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集的靈氣應該也不少了,不如穿越過去看看…也不知道那洞府之中怎么樣了…”
王真靈生出這個念頭來,從黑水神社再加上利里之中,弄來的靈水應該足夠他來回一趟了。
只不過,仔細想想,只有這么一點靈水,又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似乎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
王真靈就強自壓下自己的念頭,在交德里之中,每日讀書修煉。
盡管如此,整個丹陵縣,甚至下密郡之中所發生的事情,依舊源源不斷的傳入王真靈的耳朵之中。
丹陵王氏為地方大族,在地方根深蒂固,什么消息也都瞞不過。
再加上陳不識身邊的馮先生等人不時前來拜訪,也將各種情報源源不斷的帶到王真靈耳中。
讓他知道,各地縣鄉都在操練兵馬,為圍剿無及之山做準備。
并且告訴王真靈不用急,只要縣兵一出動,到時候那陳不識就會重新把王真靈給征召入縣兵之中。
只要在圍剿無及之山的時候,再立幾次功勞,就很容易官復原職,甚至再上一層。
除了關心外界的種種變化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修煉了。
煉氣期到出竅期,就是所謂的氣固筑神室,神室蘊元神的過程。
如果神室是雞窩的話,那么元神就是在雞窩之中破殼孵化的小雞了。
元神脆弱,也就是只有在神室之中,方才能夠蘊養壯大!
所以此時的修煉其實是兩件事,一件當然是鑄造月輪天宮這個復雜無比的神室。
另外一邊,卻是蘊養元神了!
普通修行者的修煉,神室并不復雜,從氣固之境鑄就一寸神室,也就不過需要數月的功夫。
但是他們,元神在神室之中慢慢溫養壯大,花費的時間就很長了,往往需要三載時光。
也被稱之為三年蘊神胎!
而王真靈修煉的九天元陽長生造化圖的月輪天宮,其神室復雜的程度要比一般人的神室復雜麻煩十倍,百倍,花費的時間也更長。
不過王真靈蘊養神胎的過程也就更快,一來這是月輪天宮的緣故,能夠源源不斷的轉化官府氣運,為元神滋養。
二來,王真靈自家所修煉的太初龍虎大丹雷法之中的日月煉神的功夫,本就是一種十分高明的鍛煉元神和肉身的功法。
這兩者相輔相成,就讓王真靈的元神壯大的速度極快。
王真靈在官府的時候,盜取的氣運多,煉化的氣運少。
這時候沉下心來修煉,卻就把往日積攢下來的氣運一一煉化。
再加上夜間采取月陰,白日采取日華,日月合練,性命雙修,修行的速度就是極快。
除了修煉之外,王真靈也就是老老實實地在家中看書。
有時候也會去族長王安處,請教一下學問等等。
真靈前世本就有著高等學歷,通才教育本就是教導學生的思維邏輯,眼光見識,而不是具體知識。
所以,王真靈相比起這方世界沒有經過邏輯訓練,專門的學習方法培養的人來說,就顯得十分聰明。
再加上有著前世見識,就更顯得目光獨到。
只是如果沒有人教的話,就有著師心自用,走入歧途的可能。
就好像有些后世所謂自學成才,或者干脆說是思而不學的家伙,發明歷史,創造民科…
而幸好王氏大族,儒學傳家,雖然算不上是家學。
因為王氏沒有一家出眾的,和其他都不同的獨特理論出來。
但是卻也是正規路子,有著王安族長不時指點,卻就解決了這些問題。
那王氏族長卻也吃驚,原本考校王真靈,不過只是盡族長義務。
但是卻沒有想到王真靈如此穎悟,心中不由暗駭:“還是我家七郎識人,他常和我說,這位十三郎非同小可,是我丹陵王氏的千里駒,麒麟兒。
我原本還不怎么相信,現在卻是信了!”
卻是在考校王真靈的時候,發現王真靈思路開闊,往往能夠舉一反三。
每次指點王真靈的東西,發現他不僅能夠領悟,而且往往領悟更多,許多都是王安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
如此一來,不由得對王真靈更加重視起來。
原本對此,這族長應該高興才對,不過想到族中的選擇和王真靈的選擇,卻不免告誡王真靈,道:“鴻都門學之中不重儒學,而重文章辭賦,甚或者是音律。
而那太學國子監之中,卻是最重儒學。
我知道你會做一些詩詞,頗有靈趣。不過你既然打算走孝廉這條路子,準備日后前去國子監讀書,那么你就要多讀儒經!”
王真靈應是,卻是知道這方世界傳統培養人才,比如國子監,和名門望族的家學都是傳授儒學。
而那些所謂的名門望族,往往都是五方帝君的后裔。
都是有資格建立新朝的家族,這些家族個個潛勢力巨大,可不會是徹底忠于朝廷,忠于天子。
而那當今天子,立鴻都門學,想要培養忠于自己的私人,卻就不能教授和國子監一般的學問。
所以,鴻都門學之中,卻是別出心裁,教授各種辭、賦、書、畫,甚至是成天道的理論的!
身為穿越者,王真靈可以抄襲一些另外世界的詩詞,如果想要在鴻都門學之中立足,自然就容易不少。
只是如果他想要在國子監立足,靠的就只能是儒學,而不是這些東西了!
所以,王安族長這才提醒王真靈。
王真靈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不過,以他現在的眼光來看,儒學是這方世界的顯學,才是力量的來源,披露世界的真相。
那王安又嘆息了幾聲,道:“可惜你讀書還是差了一點,若是能夠讀到開悟,將道理融入自家骨血之中,到時候圣光生發,感悟道理。我丹陵王氏卻也能夠出一位大儒了!”
卻是丹陵王氏雖然已經決定站到當今天子的隊伍之中去,連那位王悅都已經入了鴻都門學,日后會成為天子門生,心腹。
但是丹陵王氏畢竟骨子里還是儒學傳家,對于儒學還是十分重視,視之為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