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14章 袁術的遺產

  兵不血刃的解決了內亂,孫策卻沒時間慶祝。配合蔡邕加快袁術的喪事進程,在諸將拜祭后入殮,看著袁術被裝進棺槨,安排雷薄、陳蘭護送袁術踏是返鄉之路,那邊就開始履行職責,安排宛城的防守事宜。

  雖然沒殺人,但該處理的還得處理。陳瑀跑了,孫策沒有安排人去追,暫且放他一條生路,剩下的人卻一一處置。袁術原本就不是個會用兵的人,手下雖多,但真正能打的有限,正好借此機會整頓一番。

  張勛留下了,但他自己很識相,堅決要求交出兵權。孫策答應了,請他出任長史一職。長史是武職,名義上可以統領兵馬,但大部分時候只是幕僚首席,并不直接掌兵。張勛改任長史,既奪了他的兵權,又給他保留了名份,照顧他的面子,安撫人心。

  閻象官職不變,還是主簿,但孫策對他的信任和支持回予了足夠的回報,讓他兼領南陽太守。

  其他諸將也各有變動,除了離開的人之外,離下的有一部分保留原職,但大部分的兵權都被剝奪了,轉為閑職。其實就算孫策保留他們的兵權也沒用,與陳瑀一起叛亂,與南陽豪強談判,出賣部下將士的利益,他們已經失去了將士的信任,在軍營里呆著反而不安全,不如做個閑人,避避風頭。

  如此一來,有近三萬大軍要重新分配。

  孫策首先精選了一萬士卒充實到自己的中軍,親衛營增加到四千人,黃忠、鄧展、董聿和秦牧四部各增加一到兩千不等。這和各人的能力有關,能力強的就多給一些,比如黃忠、鄧展,每人各領兩營四千人;能力弱的就少給一些,比如董聿、秦牧。他們都比較年輕,剛剛統兵,帶兩千人已經吃力了,兵力再多就指揮不靈,反而壞事。

  然后孫策又精選了一萬人撥給周瑜。毋庸置疑,周瑜是這次平叛成功的第一功臣。孫策毫不吝惜地給他重賞,而最好的獎賞無疑就是給他壓更多的擔子。周瑜帳下原本有三個校尉,三千多人,有了這一萬人,他的實力一下子翻了兩番,成為僅次于孫策本人的重將。

  孫策又挑出兩千南陽本地人,讓他們帶著糧食,追趕文聘,增援武關。文聘之前帶走了萇奴的人馬,加上這兩千人后,他就擁有了兩個營,接近四千人,與黃忠、鄧展并駕齊驅。

  剩下的人不是老弱,就是太年輕,或者身體素質較差,孫策將年老體弱的遣散,戰力差的整編,有技術的編入輜重營,年輕的單獨編為童子軍,平時做做雜務、后勤,戰時編入預備隊。

  整軍的同時,閻象發出了第一份太守令,行文各縣,一是宣告孫策對荊州的統治權,二是警告各縣西涼兵將至,讓各縣做好防守準備。周瑜說得很清楚,別看孫策控制了宛城,是名義上的荊州牧,但他的政令基本上很難超出宛縣的范圍,閻象這么做也是盡力而為,至于各縣聽不聽他的,說實話,誰也沒數。

  兩天后,雷薄護著袁術的棺槨起程,袁權、袁衡姊妹同行。孫策到城外送行,依依惜別。袁權摟著袁衡坐在車上。袁衡偷偷地看著孫策,卻不敢與孫策的目光對視。

  袁權卻很坦然地看著孫策的眼睛。“我們姊妹在汝陽老家恭候將軍的捷報,送先君入土。”

  孫策拱手施禮。“擊退徐榮,我就趕到汝南,為將軍扶棺培土。”

  袁術的時代落幕,現在該我孫策登上舞臺了。

  緊接著,黃猗帶著孫策的委托上路,趕往南郡、江夏。蔡瑁與他同行,他要趕回襄陽,一是通知孫輔加強城防,二是擴大蔡家作坊的規模,大戰將即,孫策需要更多的軍械,僅箭矢就以千萬計。

  不久,尹端、尹姁趕到了宛城。孫策在宛城設講武堂,就安排在太守府西的郡學內。那些新提拔的將領急需專業的指點,尹端這個老將正好發揮余熱。除此之外,孫策還從童子軍里選拔了一些少年作為講堂的新生,由尹端進行啟蒙。學制一年,一年后或分配到各營做中下級軍官,或者到各將領身邊做侍從。

  為了激發尹端的積極性,孫策不僅給了尹端一個講武堂祭酒的身份,按二千石的標準發放薪酬,還舉辦了一個盛大的入學典禮,請蔡邕作《講武堂記》,書丹刻碑,立于講武堂前。尹端很開心,有了蔡邕這篇《講武堂記》,他就算青史留名了——將來蔡邕著史,這件事必然會載入史冊。

  對孫策的安排,不同的人反應不同。尹姁很感激,小別勝新婚,免不了不可描述一番。黃月英很眼饞,強烈要求給木學堂同等待遇,也要請蔡邕作記刻碑。蔡邕卻很郁悶,武夫、木匠都能開堂講學,他這個通儒卻只能給他們捧場。可是他又不能說什么,孫策已經答應他在襄陽設立書院,供他著史,還派人去陳留接他的家人和藏書,總不能再在宛城開個學堂。

  心情不好,蔡邕就去找周瑜談琴論藝。這一老一少很談得來,引為知音。孫策有一種不好的感覺,看這架勢,蔡琰怕是搶不成了。蔡邕話里話外的已經有把周瑜當作了女婿,根本沒打算給他公平競爭的機會。

  出于對周瑜的強烈嫉妒,孫策決定要改變一下歷史,既然有了蔡琰,小喬你就別想了。

  當然,小喬過了年才七歲,又遠在梁國,孫策也就是發發狠而已,并不能有什么實際行動。況且大戰在即,他忙得腳打后腦勺,還真沒什么時間去考慮這些事。

  黃承彥接管了南陽鐵官,但他忙著城防,根本沒時間研究鐵官的封存檔案。黃月英手臂受傷,干不了活,反倒有時間來看這些檔案,孫策干脆讓人將將鐵官的檔案也全部搬進了木學堂,由尹姁配合黃月英整理這些檔案,幫著抄抄寫寫,兼著照料黃月英的飲食起居。

  兩人雖說年齡差了五六歲,卻很談得來,很快就好得蜜里調油,尹姁常常在木學堂留得很晚,有時甚至干脆住在木學堂的后院,讓孫策獨守空房。

  接連兩天沒看到尹姁的影子,孫策有些想她了。趁著有空,來到木學堂查看情況。進了后院,孫策就看到屋里燈火通明,幾個窈窕的人影映在窗戶上,清脆悅耳的笑聲響個不停,除了尹姁、黃月英之外,似乎還有其他人。

  更讓孫策不解的是從映在窗上的剪影來看,這些人都穿得不多,嬌好的身材若隱若現,竟似只穿了貼身衣服一般。這大冬天的,她們就不怕冷嗎?

  帶著疑惑,孫策敲響了房門。

無線電子書    策行三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