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港。
兩條三桅炮船和兩艘福船、兩艘銅絞舫及520名海軍官兵組成了北上獻銀船隊,連日來官兵們正在檢修船只,補充船上的淡水和蔬菜。
參謀司正在組織人手精研北方海圖。
因魏公公特意囑咐過,參謀司長、加游擊將軍銜的魏西鳳從軍中選了40名識字的士兵,另外又派人往各府縣招募了60名有童生功名卻不能在科舉路上更進一步的年輕人,在給予安家費及前程保證下,這些童生被招進大明皇軍,成為海陸兩軍的預備參謀學員。
現在,魏西鳳主要組織這些學員進行基本的制圖學習。
請的教員除了軍中原有的幾名懂繪圖、看圖的將領外,就是從地方上請的一些人,這些人多是和海商有過交道的,對地圖的分析和海圖的定位比之軍中還要強。
魏公公多次強調地圖于戰爭的重要性,并稱地圖的準確性不亞于情報的重要性,甚至在某些時候一份精準的地圖能夠決定戰斗的勝負。
如國姓攻臺,靠的就是何斌的海圖和測量。
而當下明軍所使用的地圖五花八門,和后世地圖相比誤差太大,對于水域和山嶺的測量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并沒有統一的標準。
海圖方面,除了近海因為處在沿海衛所活動范圍之內,相對而言精準一些,稍遠些的則基本都是聽說,粗略于某地標了一點,如呂宋、如琉球、如倭國、暹羅等。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卻是因為當年劉大夏閉關毀圖,把大明軍隊七下西洋的成果全部焚毀,導致后面大明無論是朝廷還是軍隊,對于海外各國基本只有粗略印象,卻不知到底在哪,又如何去。
若不然,有兩百年時間沉淀,海圖必然更加準確,而不是如現在這般不堪。
魏公公本人倒是對海洋有了解,但他也只是概念,于具體咱線、精準情況也是兩眼抹黑。
最遲六月就要和閩浙方面聯手攻打東番,故而精準海圖的重要性就越發迫切起來。
魏西鳳已經著手收購海圖,不管什么海圖他都要。收購對象除了沿海衛所外,就是海商,甚至直接是海盜了。
這些收購來的海圖將由參謀司負責對照,再經這些制圖學員之手結合比對,確定最終成圖,以供皇軍作戰使用。
經三個多月的培訓,這100名學員已經可以在多人配合之下完成一些簡單海圖或陸上地圖的繪制。
為了鍛煉他們,也為了考核,魏西鳳命這百名學員全部隨船北上。
路上他們將被分成二十組,每組五人。
在沒有過往海圖參照的前提之下獨立繪制新的海圖,如果沿途停靠,在時間足夠的情況下他們也要上岸進行陸上地圖的繪制,哪組完成的地圖還原度最高,比例最真實,那么得到的獎賞就更多,同時也在學員期滿后優先分配。
這些也是魏公公的意思,他本人是抽不出精力帶學員,但一些大的綱領和精神他卻是時刻傳達下去的。
魏西鳳的辦事才能應當算是中上,于公公的指示有時候領會的不是太準確,需要公公反復強調,或者糾正才行。
但大體上,參謀司的構架已被搭建。
魏公公對參謀司的職能定位很準確,就是要參謀司成為自己的幫手,為自家提供最準確的數據和最合理的建議。
在實際之中,魏西鳳對此的理解是測量、統計、地形測繪,以及傳令、為部隊指路、以及為公公起草報告和文書。
這個理解屬于對參謀理念的初級階段,但魏公公對此已經感到高興,十分的高興。
萬事起步難,只要魏西鳳能夠認認真真的把架子給他搭起來,把人員給他配備好,把相關技術傳授到位,公公相信,未來的參謀司一定會成為大明帝國的參謀部。
魏公公的“本部”是二十四號正式移駐吳淞港的。
所謂“本部”即魏公公的行轅所在,對外稱欽命提督皇家海軍部。
又因陸軍方面暫時與海軍并未徹底分家,如陸軍就有以海軍官兵組成的一營步兵,且有關陸軍擴編和正式編制、軍官任命方案未宣布,因而為統一指揮,魏公公命陸軍事務也皆劃歸“本部”,以方便他老人家統領。
此舉就和江南鎮守中官衙門和提督海事衙門是一個單位,卻掛了兩塊牌子一般。
魏公公這兩天都在江南制造總局那里聽取有關火藥和火銃改制事項,本部這里暫由海軍機動支隊長、加銜總兵的王大力負責。
王大力和魏西鳳二人都是參加過援朝抗倭之役的廣東籍將領,在水營奪權時堅定的支持了魏公公,因而忠誠度很高。
二十五日,王大力在將二十多噸白銀裝運上船后,收到了最新命令。
魏公公將于明日,也就是二十六日到達。
王大力連忙吩咐親兵:“傳令下去,公公明日前來大本營,讓兒郎們精神些,麻利些,莫要給老子丟人。”
“大本營”就是本部,因為魏公公有時會稱呼本部為大本營,所以海軍上下投其所好,也都用了這個稱呼。
在江南制造總局的這兩天,魏公公基本確定了制造總局的人事、業務,管理,并部署了制造總局和溧陽鐵場的聯系,即溧陽鐵場歸屬于江南制造總局,所產鐵礦優先供給制造總局。
具體事務,由鄭鐸掌總、李炎昭協助,一個月之內就要落實到位。
有兩個好消息,一個是熬糞煮硝經實踐證明確是可以提取硝料,且經此提取的硝制成火藥后威力更大。另外,熬煮過的糞的確能夠肥田,深受周圍百姓喜愛,以致不少人自發替制造總局熬糞,為的就是能夠免費獲得官家的糞。
李炎昭腦袋瓜子很活,趁機在特區甚至周邊鄉鎮推行熬糞煮硝,然后收購百姓煮出來的硝石,這樣減少了制造總局的工作量,使硝來源大為提高,同時也能讓百姓增產創收。
為此,魏公公要隨行的大小人員向李炎昭學習,并正式將其提拔為百戶。
另一個好消息是經匠戶王、洪二老合力打造,成功制成了六桿燧發火銃。經檢驗,威力射速較先前的火繩銃提高三倍有余。
但卻有個壞消息,即因為使用了顆粒火藥后,隨著火藥威力提升,火銃的炸膛率竟然提高了。
李炎昭當著魏公公面將從南都神機營帶來的十桿火銃裝上了顆粒火藥,結果發射后,有一桿當場炸膛,要不是事先有準備,放銃的士兵肯定會受傷。
這個問題用老匠戶們的話來講,便是銃管質量問題。
在魏公公眼里,則是密封性問題,即這些銃管生產過于粗糙,導致氣密性不強。以前使用威力一般的藥子尚能勉強,陡然使用了威力更大的火藥之后,炸膛就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