

  至于原因…

  馮諼認為還是田文對蒙仲有偏見。

  看了一眼田文,馮諼或有深意地徐徐說道:“想不到當年趙主父身邊的一名近衛,如今居然快要與薛公平起平坐了…很難想象一介平民,居然能爬到這等地位,而且還如此年輕…最不可思議的是,明明是宋人出身的蒙仲,到魏國沒多久就得到了段干寅、田黯等本土家族勢力的接納,而薛公…”

  “夠了!”

  田文面色一沉,不悅地斥責馮諼道:“你是想說,我田文居然是在妒忌那蒙仲么?!”

  “在下并沒有這么說。”

  雖然這樣解釋著,但馮諼那面帶微笑的表情,卻怎么也不像是在否認的樣子。

  “你…”

  田文氣急敗壞般瞪著馮諼,旋即懊惱地說道:“行了,你立刻派人到城內的驛館去,叫蒙仲前來見我,大王命他作為副使,隨同我前往趙國,我有些事要對他交代!”

  聽聞此言,馮諼勸道:“天色已晚,不如明日再派人去請。”

  “叫他來就是了!”田文不滿地說道:“我會吩咐庖廚準備一些酒菜。”

  見此,馮諼微微一笑,說道:“既然如此,在下親自去請。”

  然而遺憾的是,蒙仲此刻早已被段干寅請到了府上,馮諼撲了個空,只好回來稟報田文:“薛公,據驛館的士卒言,蒙仲與宋相皆被請到了其府上。”

  田文愣了愣,神色似惱非惱、似怒非怒,半響后這才說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對了,叫夏侯章過來。”

  馮諼依言而退,片刻后,門客夏侯章便來到了府上。

  “薛公,您召見在下?”

  “唔。”田文面色陰沉地點了點頭,問道:“我叫你尋找精通兵法的奇才,你有何收獲?”

  “這…”

  夏侯章的臉上露出了幾許尷尬之色。

  他當然明白田文命他網羅精通兵法的奇才究竟所謂何事,但問題是,近兩年他找遍了魏國,也沒找到足以匹敵蒙仲的奇才。

  想想也是,魏國目前正缺將領,別說是匹敵蒙仲本領的奇才,哪怕有那蒙仲一般的本領,魏王遫也會授予一軍司馬的要職,又豈會繼續混跡在市井之間?

  見夏侯章面露遲疑尷尬之色,田文頗為惱怒,恨恨說道:“整個魏國,你竟找不出一人可匹敵那蒙仲么?”

  見田文心怒,夏侯章連忙說道:“薛公息怒,近幾日在下從前來投奔的門客口中打聽到,在河東的臨汾,有一名奇人叫做芒卯,據說他精通武藝、諳熟兵法,常人所不能及…”

  “芒卯?”田文聞言問道:“可信么?河東郡歸公孫豎管轄,若治下有此等良才,公孫豎為何不派人征辟?”

  夏侯章搖搖頭說道:“在下也不知是真是假,不過,在下已派人去打探了,倘若此事屬實,且那芒卯確實有真才實學,在下必然會設法說服此人投奔薛公。”

  “唔。”

  田文滿意地點點頭,吩咐夏侯章道:“過些日子,我將與蒙仲一同出使趙國,你盡快打探清楚那人的底細,倘若此人確實有本事,便將其請到大梁,等我回來。”

  “喏。”

  夏侯章抱了抱拳,正要退下,卻聽田文又說道:“先別急著走,我方才命庖廚準備了一些酒菜,你隨我小酌片刻。”

  夏侯章本就是嗜酒之徒,當然不會拒絕。

  片刻后,待庖廚奉上酒菜,夏侯章臉上便露出了驚訝的表情:“薛公,既是小酌,菜肴何以這般豐盛?”

  田文也不解釋,沉著臉將酒樽內的酒水一飲而盡。

  看他樣子,頗有些咬牙切齒的意思。

  不管是記恨也好,嫉恨罷了,田文漸漸意識到,他已經無力再打壓蒙仲了。

  甚至于,明日他見到蒙仲時,出自禮數還得稱對方一聲郾城君,就連魏王遫也開始暗示他,希望他與蒙仲言歸于好。

  田文知道,再這樣下去,他在魏國將逐漸失去地位。

  除非,他可以找到一個能匹敵蒙仲的將帥之才,將其推薦給魏王,使魏王不至于越發器重蒙仲。

  芒卯…但愿那是一位奇才,足以匹敵蒙仲的奇才。

  與夏侯章一起喝著悶酒,田文心下暗暗想道。

無線電子書    戰國大司馬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