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66章 最好的禮物

無線電子書    巨星來了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殺青宴第二天,陳子昂和田曉生、李秋婷同行乘車離開影視城回市里。

  “陳總,你要臨陣換男二號嗎”田曉生詢問。

  他昨晚聽到陳子昂和李凱說的話了,只是他那時一直在應酬,沒空詢問。

  后來宴會結束,大家都喝高了,他更沒機會問陳子昂。

  直到現在,田曉生才有機會確認這事。

  這部電影,導演不僅是伯玉娛樂的人——田曉生,投資方也有伯玉娛樂參與。

  陳子昂真想換男二號,并不難。

  “沒有的事,就跟李凱胡扯而已。”陳子昂安慰道。

  他知道,田曉生對現在的演員陣容挺滿意的,不想換誰。

  “他說的話,你連標點符號都不要信。”李秋婷在一旁笑道。

  田曉生尷尬笑笑。

  陳子昂也不在意。

  李秋婷又開口,問陳子昂:“曉生的電影,我不演女一號,女二號也不用嗎”

  田曉生眼睛一亮。

  要是換上李秋婷,他一百個愿意啊。

  換李凱的話,李凱現在的片酬相對是很高的。

  李凱進駐劇組,那經費就得受到更嚴格的限制。

  李秋婷進就不一樣了,帶著老板光環,經費再怎么限制,也不會因為李秋婷的片酬而影響到。

  這部電影雖然是多方投資合作,但陳子昂和李秋婷的話語權還是最大的。

  除了伯玉娛樂投資,石子峰科技也參股,此外關妮兒和王登也通過公司或工作室形式參股。

為什么不是個人參股  因為個人參股,到時候分紅,稅率很高。

  上班族工資薪酬累進稅率為345,個體工商戶累進稅率則為535。

  導致很多人都是通過影視工作室、避稅地注冊等各種方式進行合法避稅。

  關妮兒和王登有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自然不可能再以個人名義入股。

  陳子昂跟表姐李雨晴提過投資電影的事,李家并不感興趣,倒是愿意讓李雨晴去劇組混混看先。

  “不用,你忙自己的事都忙不過來我跟你講,還想分身”陳子昂并不同意為了票房,再拉上李秋婷這么一個影后。

  王登一個影帝,就已經讓這部電影處于更虧本的邊緣了。

  李秋婷看向田曉生:“那你多加努力吧,王登是因為義氣才參股和主演。”

  “嗯。”田曉生感覺身上的責任更加重大。

  王登要是拿純片酬,以這部電影的經費,根本不夠看,請不起上千萬片酬的他。

  “拍電影,請你們這些大咖,那錢真是…用嘩嘩流水來形容都不夠啊。”田曉生感嘆。

  不說電影,先看電視劇領域,過去一年,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一部成本億元的電視劇,明星就拿走6千萬以上的片酬。

  很多電視劇制作成本披露顯示,部分國內演員的片酬甚至已達到影視劇全部成本的50到0。

  “這個市場,越來越混亂。”陳子昂也深有感觸。

  不少電視劇在選角時,即使導演、制片們明知觀眾看劇已經不再注重明星效益,但卻為了能播出,依然會選擇大牌。粉絲愿意為自己喜愛的明星買單,甚至連應援的花樣都層出不窮。

  這不難理解市場為何會越來越傾向于選擇一些擁有龐大粉絲基礎的“小花”、“小鮮肉”,哪怕他們或許都沒有做到最基本的敬業。

  早在兩年前,明星日益增長的片酬與影視的粗制濫造形成的對比太強烈,網友呼吁實行限酬令。

  而后,限酬令是出來了。

  有人為這個政策拍手叫好,認為嚴格遵守這個限酬令,明星的天價片酬就不會存在了。

  結果呢,限酬令根本行不通。

  血淋淋的事實告訴網友為何限酬令行不通:

  按照市場行情,小鮮肉可以拿到一個億的片酬,可是限酬令規定只能拿5000萬。怎么辦其實可以這樣:小鮮肉只拿片酬5000萬,然后讓他當個監制或者導演,或者出個策劃方案,將剩下的5000萬以這個名義拿到手。

  演員總片酬不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同樣的,小鮮肉可以把一部分片酬以制作費的名義轉嫁過去。比如簽兩份合同,一個是片酬,一個是其工作室的制作費。依著這個趨勢,大量的藝人開始選擇開工作室自己當老板。

  “因為限酬令的緣故,片酬太低,一些小鮮肉小花一時沒辦法,干脆就不演電視劇了,改去參加綜藝節目。電視臺不給高價格,那就去參加網絡綜藝。或者干脆去干別的,諸如拍廣告之類。”李秋婷笑道,聊起來風輕云淡,她看不慣這個市場,又改變不了,只能冷眼旁觀。

  “我們的綜藝節目,他們來不了,來了也只能按照我們的合理市場價。”陳子昂說道,他沒說自己就是要努力堵死小鮮肉小花門這條路,靠伯玉娛樂硬生生扛住。

  跟不熟悉的人,不是至親的人,說這種話會被認為腦子有病。

  網上有人指出,越是出高薪請明星,就越是說明對明星有著剛需。按照市場的趨勢,降低明星片酬不能靠禁令,要靠自由市場!

陳子昂冷笑,靠市場市場還不是一群資本攪起來的  陳子昂現在就是資本,他要做的就是制定規則。

  綜藝領域,因為伯玉制作的節目是大IP,不是一定需要大明星,所以他能制定大部分規則。

  有專家建議增加明星供應,需要培養一套像日韓一樣的造星體系,以便批量生產鮮肉。

這不是腦殘嗎  現在的鮮肉已經夠多了,敬業、演技、真本事卻是一個比一個爛。

  “也幸虧我們的伯玉制作招牌亮,做節目不用像別人花大價錢請藝人。”李秋婷說道。

  “只要我們掌握話語權,綜藝市場就不會像影視圈那么混亂。”陳子昂說道,他跟關馨馨聊過自己的愿望,得到對方的贊賞。

  有時候,一個人和另一個人關系好,跟錢財,跟才華無關。

  跟緣分,運氣等有關,強求不來。

  李秋婷跟陳子昂聊著聊著,又說回影視圈。

  “演員高片酬與大量外來資金涌入這一行業有關,很多資金為了讓影視項目獲得群眾關注,不惜高價吸引明星演員加入,同時進行各種惡意炒作。”李秋婷對這行看得很清楚透徹。

  “你覺得應該怎么做,可以還這個市場稍微干凈點的天空”陳子昂當是和李秋婷隨便聊聊,隨意問道。

  李秋婷想了想,說道:“為降低明星演員高片酬的不良社會影響,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消除社會不良影響,不宣傳、不炒作明星片酬,不鼓勵媒體出臺收入排行榜。通過窗口指導,限制影視劇宣傳中僅以明星作為過度宣傳方式的行為。同時鼓勵明顯多做公益慈善事業,多參與學習,為廣大青少年樹立人生榜樣。”

  田曉生在一旁默默聽著,開始進軍這個市場,他要認真了解和學習。

  聽得李秋婷的話,他暗暗點頭。

  一直以來,明星的高片酬一直是令整個行業頭疼的問題,與國外不同,在好萊塢,只要演員主演的一部電影撲街,那么這個演員的片酬就直接下降。但在中國,國內對于演員的“病態化”追捧,就算某個主演的電影接連幾部都撲街,也照樣有人會高價請對方。

  央視曾對整個影視行業的天價片酬進行了火力強勁的批評,并歸結為由于片酬太高,導致制作經費被壓縮,進而造成了影視作品質量糟糕的行業亂象。

  很多大導演、大監制也不再只是對片酬重負頗有微詞,而是公開批評,有資深電影人公開發言稱,大部分的電影已經片酬超過一半的制作費,達到百分之五十,有些甚至百分之六十、七十,那變得制作的資源就少了。

  田曉生忽然插嘴說道:“我覺得片酬現在是過高了,就像房地產一樣,這個泡沫壓不下去了。導致大量制作費被占用,制作質量很難保證!”

  李秋婷點頭:“是啊,我前段時間聽陸導演說,他拍的電影,籌拍成本超過八千萬,但其中演員片酬就占到整個投資的一半。如果真的用全明星,用不起,他們有可能一下子拿走三分之二的制作成本。”

  陳子昂笑了笑:“說到底,還是因為演員整體素質不行。好的演員,永遠是一種稀缺資源。我們內地不缺少演員,但缺少好演員。不過也不能完全怪那些只會撈金的演員,他們是一些資本的掙錢工具而已。資本可不管演員未來,當下競爭那么激烈,想當演員當明星的年輕人又這么多,資本不缺掙錢工具。”

  “所以我早早逃出來,自己掌握主動權。”李秋婷笑道,她當初也是被壓榨的,后來混了三年,才慢慢好轉。

  逃出來的演員,是可以決定自己的價格的,但也不完全可以。

  價格代表了一種供需關系,演員片酬即是一個演員的供需矛盾的反映。無論在好萊塢還是中國,一線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或是收視率的撬動能力都是制片方所渴望的,但一線演員的數量有限,全年的工作時長也有限,因此供不應求是普遍現象。價高者自然是因為需求太過旺盛。

  “片酬過高的背后,是國內好演員過少的問題,且看不出來未來五年、十年會有好轉的跡象。演員多,能演戲的演員多,片酬自然就會降下來。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之所以可以源源不絕有好的作品創作出來,是因為有源源不絕好的演員出來,但是中國擁有的更多的是明星而不是演員。以中國電影市場這個體量,導演、編劇和演員的儲量都遠遠落后于市場需求。”陳子昂說道。

  國內電影市場發展越來越大,每年要拍幾百部電影,好演員供不應求。

  好演員名演員就那么些個,每個公司都來搶,演員片酬自然水漲船高。

  好萊塢的片酬機制比較合理,一是因為他們有各種行業協會和標準,第二就是因為他們有大量合格的演員,與年產電影數量相匹配,他們不是只有“小鮮肉”,而是什么類型的演員都有,大叔大嬸照樣能拍電影。

  有些好演員有自己的判斷,碰到喜歡的、愿意的項目是不會漫天要價的。

  當然,也有某些聳人聽聞的價錢是不小心報高了,因為演員有時不想接戲,就喊了一個特別高的價,想把這個戲推掉,但對方給了,就只能接下來。

行政或立法干預影視圈市場的效果并不大,有很多“有識之士”對高片酬一直都積極地在出謀劃策,早在兩年前,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就曾發出倡議,抵制一味攀比片酬的不良風氣,幾十位演員參加了這個倡議。然而兩年過去了,結果呢  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明星演員的高片酬現象是市場行為,應由市場自行調節。認為片酬過高是市場供需關系造成的,是市場杠桿調節出來的結果,因此,最終的結局也有賴于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

  田曉生對片酬在總預算的占比過高有些擔憂,深怕因為片酬太高壓縮了制片預算導致粗制濫造。

  陳子昂安慰道:“沒事,如果你要拍一個情景喜劇的話,那就是片酬會占比很大,因為別的不花錢,沒有什么好花錢的地方,就是幾個人在那說,一個攝影棚里面搭好一個景,然后演員就在那說啊說啊;但如果你拍一個科幻大片,那一定是制作費的占比很大,你做好自己就行,別太擔心這個市場。”

  李秋婷也說道:“我覺得所謂片酬這個問題就交給市場吧,因為片酬高其實是一個挺市場化的現象,這是一個自然的供求關系造成的,它也不是說誰人為的,沒有哪個制片方會自愿當冤大頭。市場現在就這樣,就像中國的足球,體制上下都腐朽到想一刀切都不行。”

  王登加入田曉生劇組,是明星自降片酬的一種特例,這種演員有,還不少。

  有的是因為情義,有的是因為演員追求的已經不是錢,覺得劇本好甘愿自降身價。

  陳子昂有些憂傷,連李秋婷都認命,說明這個市場真的到很多資本都身不由己的地步了。

  看來,想要肅清這個市場,任重而道遠。

  回到幽州,陳子昂給在津門的關馨馨打電話:“姐,拍完了,暑期檔可以看到啦。”

  “那就好。”關馨馨一如既往穩重優雅:“到時候,我也給你一份禮物。”

  “什么禮物”陳子昂興奮問道。

  “過去再說。”關馨馨笑道。

  “別呀。”陳子昂退一步,哄道:“透露一點,一點就行。”

  “我夏天就調任去臨安,是副手,混資歷,這一年的時間比較充裕。”關馨馨說道。

  陳子昂一臉迷茫:“這是透露了嗎”

  “嗯,到時候,我們…”關馨馨說道。

  她的話,讓陳子昂徹底懵了,如遭雷擊,呆立當場。

  “這…這可以嗎”陳子昂魂不附體。

無線電子書    巨星來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