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尤里烏斯算得上是個天才,他對靈能非常敏感,只不過精靈們研究出來的迷鎖法陣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它在抵抗靈能的方面遠比女巫們使用的寧靜法陣有效的多。
白天在查士丁尼家族內,尤里烏斯是個不學無術,天賦平庸的施法者,但是在夜里,尤里烏斯曾經無數次翱翔在靈能的大海中,化身成為無所不能的君王。
所以尤里烏斯喜歡犯點小錯誤,把自己關在禁閉室內,在那里他能避開自己父親的目光,因為那目光中總是包含著失望,厭惡以及一絲絲期盼。
這種眼神讓尤里烏斯渾身都不自在,他不喜歡自己的出身和姓氏,也不喜歡自己的家人,不喜歡其他人看他的眼神,不喜歡自己那個高傲的姐姐每次都無視自己的態度。
尤里烏斯憎恨銀月城,憎恨整個世界,他的人生中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毀滅和死亡。
他沒有力量,所以他更喜歡用自己的腦子來引導這些事務的發生,一次小小的失誤,一個份本該送到卻沒送到的消息,總是能造成一點對銀月城來說微不足道的傷亡或是損失,沒人在意,除了尤里烏斯自己。
他會把自己隱藏在禁閉室的黑暗中,露出得意的笑容,為自己又一次成功的小花招而興奮,仿佛找到了存在的意義。
很快,尤里烏斯的存在就在靈能之海中受到了奸奇的注意,一個小小的,卑微的,但是很美味的靈魂,更何況,奸奇還在他身上看見了另一個大陰謀的味道。
永恒之井,一個能持續提供大量能量的簡單設備,奸奇對這些低等生物的創造力和執行力感到悲觀,祂甚至不得不借著尤里烏斯的手,假裝各種無意間的行為,為他那個愚蠢的姐姐提供思路,才讓這個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好在隨著尤里烏斯蠱惑的精靈越來越多,在永恒之井項目內崇拜奸奇的精靈也越來越多,奸奇總算可以把自己的智慧借給這些低等生物發揮了。
就這樣,在精靈們眼皮子底下,永恒之井項目已經被奸奇崇拜者悄無聲息的接管了兩年多時間,在奸奇眼中,一個能持續供能的小電池有什么意思?造一個能震撼整個世界的BIGBANG多有意思?
如果能順帶把晶壁系的屏障炸開了一個大口子,那就更加符合奸奇的利益了。
只不過精靈們還沒完全墮落到家,他們中間有些法師終于發現永恒之井項目正走向一條截然不同的方向,但是奸奇不允許他們說出真相,一次諸多巧合導致的爆炸,把幾個法師同時送上了天。
為了掩蓋事實真奇打算讓尤里烏斯動起來,攪亂整個銀月城,反正永恒之井項目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并不需要銀月城繼續輸血。
奸奇最喜歡這種一箭雙雕的計劃了,既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又能順手玩一票,加深一下世人對自己的看法。
按照新華夏精神科方面的研究,尤里烏斯是標準的因為童年(長達80年的可怕童年)不幸福,最終形成了自我毀滅型的人格,唯有去破壞他人珍惜的事務,才能讓尤里烏斯產生滿足感。
尼亞努斯的死亡,就是他送給自己母親和姐姐的禮物,這只是個開始,這么多年里,尤里烏斯借用自己的巧言之術蒙蔽了很多精靈,擁有奸奇做靠山,這些在銀月城內生活空虛的精靈一旦上了套就再也別想下車。
尤里烏斯知道自己的力量無法和銀月城高層相抗衡,但是他只需要在積木最低端抽走那么幾條支撐點,摩天大樓就會倒塌。
先是高層的震蕩,這只是把水攪渾的幌子,真正的殺招依然隱藏在戰士大街。
迷鎖可以抵御混沌從外向內的侵蝕,但是擋不住有人從內而外主動召喚混沌。
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有三分之一居住在戰士大街的精靈都死于非命,或是失蹤,整條街道仿佛被外界隔絕一般,精靈們因為各種原因發生沖突,互相陷害,勾心斗角。
尤里烏斯派去的精靈守衛穿著黑色袍子,在街中心的一間房子里不斷的汲取周圍的絕望,大量黑色霉菌般的紋路從這里向四外擴張,如同一只正在蘇醒的巨型章魚。
整個銀月城的精靈都以戰士大街為中心,潛移默化之下惡念叢生,原本就聰慧的那些更是一個念想之間就能生出七八個往日里想都想不出來的詭計。
對于凱爾薩斯和世家之間的爭斗來說,這無異于火上澆油,他們各自的支持者紛紛生出了許多不該有的想法,比如執政官代代有,寧有種乎?
奸奇甚至不需要派遣自己的眷屬降臨在銀月城中,就讓這座城市陷入了戰火。
最先動手的是一個手握實權的精靈軍官,劍舞者出身的將軍干掉了前來送信的信使,然后帶著人占領了附近的一個魔法節點,要求凱爾薩斯承認他有資格建立自己的家族,否則就徹底破壞這里的節點。
剛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凱爾薩斯都懵逼了,隨后他以為這是那些精靈世家開始動手的信號,直接派了另一隊士兵去‘平叛’。
結果派去平叛的士兵居然被勸降了,他們加入了對方的陣營,并且提出了同樣的要求。
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天還沒完全黑透,銀月城就徹底亂了起來,平日里溫文爾雅的精靈們互相拉幫結伙,打成了一團。
很快凱爾薩斯就發現自己的命令甚至出不去宮殿所在的街道,魔法通訊網絡也徹底癱瘓,有些街道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但是自動滅火系統卻毫無反應。
凱爾薩斯憤怒的想親自去找那些大家族的族長談談,但是他很快就想起了那把讓尼亞努斯死于非命的匕首,頓時偃旗息鼓了。
天知道那些人手里還有沒有類似的東西,如果不是匕首而是一支箭矢呢?
凱爾薩斯可不想將來自己是因為被人一箭射死而被后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